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作文模拟金题:观祖国大好河山,显时代青年风采

2018-01-09 13:18庄照岗
广东教育·高中 2017年12期
关键词:圣地旅行文化

庄照岗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高三毕业后的暑假,小明打算约几个朋友一起出去旅游。可是在商量去哪里的时候,几个人发生了分歧,有的想去国外感受异国情调,有的想去大城市领略都市风采,有的想去风光秀丽的自然圣地呼吸新鲜的空气,还有的想去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历史名城去访古探幽,大家争论不下,求教于阅历广泛、游历天下的小王,希望他能给出好的建议。

如果你是小王,你会给出怎样的建议?为什么?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要求:明确建议,选好角度,自拟标题,使用恰当的措辞,有理有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首先概括材料内容:面对小明和几个朋友高三毕业暑假旅游在地点上分歧,你的建议是什么?其次,要有回答问题的意识,即选边站的意识,具体明确地给出建议的去处。第三,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考虑到小明等人的身份与出行时间,在行文中要体现出建议的意思,不能仅仅是自我态度的呈现,观点的展示,而缺少建议的成分。第四,要结合具体的景点阐述建议的理由,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①自然圣地。呼吸新鲜空气,领略秀丽美景;自然是繁冗世俗的避风港,感受自然是休闲放松、愉悦身心的最好方式;自然能安抚狂热而躁动的心,让我们暂且摆脱世俗,回归本心;自然美景能给予人无尽的宝藏,让精神丰润起来;自然不仅是这个世界原色的缔造者,是数以万计生灵的栖息地,更是人类灵魂的皈依之所。自然的清新、安静、舒爽、自由、真实……

②历史名城。古城是纽带,连接着过去和未来;游历古城,就是为了铭记历史,传承文化;历史名城有着厚重的文化积淀,华丽而不造作,优雅而不显媚态,古韵承载在人们平凡生活中,历久弥新。历史古城经受过岁月的雕刻,时间的淘洗,斑驳的城墙上刻满的是历史与文化,是传承与悠远;可以倾听历史的心跳,可以感受人事的变迁;可以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可以修身养性,鉴古知今;可以感受古意盎然,可以遥想时代兴替,还可以怀想悲欢离合。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以及对民族和文化的认同。

③繁华都市。倾听时代的脉搏,感受现实的喧嚣;关注社会,丰富阅历;体会真实的生活:充满竞争与压力、心酸与血泪、奋斗与拼搏、荣耀与失败……感受改革开放四十年国家的发展变化、繁荣进步,从基础设施、文化品位、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市容市貌、科技发展、法治建设以及城市的包容度、开放度、文明程度、创新性、竞争力,市民的幸福感、归属感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

④异国情调。别样的生活、别样的文化、别样的习俗,开阔眼界;国际化的视野;尊重包容不同文化;增强国家认同;增进交流,相互理解,彼此尊重,相互学习,借鉴吸收。

【佳作示范】

访古探幽,重拾诗中景

王云天

高三毕业后的暑假旅游,有人想感受异国情调,有人欲领略城市风采,亦有人欲投身自然。在我看来,其虽不失为良策,但何妨不借此机会去访古探幽,重拾诗中景呢?

历史名城的青砖碧瓦,该承载着怎样的人事啊。

可还记得“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中的京口北固亭?想当年,金戈铁马壮;可还记得“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中的那座萋萋空城?想当年,龙盘虎踞雄;可还记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那一尾乌衣巷?想当年,秦淮歌舞艳;可记得“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的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想当年,春风十里扬州路。如此之景,除了历史名城,又能往哪里去寻呢?只有在这样的历史名城,我们才能真切感受到什么是浓厚的文化沉淀,什么是深厚的人文情怀?

