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精喹禾灵EC对大豆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防除效果研究

2018-01-09 14:07李莉朱文达李林李金泉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23期
关键词:锄草禾本科用药量

李莉+朱文达+李林+李金泉

摘要:为明确17.5%精喹禾灵EC对大豆田禾本科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其使用的安全性,在田间设17.5%精喹禾灵EC每公顷26.25、39.375、52.5、78.75 g 4个处理,以5%精喹禾灵EC 45 g/hm2为对照药剂,以人工锄草和清水喷雾为对照。结果表明,17.5%精喹禾灵EC对大豆田马唐、稗草具有很好的防效,可以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17.5%精喹禾灵EC;大豆;禾本科杂草;防除效果

中图分类号:S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23-4519-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23.025

Abstract: To determine the control efficacy of quizalofop-p-ethyl 17.5%EC against Digitaria sanguinalis(L.) Scop and Echinochloa crusgalli(L.) Beauv as well as its safety in soybean fields, 4 treatments including 26.25,39.375,52.5 and 78.75 g/hm2 of quizalofop-p-ethyl 17.5%EC were established,with 45 g/ha of quizalofop-p-ethyl 5%EC as herbicide control,the manual weeding and water as negative contro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quizalofop-p-ethyl 17.5%EC preformed well in controlling the weeds of D. sanguinalis(L.) Scop and E. crusgalli(L.) Beauv,which could be used widely in soybean production.

Key words: quizalofop-p-ethyl 17.5%EC; soybean; gramineae weeds; control efficacy

大豆是中國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在国民经济和出口创汇中起着重要作用[1,2]。大豆田间杂草是造成大豆减产的主要原因,豆田杂草出苗集中,发生密度大,生长势强,一般在大豆播种后一周左右达到萌发高峰,易形成草荒,造成大豆植株生长不良,通常可使大豆减产10%~3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3,4]。化学除草技术是生产中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之一。化学除草作为现代化的除草手段在杂草防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能有效提高劳动效率和减轻劳动强度,具有经济、高效、省时、省工等特点,在保护农作物不受杂草危害、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减轻农民劳动强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等方面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重要组分之一[5-7]。

精喹禾灵乳油为一种内吸传导型高选择性芽后茎叶处理剂,可迅速被植物叶片吸收,并传导到根部和生长点,抑制植物支链脂肪酸的生物合成,被处理的植物体生长缓慢并丧失竞争力,幼苗组织早期黄化,随后其余叶片萎蔫死亡,是防除阔叶作物田间单子叶杂草的高效除草剂之一,对多种禾本科杂草有显著防效。该药剂主要用于大豆、花生、棉花、油菜等阔叶作物田茎叶处理剂[8-11]。为探讨17.5%精喹禾灵EC对马唐和稗草的防除效果,于2007年在大豆田进行了小区试验,研究了该药剂的最佳用量、对大豆的安全性以及杂草防除与大豆产量的关系,以期为该药剂的科学使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药剂:17.5%精喹禾灵EC(吉林金秋农药有限公司生产),5%精喹禾灵EC(日本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生产)为对照药剂。

防除对象: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L.)Scop]、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L.)Beauv]。

大豆品种:猴子毛。

主要仪器:MATABI型喷雾器。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南湖农场进行。试验地平坦,肥力均匀。土壤类型为黏壤土,pH为6.7、有机质含量1.8%左右。整地前每公顷施三元复合肥375 kg作基肥,4~5叶期追施尿素75 kg/hm2,试验地主要禾本科杂草种类有马唐、稗草等,杂草分布较均匀。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17.5%精喹禾灵EC 4个剂量:A.26.25 g/hm2(a.i,有效成分,下同)、B.39.375 g/hm2、C.52.5 g/hm2、D.78.75 g/hm2,5%精喹禾灵EC45 g/hm2(E)、人工锄草(F)、清水对照(CK),共7个处理(表1),重复4次,共计28个小区,每小区20 m2,随机区组排列。整个试验期间仅施药1次,于2007年5月17日施药,施药当日的天气情况为:晴,偏南风1~2级,气温21.1~28.0 ℃,相对湿度49%。施药时禾本科杂草1.5叶至分蘖初期,施药的方法为喷雾,按各处理用药量对水450 kg/hm2,顺序为先清水对照,再5%精喹禾灵EC,再17.5%精喹禾灵EC由低浓度至高浓度喷施,在不同处理之间进行更换时先对喷雾器进行清洗。各小区整个生育期内施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均相同。

