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进一步促进秦都林业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结合秦都地处平原县区的实际,采取走访相关专业人员和群众的方式对秦都林业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近几年来秦都林业产业取得成效的原因,认真思考探讨目前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具体促进产业发展的对策和意见,实现秦都林业一、二、三产业健康协调发展。
【关键词】:林业产业;对策;意见
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必须的基础性资源,处在维护地球生命、改善人类生存空间的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地位,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保障和支撑作用。林业产业的建设与发展,是促进林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林业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本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成败,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建设生态家园,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时代赋予林业系统干部职工的历史使命。近年来,秦都区的林业产业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区林业产业显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近日,笔者深入辖区相关镇办、村组、生产基地,认真地对该区林业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1、林业产业发展情况
秦都区属典型的平原县区,地处新生代形成的关中断陷盆地浅湖西缘地带。地势北高南低,有渭河平原和黄土台塬两大部分。秦都区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总的气候特点是:光照充足,降雨适中,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全年日照总时数为2037.7小时,平均气温为13.1℃,年均降水量585.4mm,适合多种作物生长。秦都区植被主要是小面积人工林带、 果园和“四旁”树,主要生态树种有:箭杆杨、毛白杨、大关杨、新疆杨、15号杨、泡桐、 法桐、臭椿、白榆、中槐、刺槐等;主要经济树种有:苹果、梨、杏、桃、核桃、柿子、大枣、花椒等。全区林业用地2.1万亩,占总面积的5.46%,非林地36.7万亩,占总面积的94.54%,林业用地中有林地1.06万亩,活立木蓄积达10.95万立方米。林业产业主要有生态建设产业、经济林产业、苗木花卉产业等。
1.1生态建设方面
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秦都区境内的天然林基本消失殆尽,目前植被均为人工林。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秦都区从实施三北方防护林建设工程开始,把植树造林工作作为林业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对生态建设的投资也逐年增加。
多年以来秦都区以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为重点,做好千里绿色长廊、杂果经济林、绿色家园示范村建设、道路绿化等项林业重点工程,全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改善。经过几年来的精心建设,秦都区公益林达到1.86万亩,其中国家级重点公益林0.86万亩,地方级公益林1万亩。
1.2经济林产业
秦都区经济林产业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发展较晚,主要特点是:一是品种选择上以苹果、梨为主,苹果又以红星、黄元帅、嘎啦、红富士为主,梨以砀山酥梨为主;二是栽培技术较规范,如选用矮化砧,采用小冠疏层形,疏花疏果,果实套袋等;三是接受新技术意识强,如测土配肥,商品分级,大改形等;四是销售以外地客商收购为主,本地协会及合作社销售快速发展。全区现种植各类经济林木5.23万亩,年产经济林果104600吨,实现产值8305万元。
1.3苗木花卉业产业
苗木花卉产业是一项朝阳产业,为加快苗木花卉产业的发展,秦都区从2009年以来,对该产业的实施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紧扣“发展都市林业、促进农民增收、统筹城乡发展”的规划目标,按照 “依托城市、发展林业,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总体思路,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林业工作会议精神,以城乡园林化建设为主线,以园区建设为抓手,全力推进苗木花卉产业发展,实现了“防护林的功能、景观林的效果、经济林的效益”的有机统一,有力地推进了“绿色秦都、生态秦都”建设,探索出了一条平原县区发展林业的新途径。截止目前,秦都区苗木花卉面积达到1.8万亩,其中华夏农业生态文化产业园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目前已经升格为省级现代园区,在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方面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2、具体措施
2.1依托资源优势,理清林业产业发展思路
秦都区从实际出发,明确了产业发展思路,选准经济林产业、苗木花卉等主导产业,坚持效益优先、市场导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初步形成了以苹果、梨等水果培育为主的经济林产业,以苗木花卉、森林旅游为试点的林业产业新格局,促进了林业生态和产业发展两大体系快速发展。
2.2狠抓工作落实,为林业产业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秦都区为典型的平原县区,各项林业工作头绪多,而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在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采取资源整合、相互联动等多种办法克服困难使林业产业健康发展。同时在工作中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考核单位和领导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做到逐级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为秦都区的林业产业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2.3发展龙头,提高林业产业经济效益
