邓会君
摘要: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上,习近平强调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性。总体安全观是新时期我国国家安全观的理论指导,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观内涵的延伸和补充,不仅有利于多视角、全方位、多领域地保障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在大众传播的主导地位,更有利于保障日益增长的互联安全的重要地位。总体安全观为国家安全观的理论导向,强化了在互联网领域国家安全领域的重要比重,因此强化监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成为重要任务,无法实现互联网安全,国家安全便难以保障。对此,国家不仅要维护国家领土的主权安全,还要保障国家安全领域的互联网安全,最为突出的就是保障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由此,应当在互联网世界建立起马克思主义思想大众化的传播平台,联通互联网与现实世界的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现应以总体安全观为国家安全观的理论导向,在互联网平台建立起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大众化的虚拟传播平台。
关键词:总体安全观 国家主流意识形态 大众化虚拟化传播
互联网是当今世界信息交流传播的主要平台,是以大众传播为主流媒的虚拟空间,信息传播是互联网的基础功能,相比于现实空间,互联网拥有更强的交互性、实时性,有利于实现信息的广泛传播。如今,互联网已经不再是局限于信息传播、资讯传递了,它已经成为了各类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平台。因此,为了加速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充分发挥虚拟空间传播的便捷性,虚拟空间也不可避免的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重要平台,构建起虚拟空间、现实空间两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网。当前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形式日渐复杂化,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各类意识形态争夺主流的重要战场,因此我国必须重视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大众化的虚拟传播的广泛推进。
一、基于互联网安全的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大众化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腾飞,互联网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互联网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实时性和广泛性,相比于现实空间信息推送速度、推送范围广,同时管理难度也相对较大。通过互联网,人们获取信息拥有更多的自主权,相对自由和便捷,在信息的发布和传播上也更为快捷和简便,这些特性也助长各种各样的思潮在互联网上的广泛传播,这些社会思潮不仅对普通大众的人文价值取向造成了影响,而影响了大众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大众的认同阻碍也对网络安全造成了影响。
网络安全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必要措施来保障免受网络的攻击、干扰、破坏、入侵以及非法占用和意外事故,从而达到网络运行状态稳定有保障的目的,确保了网络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隐私性。网络安全已经引起了国家安全领土的高度重视,成为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议题,网络安全关系甚广,不同主体对网络安全的关涉度和关涉点也不尽相同。对于国家来说,首当其冲的就是政权安全,即我国在国际上的主权安全得到保障,不受外部势力支配。如今,许多国家对网络安全都非常重视。从理论上来看,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已经有传统的安全阶段开始向非传统的安全阶段过渡。鉴于此,许多国家也开始将网络安全的理念和重心放在非传统的网络安全领域。那么,国家安全观和国家安全领域在新型互联网环境下面臨着双重转变的困境,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正在成长的重要大国来说,网络安全的意义显得更加重要非凡,不仅仅是将传统的安全领域和非传统的安全领域融合起来那么简单,面临新时代的挑战,要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我国国家安全观的指导思想,把中国国家安全的理念拓展到国际安全的重要程度上,进一步推进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大众的虚拟化传播速度,联合世界上众多同样爱好和平的国家,一起建设和解决全球化的网络安全领域的互联网安全困境,帮助发展中国家一起度过传统安全领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难题。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观内涵的丰富和延伸,有助于国家安全领域的领域安全巩固和国家根本利益的维护,有利于多视角、全方位、多领域地保障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在大众传播的主导地位。顺应时代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求,我国应当建立起新型的国家意识安全战略平台,联通我国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抵御形形色色意识形态对大众造成的不良影响。特别是在总体的网络安全下,总体国家安全观引导的主流意识形态不仅对我国国家安全观的国际化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更是要求将中国的国家安全观和国家安全理念提升到国际的安全高度和理念上,需要我国在国际和国内各个场合掌握好国家领域安全的国家安全观的发言权和和主动权。因此,网络安全领域下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大众化就是在总体国家安全观引导下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大众化传播的主导权和话语权的体现。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大众化在虚拟空间的传播往往以对于网络大数据的理解和深度把握为前提和基础。互联网发展到如今已经迎来了一个受众广泛、前景宽旷的数据即时分享的大数据时代,我国飞速发展的国民经济,庞大的应用群体以及宽广的市场前景使得中国成为了国际上重要且潜力巨大的互联网市场。而互联网时代来临所造成了连锁效应也随着大数据日益深入民众的生活日益突出,大数据扩散效应使得各类意识形态在网络上广泛传播,进入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大数据也不可避免的与市场利益勾连起来,对我国国民的价值取向形成了趋利性的引导,与此同时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功利思想冒头,逐渐占据了国民意识的主流思想地位,这也加速推动主流意识形态世俗化的进程,降低了大众对我国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但是,不管这种功利思想如何发展都不可能改变我国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内涵。马克思主义理论经过历史和现实的验证已经证明了其科学性、合理性,相较于频繁发生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不仅为大众熟知而且深入人心,而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安全领域更是由不得有损于国家意识形态大众化的传播,这是对我国国家安全观下国家领域安全的损害。另一方面,如果可以有效利用互联网这一虚拟空间的信息传播的交互性和实时性,推进总体安全观下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大众的虚拟传播进程,构建起互联网的多样化传播平台,将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
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大众化在多样化平台上的虚拟化传播