访古探幽,赏诗中的景,我们更应领略诗中的情。

不走进那雨巷听听那雨打芭蕉的声音,又怎么领略那红尘女子独守空阁的孤寂呢?每一座老城的每一个角落,都來过无数的人亦发生过无数的事。当你立于那一面青砖碧瓦的古墙前和一扇雕花漆红的大木门后,思绪便自然而然地开始翩翩起舞了。谁曾在此处生,又在此处死呢?谁曾在此处爱过,又在此处放手释怀呢?不亲临一座有历史的都城,以上种种都是无从体会的。在这样一座老城,每一片瓦都是有情感的,每一块砖亦是有温度的,这就是积淀,是无从模仿的专属记忆。

诚然,体验异国风光和探访大都市抑或是走进大自然,也都是不错的选择。但有哪一样能比徜徉在有厚重历史的古城更有韵味呢?异国风光固然美丽,但那毕竟是异国他乡;大都市的繁华固然令人神往,但充斥着更多的现代的嘈杂和喧嚣;大自然的静谧固然让人放松,但当代青年需要的更多是文化的滋养与传统的熏陶,更何况,细雨滴落在空调机上发出的单调声响是无法与雨打芭蕉绵密的声音相媲美的——不然为什么叫听雨呢!纵身于自然享受自然风光,但缺了人间的温情,自然又是否会显得有些冷清了呢?

在这样一个为数不多的长假中,选择去做一件最有意义的事情,何妨不去看一座老城,观一处古迹,慢慢去品味每一座古殿的巍峨,每一条古巷的幽深,每一面古画的山水诗意,去感诗中情,去品画中意,去探城中事,此乃人生之幸事。

点评:这是一篇语言优美,行文畅达的议论散文。亮点有四:其一,开篇点题,观点明确,毫无拖沓之感;其二,大量古诗词的引用与古城古迹契合无间,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味道;其三,善于描述,笔端带情,文章有画面感,具体形象;最后,能对比说理,辩证地突出了自己观点。

来场贴近社会的旅行

李蕙珊

异国风采,都市魅力,自然圣地,古城探幽……一次积极的旅程,势必能开拓眼界与胸怀,拥抱不一样的世界。但在高三即将升往大学之际,窃以为,无论去何处,都应进行一次关注与贴近社会的旅行。

旅行的意义在于开拓眼界,也在于沉淀自我。一次领略繁华都市的旅行,或许能丰富阅历,沉醉于荣华的狂欢之中,但在这盛宴般的旅程中,内心会感到空虚与自我的迷失。而这个暑假是纯求学之路到接触并进入社会的结点,势必需要一颗沉稳而安定的内心。沉淀住自己,将心态放低,方能在踏入大学乃至社会时投入学业,抵住凡尘俗华的诱惑而坚毅地在人生正轨上前行。

而沉淀自我,需要的将是一场贴近社会的旅行。许多年轻人在进入鱼龙混杂的社会后无法适应,是因为眼高手低,对未来、对远景持着不切实际的虚妄幻想。而这般幻想,就是因不了解、不关注社会实际而产生的易碎的泡沫。关注、贴近社会,并不要求在旅行中过最艰苦拮据的生活,而是去关注旅行中所见的社会现象,并能够根据自己的认知,对其进行判断与解读。去了解这个地方的人为什么抛弃了一些传统而保留了另外一些习俗,去明晰孩子们、老人们“留守”的原因,去记录共享单车的利弊。发现旅行中美好的闪光的善,也要发现旅行中不一定光明的无奈。这样关注、贴切社会的旅行,丰富的是对大众的认知,对自己现状清醒的认知,从而将心沉淀下来,持着敏锐而警醒的目光进入大学生活。

一场关注社会的旅行,不仅能让内心沉淀,让灵魂安定,或许还能从中探求到人生的价值与生命的意义。

人生价值与意义的升华,来自于对自我、对社会超脱的认知。三毛在失去荷西后,徒步撒哈拉沙漠,拥抱饥民的儿童;木心锒铛入狱释放后,游历人间百态,看尽世间沧桑;海伦·凯勒在周游世界演讲时,不忘关注每一个与她同样生来不公的人,为他们提供帮助。他们都在旅行中去观察,去关注,去贴近社会实际,从中找到自己更高一层的存活的意义:用文字释放灵魂。于是,三毛的文笔大气与释怀,木心的笔锋细腻而尖刻,海伦的文字坚毅而光明。拥抱这世间万象,体会这真实社会,或许能找到为自己、为家园、为社会贡献的意义,在旅行中得到灵魂的升华。

