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洲区生态农业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2018-01-09 12:35吴蔚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经济作物可持续水产

吴蔚

摘 要: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前提,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优势,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关键词:生态;农业;可持续;畜牧业;水产;林业;经济作物

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生态农业的生产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前提,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优势,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以嘉兴市秀洲区为例对生态农业发展作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一、秀洲区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做法与实践

1.扎实推进畜牧业污染整治和产业提升

秀洲区全力推进生猪减量工作,全区23.8万头存栏生猪实现散养户全面清零。针对现有2家规模猪场、2家规模奶牛场,按照生态美丽牧场创建要求,严格标准,整改提升,明确干粪沼液消纳模式,落实专人每日对排污情况开展督查,目前创建工作基本完成,待市局验收。建立病死畜禽收集中心3个,实现病死畜禽统一收处,逐步关停王店、王江泾两个生猪屠宰点,养殖污染明显改。

2.有效实施肥料减量地力提升工程

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和省区商品有机肥推广工程。2017年上半年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0.95万吨,全年计划推广1.61万吨以上,推广各类配方肥0.35吨左右,全年计划推广0.6万吨以上,应用面积25万亩次以上。高照和油车港镇各落实1个市级脲胺示范放,2016-2017春花脲铵应用示范户15户,2017年水稻脲铵应用示范户9户。

3.全面开展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工作

下发《嘉兴市秀洲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秀洲区农药包装物回收实施意见的通知》,确定区供销合作总社(农合联)下属的嘉兴市禾丰农资公司为全区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的业务龙头单位,区域内各农资经营店为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点,回收率力争达到85%以上,无害化集中处置率在100%。2016年共计回收农药废弃包装物62.7吨,全部无害化处置。2017年上半年已经回收32.4吨,处置28吨。

4.探索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推广秸秆还田技术,2017年上半年全区已综合利用秸秆9.2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为94.85%,机械切碎还田总量8.4万吨,还田利用率86.6%;出台文件,增加秸秆翻耕还田补助,对秸秆收贮主体基础设施给予补助,2015年至今,全区新增还田机械156台套,目前已有秸秆还田作业农机大户196户,大中型拖拉机有295台套,单季作业能力近17万亩;积极探索秸秆基料化应用技术,2016年推广228.86亩,利用稻草秸杆5168吨,总经济效益434.31万元;筛选适合本地区发展的林下经济模式共12815亩;2017年投入50万元,1700萬尾鱼苗开展增殖放流。

5.着力实施生态循环示范项目

2017年启动省级整建制创建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目前实施省生态循环农业项目9个、区生态循环项目各6个,有秸秆综合利用项目7个,清洁化生产、减肥减药、废弃物利用等8个项目;全面实施绿化生态项目,2017年,完成绿化造林面积3881亩,完成率194%,林木覆盖达14.4万亩,绿化率高达20.5%,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镇”4个、省级“森林村庄”14个、省级“村庄绿化示范镇”2个、省级“绿化示范村”24个、获评省“森林浙江”先进称号;全区建立湿地水生种养结合模式示范基地10个,规模化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示范点6个,累计辐射推广新型湿地水生种养模式面积已达11280亩,开展鱼塘生态化改造面积10173亩,推广池塘多品种立体混养积3.85万亩,推广稻(藕、菱、菜)鱼共生轮作面积10241亩。

6.积极提升农业标准化

推进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探索可复制的,秀洲区农业标准化实施率达62%以上,累计建成省级标准化基地7个。累计创建无公害农产品128个,绿色食品38个,省著名商标4个,省名牌产品4个,省名牌农产品3个,地理标志4个,2017年上半年新通过认证2个绿色食品、2个无公害农产品,新申报绿色食品2个,续展绿色食品2个,无公害复查换证产品3个;突出农产品质量安全,2010年以来农产品质量安全省市检测合格率均在98%以上,2017年定量总体合格率99.5%,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7.广泛应用互联网技术