针对秦都区林业产业发展现状,进一步拓宽视野,在华夏农业生态文化产业园的建设中,不断完善产业思路,大力发展苗木花卉产业龙头企业,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大力开发新产品,促进农民增收,拓宽了产业发展空间。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为林业产业的縱深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2.4增强林业产业科技研究和推广运用
秦都区在实施重点项目工程的同时,通过狠抓林业技术推广,实行技术承包制,严格执行各项林业技术标准,先后推广节水抗旱造林与ABT生根粉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等技术。 并大力发展林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引进、转化和运用,充分发挥林业科技作用,推广应用先进的林业科技,组织技术人员成立“科技下乡”服务队,通过“专家入户门诊”和 “专题技术讲座”等形式,深入乡镇村组、深入农户,开展生产指导、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新技术示范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林农运用技术能力。
3、存在的问题
林业产业化就是以市场为导向,将林业的产业链条向产前、产后延伸,使产前、产中、 产后的链条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规模经济。纵观秦都林业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林业二、 三产业发展滞后。林业产业化经营尚处于起步阶段,缺少林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产业链条短,未能形成产前、产中、产后完整体系。中介组织和服务组织不完善。林产品加工转化率低,未能真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经济林的生产仅限于出卖初级产品,经济附加值不高。而且大多果农均无储藏条件,果品只能等靠客户上门收购。目前发展起来的苗木花卉产业也缺乏自己的品牌产品,与该区优越的地理环境以及当前苗木花卉业的发展的趋势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是对发展林果产业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在特别是个别基层领导干部的认识问题,有的只看到林业的直接效益,而忽视林业所特有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看不到发展林业的紧迫性,下不了加快发展林业的决心,缺少抓林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是林业投资严重不足。虽然秦都区在林业建设方面已经加大了投资,但是相对于发展迅速的现代林业还是存在严重的资金缺口。存在投入远远不能适应加快林业发展需求的问题。结合秦都区地处平原县区,为保障当年造林即可成景,近几年来造林所用种苗均为大苗,而国家在实施林业工程的投资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四是科技支撑能力不够强。主要表现在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林业生产需求脱节,试验示范基地及林产品新技术显示度不够,示范作用不大。在1989年秦都区的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中,政府将一个纯公益性的单位改成逐年脱钩的单位,这项政策对林业技术专业队伍的建设带来了明显的影响。多年来林业科技服务再无后继的力量补充,林业科技的普及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由于人员的短缺许多工作没有办法及时开展,导致秦都区林业产业推进过程中,林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和普及程度低,林业科技的导向、扶持和支撑能力不强,作用发挥不明显。
4、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的对策与意见
针对存在的问题,在今后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建议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采取有效措施,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基地建设,优化产业产品结构,通过建基地、 引龙头,不断拉长产业链,特别要加快对经济林产品的深加工产业的发展,让林农的产品升值,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林产品,打出自己的品牌产品,逐步建成门类齐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林业产业体系。
二是多渠道、全方位筹措资金,力争办好已开发的现有项目。在大力加快发展林业产业过程中,政府要积极整合各部门涉林项目资金,向重点项目倾斜,不拘一格按照相关规定筹措项目所需发展资金,利用一切资源,依托已经初具规模的园区,科学规划积极开展林下种养殖项目,同时可以进一步完善园区的服务设施,建设科技普及场馆,带动青少年儿童关注林业科技,开展科技普及宣传,通过加大森林旅游业基础设施投入来提高林业的附加值。
三是结合秦都地处城郊实际,准确定位,超前谋划,按照“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苗木花卉产业,探索平原县区发展林业的新模式。苗木花卉产业发展到现在,已被大多数林农所接受,在良好的群众基础下,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壮大产业规模,提高林农收入。
四是狠抓林业科技人才培训和管理工作,加大林业产业科技开发投入,大力推广林业实用科学技术,使林业产业建设步入规模化、正规化和科学管理轨道。在此过程中要完善林业科技队伍自身的建设,不斷补充新的技术力量,同时鼓励广大的林业科技工作者积极与市场接轨,吸纳新的知识,同时想办法将新的科学技术及时转换为生产力,保障林业产业科学可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白梅(1976年3月- ),女,汉族,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人,大学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造林作业设计、森林培育、森林资源监测、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植物检疫、林业技术的推广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