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艳霞
摘要:近年出台的《预算法》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对财政支出绩效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各个部门积极支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本文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概念和意义出发,深入研究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希望能对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问题;建议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财政收入和支出得到了飞跃增长,但财政管理工作没有跟上脚步,对将来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意义重大,关系到国家财政资源的有效配置,能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概述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的是财务部门根据既定的规划,采用客观、合理的评价方法,根据科学的评价标準,对某段时间的财政支出进行准确合理的评价。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原则包括服务政府职能原则、规模适度原则、社会效益原则和合法规范原则。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能强化财政部门管理能力,提高财政资金利用效率,推动财政管理机制深化改革,保证财政资源科学合理配置。
1.评价管理体系不健全
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起步较晚,还处于摸索阶段,评价体系不健全,评价主体混乱。目前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涉及政府、企业和个人,采取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差异大,最终得到的评价结果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倾向,导致评价结果的公信力大大降低。
2.评价内容不合理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不能仅以既成规定为依据,这样会使评价结果变得狭义化,说服力不足。目前我国各财政部门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主要集中于考察其是否符合国家现行规定,缺乏对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率和质量方面的评估。
3.缺乏权威法律保障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财政行业的不断深入改革,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财政绩效评价方面的相关暂行办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财政绩效评价工作的规范性,但还是没有形成有效、有序、有力的法律体系,使得财政绩效评价结果缺乏约束力。
4.评价结果应用不完全
评价结果的应用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目前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还处于摸索阶段,尚未制定科学的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得到的评价结果收到质疑,缺乏约束力。此外,大多数评价结果都是发现问题、找出问题、得出结果,缺乏对评价结果的后续实际应用,没有将其与财政工作相结合,使得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容易流于形式。
二、改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建议
1.明确评价主体及职能
明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主体能显著提高评价工作的质量,既可以确定评价主体的工作范围,保证各主体依法、科学、高质完成规定的工作。但是在全国形成统一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主体是不现实,工作量太大,成本太高,不符合国家大力推广的简政放权策略。因此可以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内容分类,按各地方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评价体系。目前我国存在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分类包括单位财政支出、部门财政支出、区域财政支出。
2.建立科学完整的评价体系
在目前的财政支出评价体系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是对公共领域财政支出绩效的评价。建立科学完整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包括:一是要构建科学、合理、可行的评价体系,合法合规的评价指标是进行评价工作的前提。二是要制定高效、高质、精准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保证评价工作进行得“又快又好”。三是要选择客观、实用、准确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法,保障评价工作的正常稳定进行。
3.完善绩效评价法律法规
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除了内部条件的改善外,外部环境也需要改善,建立健全的财政支出评价法律法规能保证工作人员在进行评价时有法可依,通过法律手段来提高评价工作的规范性。财政部门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绩效评级标准,保证财政评价工作的稳定进行,同时也可以作为今后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政府必须尽快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保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在法律的指导下规范有序的进行,从而提高评价结果的约束力,保证评价过程公平、公正、公开。
4.加强评价结果的约束力
一直以来,我国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都是给今后的财政预算提供参考,约束力不强,这使得评价工作流于形式,不利于财政工作的进步。因此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约束力势在必行。首先,需要公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指导。其次,建立责制度,强化财政部门的工作责任。将财政项目分解到个人,这样即使出现工作错误也能迅速找到相关负责人并追究其责任。最后,构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信用体系,将评价结果作为各部门今后财政预算拨发的重要依据。
三、结语
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还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政府部门领头,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监督,构建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