1.4 调查与统计分析

安全性观察:药后3、5、7、15 d目测各药剂处理对大豆的安全性,记录是否有药害、药害程度、恢复情况等。

防效调查:本试验共调查4次,施药前调查杂草基数,分别在施药后20、30、45 d调查各处理杂草的防效,施药后45 d加测杂草鲜重防效。并于收获期测定各小区产量。

调查方法:

依据《准则》(一)(GB/T 17980.47-2000)标准,每小区取有代表性4个点,每点0.25 m2,即每区共取1 m2,分别记载杂草株数和鲜重。

药效计算方法:

依据《准则》(一)(GB/T 17980.47-2000)标准,药效的计算方法按如下公式:

株防效=[(对照区株数-处理区株数)/对照区株数]×100%

鲜重防效=[(对照区鲜重-处理区鲜重)/对照区鲜重]×100%

统计分析采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使用SAS统计分析软件的Duncan′s方法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大豆田马唐的防除效果

药后各药剂处理区的马唐大部分变黄枯死,防效随用药量增加和时间的推延防控效果随之提高。其中78.75 g/hm2 17.5%精喹禾灵EC处理的防效最好,施药后20、30、45 d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达到97.93%、98.32%、98.85%和99.31%,极显著高于对照药剂5%精喹禾灵EC(45 g/hm2)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P﹤0.01)。

人工锄草区20、30、45 d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68.44%、62.33%、66.14%和69.97%。经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比较,各药剂处理区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与人工锄草区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表明与人工锄草相比,药剂防控马唐在杂草持续控制和高效防除上有明显优势。

2.2 对大豆田稗草的防除效果

分析39.375 g/hm2 17.5%精喹禾灵EC处理对大豆田稗草的株防效可知,施药后20、30、45 d,对稗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88.8%、90.56%、92.77%和93.38%,与对照药剂5%精喹禾灵EC(45 g/hm2)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相当。当每公顷施用17.5%精喹禾灵EC的浓度达到52.5 g以上时,对稗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都较对照药剂5%精喹禾灵EC(45 g/hm2)的防控效果好,其中78.75 g/hm2 17.5%精喹禾灵EC处理对稗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都与对照药剂处理存在显著差异(P﹤0.05)。

分析人工锄草后20、30、45 d的防效可知,人工锄草对稗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都低于70%,而各药剂处理区均对大豆田稗草有较高的防效(﹥80%),且随着时间的推延,药后30、45d各施药处理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都与人工锄草处理的防效表现出了极显著差异(P﹤0.01)。

2.3 对大豆田杂草的综合防除效果

对各药剂处理施药后20、30、45 d的综合防效进行调查(表4),发现药剂处理对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如马唐、稗草的株防效随着用药量的增加防控效果随之提高。其中17.5%精喹禾灵EC每公顷用药量为26.25~39.375 g时,株防效为83.46%~91.17%;当每公顷用药量达到52.5~78.75 g时,对马唐、稗草等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达95.09%~99.06%,高于对照药剂5%精喹禾灵EC(45 g/hm2)的株防效,与17.5%精喹禾靈EC每公顷用药量为26.25~39.375 g处理的株防效存在显著差异(P﹤0.05)。

分析药后45 d鲜重防效调查结果(表4)可知,鲜重防效与株防效的趋势基本一致。17.5%精喹禾灵EC每公顷用药量为52.5~78.75 g时,对马唐、稗草等禾本科杂草的鲜重防效达98.44%~99.49%,极显著高于每公顷用药量26.25~39.375 g处理的鲜重防效和对照药剂5%精喹禾灵EC(45 g/hm2)的鲜重防效(93.82%)(P﹤0.01)。

2.4 防除杂草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收获时发现清水对照区杂草发生密度大,大豆生长受到较严重的影响。而在试验剂量范围内,与清水对照相比,各药剂处理均表现出很好的增产效果(表5)。对照药剂5%精喹禾灵EC(45 g/hm2)的产量与清水对照相比增产551.44 kg/hm2,17.5%精喹禾灵EC每公顷用药量26.25、39.375、52.5、78.75 g时与清水对照相比增产幅度分别为17.22%、21.51%、25.77%、27.13%。人工锄草区产量为2 878.73 kg/hm2,较清水对照增产11.64%,但增产效果不及各药剂处理区。

