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学文++李煜
【摘 要】:秦始皇陵园是世界上规模最宏大、建造最奢华、内容最丰富的的帝王陵墓之一。陵园虽未完全开发,但根据已出土部分以及相关文献记载,已显示出其园林布局、建园思想的独特之处。根据“事死如事生”的建陵思想,可以从中挖掘秦朝建园特点,本文通过对秦始皇陵园选址的地理风水思想、陵园布局,以及建造中的神仙思想的分析与理解,探讨秦始皇陵园中所蕴含的园林思想理论。
【关键词】:秦始皇陵园;地理风水;布局;神仙思想;园林
秦始皇陵园坐落于西安临潼的骊山北麓,陵园占地方圆56平方公里,相当于78个北京城故宫的面积大小,前后修建39年,最多时役用工匠72万人,如此浩大的工程,就如同秦始皇本人一般,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秦始皇陵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设制完善、体系完备的独立式帝王陵寝,成为后代帝陵建设的范本。它是一座巨大的文物宝库和地下王国,蕴藏了秦朝的政治思想与文化。
中国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家”与“冢”两字极为相似,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形式的居住方式,点在上为生者的“家”,点在下为死者的“冢”,其他一切未变,这大概能看出古人对待生与死两个时段的态度是一致的,“世事如事生”即为中国古代灵魂不灭的观点下的一种埋葬理念[1]。在生前所建立的一切,在死后被复刻,并且完整地保留于地底下。对于秦始皇陵园的分析,可以探求秦朝文明的辉煌成就以及当时的建园思想,从而指导现代风景园林设计。
1. 地理风水思想
1.1地理风水内涵
地理风水学为风水学中的一个分支,主要是结合地理分析进行相应的风水活动。风水一词最早记载于晋代郭璞《葬书》一文:“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可见风水原是一门阴宅相地之术。其实在晋代以前,就已经出现风水思想,只是没形成“风水”之称罢了,在先秦时代,就已出现了与相地有关的“风水”思想与活动[2]。逐步的风水便被广泛运用于宫殿、城镇、村落以及宅园等阳宅的选址与朝向之中。
古人创建风水,根本目的是为了寻求一处拥有良好居住环境以及利于农业生产的土地。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考察、探索、利用与改造,满足天时地利人和,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至高境地。而经过长期发展,风水中所积累的内容变得十分复杂,其中地理风水学则主要是涉及住宅选址方面的问题。
地理风水学中对于场地选择主要包含五个活动,分别为“觅龙”、“察砂”、“观水”、“点穴”和“取向”。觅龙,是对主体山脉的勘察,来龙深远,去脉奔腾的山脉为极品。察砂,则是针对于龙脉旁的小山丘,尤其注重左青龙右白虎两座护砂的选择,这有助于场地聚气藏气的功效。观水,是对水体的考察,主要包括水体的来源、走势和质量三方面。点穴,为综合考虑龙、砂、水之后,确定最完美的场地基址。而取向则是解决场地基址的朝向问题。
1.2秦始皇陵园选址的地理风水思想
秦始皇陵园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坐落于骊山北麓的山间冲积扇平原上。关于陵园的选址,不同学者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陵園选址受当时礼制文化的影响,选址于秦东陵的东边,符合了长辈居西、晚辈居东的礼制制度。也有人认为秦始皇陵脱离芷阳的先王陵区而另择佳地,是为了彰显秦始皇一统天下的君主威仪。还有人认为皇陵选址是受到了当时的风水思想的影响[3]。
北魏时期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骊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美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骊山南麓的蓝田自古以来盛产美玉,而古代人认为玉为阴阳二气的精华,它可以对人的尸体起着一种神秘的保护作用。而黄金也被视为极为贵重的金属,所以始皇陵选址于此[4]。但是秦王嬴政十三岁继位,对于陵墓的选址不会有太大的决断权,所以负责始皇陵选址的大臣在相地之时,借助了一定的堪舆学理论,这种理论正好迎合后来形成的风水学中阴宅选址的原则。选择这样一块多金多玉的风水宝地,南依骊山,山体连绵,在陵南面呈弧形展布,好似盛开的莲花,始皇陵居莲蕊[5]。北临渭水,渭水横贯关中平原,至此处逶迤曲转,似银蛇横卧。形势之美,环境之秀,为关中之冠,确是比较理想的陵园所在地。
2. 理念与布局
2.1皇权至上理念
