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民宿成为这一时期社会发展转型的景观空间形式,体现了人们质朴的心理诉求和对于传统文化回归的渴望。独具景观文化空间与休闲方式的特色民宿,成为展现地域文化、民俗风情的重要载体。特色民宿的景观营造,应避免同质化现象,减少人工处理的痕迹,增强场地的感染力和可读性,以满足多层次的审美需要和多维度的居住体验。
【关键词】: 民宿 ; 特色景观 ; 地域文化 ; 环境设计
近年来,乡村旅游愈演愈烈、持续升温,游客不只是要求基本的住宿,而是追求高个性与高品质的住宿生活体验。以前的农家乐不能再满足人们的需求,升级版的乡村型民宿迅速发展,其独特的景观文化空间,承载着当地的民俗风情,并转变了乡村旅游的体验方式。2016年1月27日,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 发布,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业,有规划的开发特色民宿等具有地域文化的乡村休闲旅游产品;2017年2月5日,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村农业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发布,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更加重视,指明其前进方向。当然在民宿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民宿景观营造上,相似度较高,人工介入的景观痕迹突出等。在此基础上对特色民宿的景观环境进行探究,为我国不同地域特色民宿的发展,提供借鉴与指点意义。
1. 地域文化设计理念融入民宿景观设计
地域性因素在民宿景观环境设计中不可或缺,是景观建筑空间设计的重要特性。地域文化与民宿景观环境设计相辅共生。地域文化为民宿景观环境提供了設计的文化基础与背景,而民宿景观环境承载着不同的地域文化,承担着展示地域文化风貌的重要角色。如果民宿的景观设计脱离了地域文化,就会导致设计失去地域性也就是个性,势必造成千篇一律、同质化现象,进而影响民宿的质量,导致民宿产品没有吸引力,整体产业链缩短,所以在民宿景观营造中应融入地域文化。
2. 地域文化设计理念的融入原则
2.1 以人为本的原则
民宿是为旅客营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质、民风民俗的旅居体验空间。任何民宿空间及景观环境空间只有在方便人使用,能为旅客提供舒适的生活空间及独特的感受,才能更好的体现它的功能以及价值,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体验。如果在民宿景观改造设计中,缺乏与使用者之间情感的交流与心理的共识,无论在形式、功能、尺度等各方面都完美无缺也必将是不合格的民宿景观设计。民宿景观环境设计是某一地很重要的景观形象组成部分,也是外来旅客及当地居民与环境互动联系的重要媒介。作为服务功能为主的民宿设计,为了更加人性化,在设计时,始终要把握好合理的人性尺度,要把人的位置放在核心,要强调人的主导地位,去满足人的生理与心理需求。
2.2 地域特色的原则
地域特色包含于自然环境形态和社会意识形态两方面。自然环境形态是由当地特殊的地形、地貌等形态构成的。例如,陕西千沟万壑的地貌形态,云南地区的喀斯特地貌,内蒙古一望无际的草原等等。社会意识形态则是通过当地的社会结构、文化传统、政治、伦理等这类意识组成的。 在民宿热的当下,民宿景观环境设计是一个地区景观系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充分地体现出这个地区的个性风采和文化内涵。在进行民宿景观环境设计时,遵循地域个性特别的重要。而遵循地域个性又要做到以下几点(1)规划设计时尊重自然生态,避免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系统。(2)尊重生物多样性,避免对生物栖息地等的破坏。(3)因地制宜,随山就势;就地取材,灵活运用乡村多种资源。如日本的合掌村房屋设计,屋顶用茅草覆盖,如同双手合十。
2.3 历史传承的原则
历史人文是一个地区最为独特的靓丽风情景象,这些具有历史特色的地区让人们久久不能忘怀,例如井冈山起义的井冈山、西柏坡会议的西柏坡等等。其中的建筑语言、空间形态、色彩、纹理等设计元素,都非常容易触发人们内心深处的灵魂。在特色民宿景观设计时,要调查和分析当地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精神文化,减弱现代文明的冲击与破坏。在乡村民宿景观设计中融入现代城市生活的功能细节,在最大限度体现当地人文风貌,让旅客体验异域风情的同时,某一景观细节带有的现代元素,又体现了时代的印记。要尊重历史、延续文脉、继承精华以及对它有所创新发展。
2.4 绿色发展的原则
绿色发展的原则也可称为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也就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在民宿设计上,营造特色景观时,要努力寻求一种生态的平衡,在保证适应自然环境的同时,而不破坏周围景观生态系统。在民宿设计的生态可持续发展中,完整的景观空间、可持续的生态环境等,都需要一种最好的生态体系来维持,同时在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使用上要谨慎,要保证生态环境系统的持续生产与更新。为了满足景观空间形态和周围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营造特色民宿景观环境时,在资源的循环利用方面要有足够的思考,在这一方面主要体现为两点:一是在民宿景观环境设计中尽量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降到最小程度,在严格的生态环境控制下,去设计各种类型的特色民宿。民宿选址方面要因地制宜,合乎地势之形;二是在改造特色民宿景观时,为了使人为建筑与自然景观相融洽,尽可能使用天然材料。根据实际经济技术条件,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去设计民宿,在材料上有很大节省,从而使得成本降低,还可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人工痕迹,与自然景观更贴切。相比人为加工材料,人们更加青睐具有当地文化特质的天然材料,这也成为吸引人们前来游玩观光的重要因素。其特殊的质量、色彩与纹路甚至深处所透露的气息与情感,都与当地人们的日常生活交织融合,在情感上达成共识,成为特色民宿发展的重要文化力量。
3. 结语
在全球文化和城市面貌趋同的当下,如何通过民宿建筑及周边景观环境设计体现地域特色、传承民族文化引发了大家的关注。每个地域的历史、政治、经济的文脉不尽相同,所呈现出的个性也就不同。特色民宿是社会发展转型期的一种特殊景观现象,目前城市发展状态趋于饱和,城市向城镇、城乡、乡村发展,这是一种社会经济发展的演进,同时也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质朴的心理诉求,民宿本身也成为地域文化特色的载体。在民宿设计中,应尊重自然环境,更要融入地域文化特色,结合当今时代精神,营造独具特色的民宿环境。
作者简介:徐智祥,(1994.09.03)男,籍贯(山东省惠民县),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职位:研究生,学历(2017级硕士),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