2.5 对大豆生长的安全性

观察药后大豆地上部分的生长情况,各药剂处理区大豆的叶形、叶色、株高、生长点等植株外部形态未见任何异常,各处理大豆生长基本一致,没有发生矮化、白化、畸形苗等药害现象。说明在供试剂量下,17.5%精喹禾灵EC经茎叶处理防除大豆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对大豆安全。

3 小结与讨论

杂草争光、争肥、争水和生长空间,影响大豆生长、开花、结荚、灌浆,最后导致不同程度减产。应用化学药剂除草,能有效提高劳动效率和减轻劳动强度,是防除大豆田间杂草的有效手段[12-15]。在试验剂量及使用条件下,17.5%精喹禾灵EC经茎叶处理防除大豆田内2至3叶期马唐、稗草等禾本科杂草的综合株防效、鲜重防效均在80%以上,且随施药剂量增加和药后时间推延防效逐渐提高,明显优于人工锄草效果,是防除大豆田以马唐、稗草为优势种禾本科杂草的高效除草剂。调查发现,39.375 g/hm2 17.5%精喹禾灵EC的除草效果与对照药剂5%精喹禾灵EC(45 g/hm2)的防效基本相当。与对照药剂相比,17.5%精喹禾灵EC的药剂含量提高,可大大减少田间应用剂量,对减少农民负担、促进增产增收、降低环境污染有着积极作用,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从防效、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在生产上使用该药剂防除大豆田禾本科杂草,用量以每公顷施用39.375~52.5 g为宜。17.5%精喹禾灵EC施用方法为茎叶均匀喷雾,因其为茎叶处理除草剂,所以杂草草龄小则对该药剂更敏感,因此施药时间应掌握在杂草分蘖期之前使用,防除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 董 钻.大豆栽培生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2] 许忠仁,张贤泽.大豆生理与生理育种[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3] 孙立晨,董世臣,黄立坤,等.几种除草剂在豆科作物田除草效果及安全性测定[J].大豆科学,2009,28(5):931-934.

[4] 李 贵,吴竞仑.大豆田化学除草剂的发展及其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06(6):198-202.

[5] 孙 克.全球十大除草剂的市场与展望[J].农药,2013,52(5):317-322.

[6] 梁丽娜,郭平毅,李奇峰.中国除草剂产业现状、面临的问题及发展趋势[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0):321-323.

[7] 张朝贤,胡祥恩,钱益新.国外除草剂应用趋势及我国杂草科学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J].植物保护学报,1997,24(3):278-282.

[8] 藤芳超,王金信.山东省大豆田马唐对精喹禾灵、稀禾啶抗药性检测研究[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4,35(3):64-66.

[9] 刁金贤,王兆振,郭文磊,等.三氟啶磺隆与精喹禾灵混用的联合除草作用及其对棉花的安全性研究[J].农药学学报,2014,16(6):706-712.

[10] 孙亚林,朱文达,陈文勇,等.精喹禾灵对夏大豆田间的控草效果和光照及养分的影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9,28(2):161-163.

[11] 杨小琴,黄祖红,楼守炳.精喹禾灵乳油防治油菜田禾本科杂草试验初报[J].浙江农业科学,2009(2):395-396.

[12] 劉远雄,邹本勤,柴宝山,等.除草剂研究开发的新进展与发展趋势[J].农药,2007,46(10):649-652,665.

[13] 冯程程,马 红.除草剂应用现状及挑战[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8):111-113.

[14] 黄春艳,陈铁保,王 宇,等.28种除草剂对大豆的安全性及药害研究初报[J].植物保护,2003,29(1):31-34.

[15] 宋 倩,梅向东,宁 君,等.除草剂的主要作用靶标及作用机理[J].农药,2008,47(10):703-705,736.

猜你喜欢
锄草禾本科用药量
一天不锄草
锄草
防治生姜田病虫草害的农药及使用方法
防治生姜田病虫草害的农药及使用方法
新型锄草机
禾本科植物遗传中根癌农杆菌介导法的应用
豆科与禾本科牧草混播组合筛选试验研究
花生田禾本科杂草田间药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