在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及其应用的广泛推进,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信息传播的主流平台和重要渠道,由此也牵涉出关于话语权和主导权的诸多博弈。国内各类意识形态纷纷抬头,国外宗教理念也通过互联网得以广泛传播,互联网成为其争夺话语权的主要阵地,不少网民成为其瞄准的主要受众群体,由此,互联网不再仅仅是信息传播的虚拟空间,而演变成了形形色色意识形态争夺博弈的战场,互联网的隐蔽性对这些意识形态的繁衍进行掩护。而且这些意识形态的蔓延所造成的影响不容小觑,与此同时国内外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思想也开始影响普通民众的思想,受此影响虚拟空间形成了一股混淆视听的思想,并且逐渐占据主流话语权。基于此,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急需多样化的平台加速推进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大众化的虚拟传播。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传播离不开虚拟传播这一重要途径,也离不开互联网这一重要平台。国家应及时有效地利用互联网的多样化平台,如自媒体平台等,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夺取话语权和主导权。
(一)搭建大众化的虚拟化传播平台基础
马克思主义理论其科学性和正确性已经经过了历史和现实的验证,传播到如今极大的丰富其深度和厚度。思想的传播是其得以继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受众广是其得以继续指导引领国家发展的先决条件。如何在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中有效的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使其获得广泛的认同和支持,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面临的当务之急。基于此困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面临着解决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度和厚度该如何大众化传播的命题。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厚度是其多年来经过实践而丰富的理论思想,对中国重大的社会问题、历史进程的发展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义,这些理论也不断的证明了其科学性和正确性,已经充实为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不可分割重要理论组成。从馬克思列宁主义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都是基于中国国情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探索和回应。从理论上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厚度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其传播的深度,而传播的深度又会对传播的厚度进行影响。
在网络安全视野下,意识形态安全应当放在理论的厚度上,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上。说服力强有经过历史和现实反复验证的理论才能被普通民众广泛接受,获得大众的支持和认同,同时这也有利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大众化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从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就被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到反封建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了,经过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得到成长和发展,形成了两大重要的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两大成果成功过了引导了共产党人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引导了建国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自从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丰富和延伸,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领导团体提出了“中国梦”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一步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厚度和深度。国内学术界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产生了许多优秀的学术成果,但是在互联网上,马克思主义理论并没有得到重视和广泛传播,相反在虚拟空间受到了各类意识形态的冲击,形成了一股混淆视听的伪主流民意,这也是对于互联网传播的不重视造成的。
(二)构建大众化的虚拟传播的承重平台
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直与时俱进,对于国内外的现实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现状上,要实现在虚拟空间的大众化传播,还需要增强其在社会领域、民生领域的承重力,让民众充分意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承重力,从而增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反弹力。也就是让民众认识和了解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具备解决和应对国内外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能够从其本身的厚度和深度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增强其说服力。归根结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传播,无论是虚拟空间还是在现实空间都必须联系实际社会问题,通过反复的试验证明其理论的科学性,唯有如此才能在大众化传播的过程中增加其理论的深度和厚度,从而增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承重力,为其大众化的广泛传播打下基础。
由此,基于互联网时代的背景,马克思主义理论经过了长期的中国化和时代化,其理论的深度和厚度只有双向拓展才能增强其本身的承重力和反弹力,这就更需要经过反复的实验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离不开其所面临的大众和社会环境,对于虚拟空间的大数据和主流民意的高度把握,与普通民众进行互动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在其大众化传播的过程中,不仅要与现实空间的民众交流,也要与虚拟空间的受众群体进行互动,积极响应民众的需求,推陈出新,考虑到民众的内在需求,拉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民众间的距离,从而达到总体安全观下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大众化的虚拟化传播。
三、结语
综上所述,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是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得不到维护,就无法确保国家安全得到保障。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大众化的虚拟传播是必然趋势,也是重要课题,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信息传播了主要渠道。虚拟空间具有交互性强、受众广的特点,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大众化传播的良好平台,也是引导国民价值观取向,维护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和主导权的重要阵地。
参考文献:
[1]高宏强.总体安全观下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大众化的虚拟化传播[J].内蒙古社会科学,2017,(01):21-25.
[2]人民论坛“特别策划”组.大数据时代的国家安全[J].人民论坛,2016,(2·上).
[3]高宏强.经济全球化下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超越性研析[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5,(03).
[4]杨永志等.互联网条件下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