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六届凤凰网财经峰会上,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郑之杰以“发挥开发性金融作用,助力新时代发展”为主题进行了演讲。郑之杰认为当前国内金融业发展应聚焦发展的质量与效益。改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聚焦实体经济发展。解决中低产能过剩,高端依赖进口的问题,在未来国际竞争占据主动;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深度平衡,精准扶贫。
郑之杰同时指出,既要防范“灰犀牛” 也要小心“黑天鹅”。既要处理高杠杆、泡沫化、僵尸企业等现存问题又要防范潜在风险和隐患,守住不发生系统金融风险的底线。
以下为郑之杰演讲实录:
感谢主持人,刚才我们部长先生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发言,给大家提供了很多信息,信息量非常大,值得我们非常好的去研究去琢磨。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再次参加凤凰财经的峰会。当前全党全国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本次会议围绕中国经济改革与产业发展进行交流探讨,应该说是恰逢其时,很有意义。可以说我们是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对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重要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研究。
这里我就开发性金融服务,新时代中国改革发展谈几点看法,与大家进行交流。改革与发展相辅相成,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途径和抓手。“十九大”明确把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强调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强调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我理解推进新时代中国改革与发展,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更加聚焦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的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过去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外需拉动、投资拉动、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因此“十九大”的报告不再提GDP的翻番目标,而是强调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的变革,效益的变革,动力的变革,提高全要素的生产率,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二是更加聚焦世界经济发展。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世界各国为了寻求新的增长动力,都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发达国家反思脱实向虚的发展模式,纷纷实施再工业化的战略,重新聚焦实体经济、新兴经济体加快引资步伐,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
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制造业的问题仍十分突出,中低端产能大量过剩,高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迫切需要我国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
三是更加聚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仅仅包括物质和文化,还包括政治、社会、生态等诸多方面,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道路,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体性和协调性,注重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关切的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环保等需要,特别是要解决深度平衡问题,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四是更加聚焦风险防控。当前,我国经济金融领域面临的风险总体可控,担风险点多面广,呈现隐蔽性、复杂性、突发性、传染性、危害性的特点,既要妥善处理高杠杆、泡沫化、僵尸企业、债务违约、影子银行,以及违纪违规集资等灰犀牛事件,也要防范化解潜在的风险和隐患的黑天鹅。为此,“十九大”强调要更加自觉的防范各种风险,增强驾驭风险的本领,健全各方面风险防控机制,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守住不发生系统金融风险的底线。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金融是实体经济共生共融的关系,金融制度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制度,在新时代中国改革发展中,金融要适应形势的变化,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入金融改革三大任务,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开发性金融,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我国改革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十八大”以来,开发银行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服务供给侧结构改革,助力增强国力,改善民生,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五年来累计向实体经济提供了16.5万亿元的融资支持;发放精准扶贫贷款8551亿元,资金覆盖958个贫困县;异地扶贫搬迁惠及911万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发放棚改贷款3.2万亿,帮助2000多万棚户区居民出棚进楼;发放新兴城镇化贷款6万亿元,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实施。支持轨道交通建设里程4600公里,高速公路1.2万公里,高速铁路1万公里;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为集成电路产业提供2660亿元的融资,率先在全国启动科创企业投贷联动试点;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向沿线国家发放贷款1789亿美元;推动能源资源和国际产能合作,每年带动石油进口9.3亿桶,天然气589亿立方米,通过减费让利,节约企业财务成本1883亿。
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同时,开行自身改革发展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开行深化改革方案出台实施,银行控股集团架构不断完善,为开行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开行经营业绩也稳步提升,资产总额由2012年的7.4万亿元增长到目前的15.5万亿元,净利润由598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1048亿元,今年三季度末不良贷款率为0.74%,连续50个季度低于1%,服务国家战略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在助力新时代改革发展的征程中,开行将更好的发挥开发性金融的作用,服务全面深化改革,把资源和力量集中到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来。
第一,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委主线,助理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在促进提高供给侧体系、体制作为主攻方向,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大力支持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投贷结合,支持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新型城镇化提质增效,支持水利、公路、铁路、航空、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积极拓展智慧城市、健康医疗、文化创意、教育行业、体育设施等公共服务领域,促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支持雄安新区的规划、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的发展。
第二,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着力点,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改善民生,开行将继续大力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坚持大扶贫的格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推进定点扶贫、东西部协作扶贫、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三大行动,按照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要求,扎实做好保障性住房的融资支持。积极发展绿色金融,支持节能环保产业,推动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止生态保护,促进构建美丽中国。
第三,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抓手,促进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深化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接,有序推进2500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的落地实施,聚焦重点地区、重点国家、重点项目,通过规划编制、智库合作、信贷支持、直接投资、多边金融合作、交流培训等方式为基础设施、能源资源、产能合作、金融合作等领域项目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推动构建“一带一路”建设中长期融资的机制。
第四,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提高。配合国家体制改革,大力推动模式创新,继续推广应用PPP等市场化模式,创新搭建科技、环保、养老、健康等领域的吸引结构,推进开行改革后续的政策落实,加强母子公司市场化协同机制的建设,深化资金运用,提升金融产业和服务供给质量,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促进融资的便利化。
第五,以防范风险为底线,确保资产质量保持稳定,开行将不断完善与新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形势的研判和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项目的风险防控,夯实风险管理的基础,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