秦始皇作为开国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这一权利在陵园的布局形式上则表现为陵园之内一冢独尊。秦始皇封冢位于陵园中心位置,且居于场地最高处。据三国时期《皇览》记载秦始皇陵封土高达五十丈,周回五里余。经过2000多年的地质变化,现经勘查,封土高47米,底边略呈正方形,东西宽485 米,南北长515米[7]。由此可见秦始皇将自己的封土建得如此高大,足以体现其至高无上的皇权。
2.2仿都城布局
秦始皇陵园沿用战国时期陵墓筑有内外城墙的模式建造,考察证明,秦始皇陵园分为内外两重夯土城墙,象征着咸阳都城的皇城和宫城,且城墙呈南北狭长回字形。城墙共开九门,外城墙四面各开一门,内城墙北墙开两门,其余一门。城墙四角建有角楼用于防御。除此外,陵园中的墓冢即地宫位于内城南部,为整个陵园的中心位置,寝殿位于西北侧,寺吏舍分布于陵园外城的东西南三面[6]。其余还分布各种陪葬墓与陪葬坑,陪葬坑包括兵马俑坑、马厩坑、铜车马坑、珍禽异兽坑等,此类均为秦始皇生前所享有的一切事物。
2.3仿自然水文布局
2.3.1秦始皇陵仿自然水文布局
《史记》中对秦始皇地宫有这样的描述“地宫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据考证,地宫中水银含量高达100吨,而经过物探证明,汞分布呈东南、西南强,东北、西北弱的局势,这正好与我国渤海、黄河的分布位置相符。始皇在自己的地宫中营造如此恢弘的自然景观,使得自己死后与生前一样可以仰观天文,俯查地理。
2.3.2园林仿自然水文布局endprint
如同秦始皇陵园布局是对秦都城的模拟一般,中国园林也是对自然山水的浓缩、模仿与再现。在园林布局上讲究“相地合宜,构园得体”,对于地形的处理也要求再现自然界中的高山、峡谷、崖、岭、洞、穴等地貌景观。水体设计讲究迂回曲折,曲径通幽,以自然水景为原形进行设计,如湖、池、沼、溪、潭、汀、涧、洲、瀑布等,形成水体自然优美的动态形式。
3. 神仙思想应用
3.1神仙崇拜
秦始皇在统一全国后期,一直在寻求不死神药,幻想成为长生不老的神仙,而在秦始皇陵园中也体现了这一思想。秦始皇称自己的陵园为“丽山园”,丽山的封土呈覆斗形,即截去锥尖的四方锥形,而天然骊山与封土丽山形成望山与望峰的关系[8]。在战国时期,墓葬一直施行“不树不封”的形式,而始皇陵则施行“树草木以象山”的形式,这里的“象山”也许指昆仑山,在《山海经》中有描写昆仑虚,虚四方,山上还丰富的植物,如沙棠、绛树、碧树、瑶树等,还有各种谷类。由此可见秦始皇陵的封土则是效仿昆仑山建造的,皇陵也成为秦始皇沟通上天的重要场所。
3.2仙境联想
中国园林起源于对自然的模仿,而神仙思想一直影响着古人对于园林的建造。中国古典园林的最初灵感来源于民族神话中的各种仙境,人们模拟这种仙境,用于追求一种超脱凡尘的境界。最初在园林中建筑灵台,就是为了沟通天神,天子登台通天,获得天神赐予的力量与权威。而来至于蓬莱神话的一池三山,成为了延续历史最久的园林布局形式,最早出现在古代帝王宫苑内,模拟神仙仙境,以求神仙降临。“壶中天地”也由最初的葫芦神话演变成一种园林空间格局,“一壶天地”、“小方壶”、“小有天”等成为园林中的命名形式。
结语
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其辉煌成就被埋于地下,保存至今,留給后人发掘历史的可能。可以说一座帝王陵墓便是一个历史时代精华的浓缩,它如同一个巨大的地下博物馆,把秦朝的历史文化完整地保存起来,它不同于阿旁宫等地上建筑一般,不能完好地展示于世人面前,秦始皇陵园则是一个完整的秦宫代表,它的建造理念、选址布局等都映射了当时的造园理念以及园林思想。我们都说追本溯源才能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园林上亦是如此,当然秦始皇陵园所留下的秘密还有待考古工作者的进一步挖掘,陵园所蕴含的园林思想理论也需要更加深入的思索与探讨。
【参考文献】:
[1]陈方平,东方帝王谷[EB/OL].kejiao.cntv.cn.2015-6-23.
[2]呼海艳,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风水观分析及其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3]朱学文,试论秦始皇陵园选址的相关问题[J],考古与文物,2010(6):50-55.
[4]邵崇山,风水对古代帝陵选址的影响[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3.
[5]袁仲一,秦始皇陵兵马俑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7.
[6]李自智,试论秦始皇陵园布局对后代帝陵的影响[J],文博,1995,(5):151-157.
[7]尚志儒,秦始皇陵园布局结构渊源浅谈[J],《文博》, 1987 (1) :14-17.
[8] 刘九生,秦始皇帝陵总体营造与中国古代文明[J],唐都学刊,2013,29(2):1-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