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地陪跑科技创业者,用专注对抗焦虑和恐慌

2018-01-09 05:29高珮莙
财经天下周刊 2018年24期
关键词:小牛一流资本

高珮莙

黄明明  明势资本创始合伙人

资本寒冬喊了两年,2018年甚至被称为至暗时刻,明势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明明却觉得,一流投资机构口袋里都不缺钱,只是过去两年有的项目泡沫太大、热钱太多,导致估值虚高,现在是回归理性的阶段。

在过去一年里,他持续领投的小牛电动在美国IPO,新投了20多个项目,管理3支美元基金和1支人民币基金,总管理资金规模达到了25亿元。

今年10月19日小牛电动在美国上市,是我们明势这一年非常重要的标志性时刻。这是明势资本成立4年来第一个上市的项目,我们从天使轮开始领投并持续跟投,到上市时还是第二大机构股东。我们在这个案例上践行了自己的信念——明势愿意做最早相信科技创业者梦想的机构,要成为科技创业者最坚定的陪跑者。

敲钟那天,我因为出差没到现场。上市后他们在时代广场拉横幅拍照,李一男和Token(小牛电动车副总裁胡依林)一定要把中间的位置空出来,说这个位置是留给明明的,他没来也要留给他。拿到这张照片,我让同事把我的头像P了上去。我挺感动的。

真實的创业故事永远比我们想象得更残酷和曲折。小牛出生在聚光灯下,一开始就万众瞩目,中间跌落低谷,在褪去光环后慢慢通过产品实力再次赢得大众的青睐。在过去四年里,我们亲身见证了小牛团队在各种质疑和困难中百折而不挠,愈战而愈勇。

我在这个项目上花了很长时间,哪怕最艰难的时刻都力挺创始团队。为了说服李彦加入团队,我跟他彻夜长谈了好几次。有段时间小牛遭遇波折,我和公司四个主要高管每天开会,慢慢过渡到每周、每个月开会,直到后来李彦担起CEO的角色。

创业这件事不是靠投资人做成的,没有任何一家创业公司是靠投资人就能推动上市的。小牛走到今天,所有投资人发挥的作用加起来也不超过1%,真正发挥核心作用的是团队力量。

在小牛团队身上,有明势选择投资对象时最看重的企业家精神。我们在投资时,宁愿投一流团队做二流的行业,也不投二流的团队做一流的行业,后者,往往“死”得特别惨。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接触了各种各样的优秀人才,有些人也许有很强的背景、经验和资源,但他未必适合创业。最后决定一个企业走多远的,一定是创始人的企业家精神,那就是不计千辛万苦、千难万险,能够“无所不用其极”地解决问题,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把公司带到一个又一个的高峰。

其实大道至简,在各行各业,能让一个人、一家企业成功的品质都一样。如果创始人对他的初心没有坚定的信念,到了这种几乎弹尽粮绝的时刻,不可能把这件事做下来。这种企业家精神是创业公司在经历漫漫长夜时唯一的救赎。

除了小牛电动之外,明势资本在智能出行领域已经投资了二三十家公司。智能出行是我们一直以来都非常看好的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领域。我相信它一定是继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之后,未来5到10年最大的机会,将改变上下几十万亿规模的产业链条,而且是中国企业一个百年难遇的机会。在这个领域,我认为怎么重度布局都不为过。

10月中旬,我们完成了总规模1亿美金的第三期美元基金的募集,这是明势资本在2018年另一个关键时刻。在市场环境很差的情况下超额完成募集,我们只花了不到3个月时间。我们的出资人都是国际一线的捐赠基金会和在全球范围内做资产配置的最古老的家族基金,其中很多都是第一次在中国布局早期基金。这表明明势资本过去4年来的项目和投资领域,确实得到了主流资本市场认可。

别人都说资本寒冬,我觉得还好。明势资本现在共管理3支美元基金和1支人民币基金,总管理资金规模达到25亿人民币/等值美金,人民币二期基金也已经启动募集。我们今年新投了20多个项目,年底还在加速投资。一流投资机构口袋里都不缺钱,只是过去两年有的项目泡沫太大、热钱太多,导致估值虚高,现在是回归理性的阶段。