对秸秆还田机械安装北斗农机管家,从而掌握秸秆机械化还田进度、便于核查秸秆还田补贴面积,提升秸秆还田作业信息化水平,确保大小麦秸秆机械化翻耕还田工作顺利进行,从5月18日开始分批次安装,截止到6月6日,共162台,后台显示秸秆还田面积为6.3万亩。推进“秀洲农业”微信公众号平台、农民信箱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和加强农业政务信息发布,积极推广先进生态农业技术和成果。2017年上半年发送灾害预警气象信息、农业政策法规信息、农技服务信息等24次,接受信息人次62万人次,发布文章50篇,用户人数673人,总阅读量5000余次。

二、秀洲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存在的问题

1.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整体氛围还不够浓

一是主体生态循环意识还不高。绝大多数农业生产主体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思想仍停留在传统农业层面,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意识不高。二是生态循环工作推进速度较慢。由于生态循环农业起步晚,配套的农业基础设施和成功的发展经验还比较欠缺,虽然秀洲区积极推广现代化农业模式和标准,但是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推广范围还不大。三是规模化程度还不高。农业生产低、小、散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四是示范带动能力还不强。秀洲区农业龙头企业的总体规模还不够大、不够强,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仅2家粽子企业,农业主体和农户之间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

2.新技术与新模式应用还不普遍endprint

一是生态模式较传统。目前,农业生产还是以单一的种养殖为主,新技术新模式应用率还偏低,生产产品科技含量还不高。二是农业标准化程度还不高。秀洲区农产品安全省市抽检合格率虽然一直保持在98%以上,但部分种养殖户生产过程随意性大,全面有效普及农业生态化生产还有一定难度。三是必要的技术支撑力度还不足。全区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技术支撑还相对较弱,环境工程技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清洁生产技术等投入及研究还较少。四是整体产业化水平还不高。农产品产业链延伸还不足,产品多是低价初级产品,缺少第二、三产业及文化、创意的融入而产生的高附加值、低污染产品。

3.农业面源污染还一定程度存在

一是肥药减控力度还不足。农药化肥减量技术虽已广泛应用,但由于部分散户片面追求高产,盲目过量施肥施药现象依然存在,据统计散户较大户、规模户每亩施肥高出18%-22%之间。二是农药瓶等农业废弃物收集利用程度不高。长期以来,农药废弃包装物、废弃农膜及化肥包装袋等投入品废弃物随意丢弃农田边,污染严重。三是畜禽排泄物及高盐废水排放。生猪养殖污染已全面治理,但个别鸭等禽类的污染依然存在。农村咸菜腌制产生的高盐废水排放导致水体污染。

4.秸秆综合利用途径还不够多

一是立体式收贮运体系还不够健全。目前,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秸秆商品化程度低。二是收贮运成本高。按目前收贮运方式,每吨秸秆收购、机械化收集、运输等总成本约为535元,收购价格约为420元/吨,导致秸秆收贮运合作社难以盈利。三是秸秆资源化利用广度与深度不够。其他饲料化、能源化和基料化利用仅占12.24%,利用面偏窄。四是客观条件困难。因为种植作物和生产模式不同,单一还田肯定无法覆盖100%的农田、100%的秸秆,全部翻下去有难度、零星的旱地油菜不便翻耕、种雪菜田块不便翻耕等等。我区雨天多、湿度大,机械难下田,秸秆水分也难控制,长期贮藏易霉变。

5.生态农业建设机制还不完善

一是生态农产品的生产、供应、销售等连锁商店体系不健全。秀洲区生态农产品品牌还未打响,消费者对高价生态农产品接受度不高,认知度不强,无法对生态农业发展形成有效的倒逼,生态农业发展较慢。二是生态农业建设和设施的投入不完善。目前,秀洲区农业生产还是以传统“短、平、快”为主,追求短期利益回报,生态农业设施建设的投入不足。三是农产品品牌建设困难多。区域品牌推广使用程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低,产品缺乏统一的品牌、统一的包装盒统一的质量标准,有的品牌甚至各自为阵,相互竞争厮杀。