一场关注、贴近社会实际的旅行,是一生中必不可少的一次体验。它可以成为沉淀自我的镜子,可以成为省察世间的窗子,也可以成为价值升华的阶梯!

点评:本文思想深入、论证清晰,亮点有三:其一,独辟蹊径,跳出题目中给出的四个选择(国外、大都市、历史名城、自然圣地),另立新意,提出要进行一次关注与贴近社会的旅行。其二,逻辑清晰,层层深入,强调贴近社会的旅行在于开拓眼界、沉淀自我,在于探求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其三,精心裁剪素材,三毛、木心、海伦的事例简洁得体,使文章充实丰厚很多。

纵情游历,横贯山水

赵铭茵

亲爱的小明:

好久未見,近安?听闻近日你有困于选择毕业旅行的目的地,在中外、自然和历史文化各具特色之地犹豫。依余鄙见,纵情山水乃是不二之选。

美好的自然风光构建出多彩的世界。造物主利用物理和化学原理造就了万千美景,值得人细细品味。立身于中原,北方有游牧民族发源之地,千里茫茫大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向西是通往西域的大道,葡萄美酒,漠漠孤烟,长河落日圆之景方可收入眼底;往南是小桥流水,鱼米之乡,自然风光属各类湖泊最佳,洞庭湖心,鄱阳湖畔,于此体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之道理;东面是汪洋大海,母亲河注入此地,万千的感慨尚可化作一滴水,顺着黄河向东逝去。祖国的富饶建立在这东西南北之上,你不妨去看看,这承载着我们祖国大地最原本的模样。

自然是造物主给予我们的宝贵财富,人类的文明就是巧妙地产生于此。自然是神秘的,它吸引着陶潜采菊田居;自然是富有的,它收纳这无数的绮丽瑰宝;自然更是伟大的,它教会人们毁灭是为了创造。自然圣地,其圣不在于眼中尽收的美色,而在于一次又一次演绎着最根本的人生哲学命题。苏轼望着山间之明月,抚着江上之清风,得出了物我共存的结论。大自然用几十亿年的时间打造出惊艳世人的九寨沟,却用一场地震毁灭了它。而毁灭则是为了更好地创造啊。自然圣地之圣,在于此。你我正处于成年之际,无数人生问题值得我们细细思索。自然是伟大而神秘的,年少的我们,更应尽其所能去感受。

选择自然圣地纵情山水是还考虑到这次旅行在高考之后,在自然山水之间游玩能使精神得到抖擞,使从高压中释放的心灵得到安抚。木心曾言:“活在自然美景中,人就懒,懒就善。”让身体感受大自然的拥抱,让心灵享受大自然的安抚。

以上都是王某的一己之见。选择游玩自然山水,纵情自然圣地在于身,更在于心。自然之妙,非吾辈用几行笔墨可数尽,还望亲身用心体验。若是我的意见被采纳,我将感激不尽。

若无琐事,我就在此搁笔了。

此致

敬礼

小王

点评:本文亮点有三,其一,采用书信体的形式,便于展开行文,更便于建议说理;其二,文章视野开阔,思考深入,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全方位展现了自然的神奇壮丽,瑰伟富饶;其三,由自然到文化,由山水到人生,文章不断走向深化,把自然圣地美丽神秘与人的关系阐释得淋漓尽致。

责任编辑 廖宇红

猜你喜欢
圣地旅行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2018年正艺术展览作品
跟踪导练(一)(5)
小黑的旅行
夏日旅行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七月拜访火焰山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