我认为2018年资本市场的主题是焦虑和恐慌。全球股市都在大跌,做二级市场的基金不赔钱已是英雄,而它的恐慌会反过来传导到一级市场。

其中的核心原因之一,是过去10年科技史上最长的大牛市到底什么时候到尽头,大家都有一定的担心和不确定。另一个原因是,过去10年科技股以流量增长、用户增长为核心的估值模式可能快走到尽头了。什么才是下一波真正有长远价值的科技企业,大家都没有看得很清楚。

但是明势非常坚定地认为,未来5到10年,一定是由科技驱动、科技与产业深度结合的公司,在每个行业里极大提升效率、给用户带来全新产品体验的公司,将成为新的巨大的增长点。

过去两年,有的项目泡沫太大、热钱太多、估值虚高,现在是回归理性的阶段。

我们在过去四年以来的“成绩单”也验证了坚定科技赛道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截至到今年第三季度,明势资本投资的130多家项目公司里,硬科技和高端制造、AI大数据领域共有90多家公司,明势资本是绝大多数公司在天使轮或者Pre-A轮时唯一的投资人或者领投方。在这90多家公司中,估值过亿美金的企业已经有13家(已有3家成为估值10亿美金以上的独角兽),60%以上的项目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面估值增加2倍以上,15家估值增长10倍,9家20倍,5家40倍。

说我自己不焦虑,那肯定是骗人的。早期风险投资就是在跟巨大的不确定性打交道。如果百发百中、十拿九稳,那就没有早期风险投资了。明势资本鼓励团队去冒险,哪怕有判断和决策失误,甚至有时复盘时发现失败率偏低,我们会反省自己是不是太保守了。

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越是回报超额的项目,早期越是千疮百孔。今日头条A轮融资时跑遍了所有的顶级VC,没有人敢给它扣扳机,SIG“迫不得已”又追加了一轮。这可能是中国创投史上回报最高的三个项目之一。

从做投资的角度来看,专注才能减少焦虑感,因为它能让你看得足够深足够远。很多事以一年为周期看待,你可能觉得什么都是机会,遍地是黄金。但如果把时间线拉到5年甚至10年,很多事情就会看得更清楚,你可能会变得相对淡定一些。所以我们坚定地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智能出行、高端制造、物联网、新材料、航空航天、医疗器械和信息化等创新投资领域。

另一个减少焦虑的方法是少跟同行交流,对行业的判断一定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投资行业有羊群效应,大家都觉得是机会,互相壮胆,一窝蜂地冲上去,未必是好事。投资从来都是反人性的过程,你只有不被大众主流情绪裹挟,才有可能赚大钱。

在焦虑之外,如何持续吸引并留住优秀的人才,进行团队化、机构化建设,是我现阶段面临的最大挑战。

明势资本拥有一流的团队,可以用“豪华”这个词来形容。我们有来自国内一流律所的法务,有强有力的财务团队,有自己的风控团队,2018年还有了第一位经过重重考验、从投资经理升为VP的85后同事。到处都在裁员的大背景下,我们反而在持续吸引投资人加入,而且设立了伯乐奖,只要推荐优秀人才并通过试用期就可以拿到10万元奖金。

我们的投资人不是坐在北京上海的办公室里,等着背景光鲜的创始人来找我们,而是会去到高铁也抵达不了的工厂里看项目。我们专注的是科技跟产业深度结合的公司,它甚至很多是在二、三线城市。从2017年开始,我们70%的项目不是在FAI项目平台上找出来的,而是团队通过研究行业发掘出来的,今年这个比例会更高。

对投资机构来说,最重要的战略不是选择做什么,而是选择不做什么。未来我们还会在科技赛道上专注坚定地走下去,但会把科技和产业结合的点找得更深,走得更远。

猜你喜欢
小牛一流资本
做头小牛
小牛背鹭在哪里
上海开放大学:用一流开放教育服务一流城市建设
“双一流”建设不应“降维”
后浪与前浪
井底之牛与井底之蛙
民营书业的资本盛夏
兴业银行:定增260亿元补充资本
火眼金睛
真实资本与虚拟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