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玲利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发展,2017年累计高达1200.8亿美元,本文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进行相关分析,得出由于中国企业在伴随国内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大量积累资金与生产技术,使得供给大幅增加,同时国内资源与市场需求不足,使得国内企业多元化对外直接投资成为必然选择。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供给;需求;资源;市场
2000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三次会议首次将“走出去”作为国家战略提出,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自此,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进入迅猛发展阶段,200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首次突破100亿美元,截至2017年底,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74个国家和地区的6236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200.8亿美元。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现状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体呈现行业分布广,总量大,重点突出等特点。
首先从行业结构来看,2010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29.67%;金融业占19.94%;批发和零售业占16.23%;采矿业占12.43%等,从行业统计来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采矿业只占12.43%的份额,金融服务业占比最高。
其次考虑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别结构,中国对香港地区的直接投资为1158.45亿美元,占比高达62.97%,开曼群岛占11.05%,英属维尔京群岛占5.70%,三者共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79.7%。
最后考察投资的主体,国有企业占据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过半份额,高达66.2%,前三大主体:国有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占了总存量比重的95.9%,其他企业类型仅占据极少份额。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动因理论研究
对于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研究,国内外学者已做了很多相关研究,从早期的垄断优势理论,到内部化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以及边际产业扩张理论,这些理论从单一方面解释了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直到邓宁提出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将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综合考虑,形成完整的对外直接投资动因研究体系,同时也为研究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动因及条件提供了方向。这一方面,国内学者也做了大量相关研究,主要是根据邓宁的折衷理论,具体分析的动因可归结于三类:自然资源导向型、市场导向型以及防御型。
三、中國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原因分析
对于现阶段中国出现的快速增长的对外直接投资现象,运用传统的经典理论显然不能说明动态的现象,探寻快速增长的原因,本文主要从供需两方面着手分析。
(一)国内企业资金、技术增强,生产量大幅提升
1.国内企业资金雄厚
一方面国内企业自身资金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积累壮大。根据2017年《财富》世界500强统计名录,中国上榜的公司总数已经达到115家,中国大型企业总量增长迅速,积累了大量资金,这为我国企业快速“走出去”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
2.国内企业生产能力增强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其中工业制成品出口贸易总额为19481.56亿美元,由此可看出,中国企业尤其是制造业有巨额生产量,分析原因,一方面基于过去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技术支持,加之国家对高精尖技术人才的着重培养,使得我国在技术层面相较改革开放初期及以前前有了大幅提升,另一方面“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政府从政治外交、外汇与汇率政策等等多方面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提供强力支持,这对我国企业的大力发展提供了源动力。
(二)国内资源、市场等需求不足
1.资源消耗过度,国家政策调控保护
由于改革开放初期,大量引入外商投资,以及靠出口初级能源产品拉动贸易,使得国内资源被大量开发。近年来,国家日益重视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引入,使得国内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可以运用的资源出现价格高、难购买的现象,这使得国内企业向国际市场探寻资源。而重要能源和资源国际市场价格的波动较大,这给国内企业经营和生产带来巨大困难,因此采用对外直接投资,可以有效避免能源和资源带来的生产困难。
2.国内市场竞争大,饱和度高
一方面中国国内由于存在着大量的地方保护主义行为,市场分割程度比较严重,这导致了市场潜能不能有效利用。中国经济长期以来的增长引擎主要依靠高投资和高出口,而消费的作用非常有限,因此企业产能远远超过了国内市场的消化能力。另一方面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引入,他们在提升国内企业技术、管理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了国内市场的竞争程度,因此有限国内需求推动了一些产业走向国外寻求发展机会,把国内成熟产业转移到低收入国家,如机械制造业和电子产品业。
从以上两方面可以看出,中国企业在资金和产量供给日益增加的同时,面对国内市场资源紧俏,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多元化的对外直接投资成为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