三、秀洲区生态农业发展的路径探索

1.加强信息服务,提高生态意识

多途径、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宣传和培训,组织参观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加强农户生产者生态技术指导,引导消费者树立安全、优质、营养、生态、环保的绿色消费意识,形成广大农技人员和农业生产经营者以及社会公众合力共建生态循环农业的良好氛围;提供及时的农业信息服务,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中对技术推广的需求,发布各种生态农产品价格、农产品种类与数量、农业新品种的研发等讯息。

2.加强规划引导,做好生态示范

大力创建生态主体,通过种养结合、农业廢弃物循环利用等途径,建设标准化生产的生态农业生产基地,保证生产基地的生产规范化,推动生态农业技术广泛应用,加速生态农业普及,使广大农户能够切实的看到生态农业技术所带来的效益的最有效途径。实现主体小循环。大力创建一批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和领军生产者,通过农牧对接、沼液利用、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等建设,构建种养平衡、产业融合、物质循环的区域中循环,发挥其在生态农业发展中的示范作用。统筹农业产业布局、有机肥加工、废弃物收集处理等配套设施,实现全区生态农业的大循环,构建农业生态多级循环。

3.积极探索废弃物利用,逐步推进循坏发展

以环保硬约束为底线,加强政策引导和执法监管,分步实施规模化养殖场设施改造和生态化提升,加大畜禽排泄物沼气化、肥料化综合利用;完善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的长效运行机制;以秸秆还田为重点,推进秸秆燃料化、饲料化、基料化、肥料化等多途径利用,确保全区农作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4%以上;构建共生系统。利用植物净化作用,积极做好养殖废水尾水处理,减少污染,提高生产效率。

4.严格生产各环节,全面实施清洁化生产

加快培育组织规范化、服务规模化、技术标准化的专业化服务组织。实施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粮经轮作、水肥一体化技术和新型肥料应用技术,减少肥药用量;积极实施农药废弃包装物和废弃农膜回收处理,探索和推进废弃塑料包装物回收利用市场化运作机制;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和建设生态环境设施,高效利用土地和水资源等各种资源,推进农业用水循环,通过现代化工业技术来高效化农业,如采用滴灌喷灌技术。

5.探索种养结合模式,加快农作制度创新

按照种养结合、协调发展要求,继续推广粮经(水旱)轮作“千斤粮万元钱”、美丽畜牧业、湿地种养结合型水生种养殖业,实现种养平衡发展。发展现代生态智慧养殖,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物联网技术、电子智能化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建立覆盖全区的智慧农业信息管理平台。带动优良品种覆盖率、科技成果转化率、良种畜禽普及率的升高,发展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生态农业

6.完善政策扶持,加大科技投入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生态农业考核机制,充分利用法律制度约束,探索农业生态环境动态评价和补偿制度;加大政策扶持,重点支持新型种养模式、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关键技术推广等要加大资金支持;加大科技研发,依靠现代农业高新科技,融合一二三产,结合文化习俗,建立标准化的生态绿色农业生产和质量监测体系,形成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体系,确保和提升农产品质量和水平;培养一批农业高科技人才,利用先进水平来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竞争力;发展农业新业态,积极建设发挥农产品加工物流作用,推进农业智能化、物联网技术应用,农产品电商特别是鲜活农产品电商发展。

7.发挥品牌效应,打造特色生态产品

实行农产品品牌战略,突出优势,构建产业链条,在技术创新、质量管理下,以地方特色,选出重点强势产业,根据不同区域定位、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打造出区域特色品牌,走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调节好生产基地、企业和农户三者的利益关系,建立以利益为纽带的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经营机制,建立由龙头企业和农户共同组成的利益共同体,使之互惠互利,共担风险;农产品加工企业应提高深加工的能力从而拓宽加工领域,并且尝试对新产品进行开发,发挥领军作用。endprint

猜你喜欢
经济作物可持续水产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加油!水产人!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大咖点评:2020年水产动保谁主沉浮?
读懂“水产人十二时辰”,你就懂了水产人的一天
保护地高效经济作物的栽培技术
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之坚持“绿色发展”
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之坚持“绿色发展”
六种经济作物实用新机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