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虹
1979年2月,北京王府井大街一家店面的女性服装橱窗吸引了众多围观者
1980年10月,北京,街头竖立的巨幅可口可乐广告牌
1989年6月,上海街头印有迈克尔·杰克逊的海报
2014年,武汉美术馆曾有一次轰动全城的大展。一位叫麻建雄的设计师捐赠了一批武汉过往户外橱窗的照片。这些照片清晰记录了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武汉城市的橱窗样子,引起了很多市民的怀旧感情。虽然这次展览并没有任何珍奇的藏品,但这些记录户外橱窗历史的老照片,让武汉美术馆首次获得国家级奖项。
户外橱窗是消费社会的产物。最早出现在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欧洲。19世纪中期,随着机器大批生产标准化的货物,以讨价还价为交易模式的游商日渐减少,而以固定价格销售大批货物的商品数量增加。临街的店铺也从封闭变得越来越开放,利用临街的墙面向店外行人展示商品的橱窗出现了。随着商业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这种传递商品信息的方式从店铺橱窗传递到了街头的各个角落。只要有人流经过的地方,就会看见商品的身影。户外橱窗不仅是产品销售的舞台,还反映着时代流行艺术的信息。
中国的改革开放40年,就是一部户外橱窗的变化发展史。它的变迁,记录了所有曾经陪伴我们成长的标志性商品,也记录下那些影响我们生活的重要时刻。
1978年岁末,可口可乐公司与中国方面达成协议,采用补偿贸易方式或其他支付方法,向中国主要城市和游览区提供可口可乐制罐及装罐、装瓶设备,在中国设专厂灌装并销售。几天后,中美建交联合公报发布。
1979年,首批瓶装可口可乐由香港发到北京。自此,可口可乐这种风靡世界的饮料获准进入消费市场,此后频频出现在户外广告牌上。
2018年10月16日,上海,南京东路步行街上霓虹璀璨,游客熙熙攘攘
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可口可乐、日本电器、瑞士手表,还有牛仔裤,次第出现在中国街头的橱窗和广告牌上,构成了西方物质文化对中国社会的第一轮冲击。
迈克尔·杰克逊是另一个户外橱窗的标志性人物。上世纪80年代,当中国人开始以热切的目光打量世界时,迈克尔·杰克逊适时出现,用舞蹈和音乐为西方流行文化做了生动直观的诠释。对中国的70后和80后而言,迈克尔·杰克逊是构成开放多彩的社会氛围的一个重要元素。身着黑西服、短一截紧身裤、白袜子、黑皮鞋的他,出现在音像商店的街边橱窗里、十字路口的大幅广告牌上,代表着一个截然不同的外部世界。他带来的不仅仅是异于传统的域外通俗文化,还映射着中国人对世界的理解。
通讯工具是另一个长期占据着户外橱窗的商品。第一款商用大哥大是摩托罗拉生产的,使用1G网络。由于当时使用的模拟信号,1G设备面临很多问题,通话质量并不好。但香港影星刘德华拿着大哥大的广告牌,仍然让这个砖头一样笨重的物件成为当年街头最亮眼的时尚品。
此后,手机越变越小,通讯质量也越来越好。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都曾在户外橱窗上各领风骚,直到苹果iPhone机出现,开启了智能手机的时代。如今各种全面屏智能手机成为了大幅广告牌的新宠,而我们的街道,也进化成了一片户外橱窗的海洋。数不清的品牌和商品广告牌在霓虹灯的装饰下,交相辉映,组成一幅生机勃勃、永不停歇的都市景观。
1999年2月,北京,行人站在一个手机广告牌前
2002年2月, 南京,一家書店的橱窗和刚买完书的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