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上海“文创50条”

2018-01-09 21:25河小西沈琳
新民周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演艺上海建设

河小西+沈琳

上海,是富有活力的创意之城,如何持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近日,上海出台《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围绕着力推动文化创意重点领域加快发展、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引导资源要素向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等提出50条举措,故又简称“上海文创50条”。通过50条具体措施,为进入新时代的人文之城建设“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着力推动

文化创意重点领域加快发展

将影视产业作为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着力点,焕发中国电影发祥地新活力,振兴上海影视产业,推进全球影视创制中心建设。

构建影视产业目标体系。

争取“上海出品”作品数量位列全国前茅。做强一批优势院线,加快艺术、教育特色院线发展。建成一个现代化、前瞻性、支撑影視生产链的影视制作基地。

优化影视产业扶持机制。

加大对优质电影创作、摄制、发行、放映企业的支持力度。重点培育一批技术领先的影视后期制作企业。支持发展细分人群专业影院和创新放映方式的新型院线。

激励创作、鼓励演出、繁荣市场,推动全市演艺创作从“高原”走向“高峰”,向世界呈现中国元素、讲述中国故事,着力打造亚洲演艺之都。

提升创作演出能力。

实施上海首演计划,用好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评选等平台。

优化演艺设施布局。

鼓励发展具有文化旅游特色的演艺产品。全面推广“上海艺术商圈”合作模式,鼓励商业综合体引进创新演艺项目。

培育优秀演艺市场主体。

开展重大题材艺术创作生产,打造上海优秀演艺作品的都市经典版和国际国内巡演版。鼓励国有演艺机构引入社会资源,组建混合所有制演艺联合体。

深挖动漫游戏产业市场发展潜力,强化原创内容创作,加快“走出去”和“引进来”步伐,逐步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动漫游戏原创中心。

提升动漫游戏原创能力。

实施中华创世神话和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原创艺术类精品游戏推优扶持工程。

深化动漫游戏公共服务。

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建设。在全市规划建设若干特色鲜明的动漫游戏特色小镇。

加快全球电竞之都建设。

鼓励投资建设电竞赛事场馆,重点支持建设或改建可承办国际顶级电竞赛事的专业场馆1至2个,规划建设若干个特色体验馆。

把网络文化产业作为驱动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动能,培育新供给、促进新消费,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夯实国内领先地位。

实施网络文化提升计划。

提升中国(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基地服务能级和集聚效应,办好中国网络视听产业论坛。

培育网络文化龙头企业。

鼓励全国知名网络文化企业落户,设立研发中心、实验室、技术研究院等机构。建设2至3家具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媒体集团。

发挥创意设计贯穿于经济社会多行业多领域的特点,提高创意设计产业整体效益和国际竞争力,加快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建设国际设计之都。

做强工业设计,倡导“大工业设计”理念,加强工业设计战略趋势研究及行业标准制定,加强共性技术和新材料、新工艺研究。

建设国际时尚之都。

加强时尚服装、饰品产业原创设计、工艺改进、品牌定位和商业模式创新,重点布局环东华时尚创意产业集聚区、上海国际时尚中心等公共载体。

建设国际品牌之都。

以“诚信立本、科技创新、质量保证、消费引领、情感维护”品牌经济五要素为核心,加快从产品经济向品牌经济转型,培育一批文化创意品牌。

建设国际会展之都。

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上海展会自主品牌,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大力提升在沪举办的国家级展会的能级和水平。

建设信息技术支撑高地。

聚焦数字版权保护、隐私保护、网络与信息安全监测等关键技术,加快文化创意产业信息安全软件研发及产业化。

加快传统出版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步伐,全面提升出版、印刷、发行整体水平,着力构建与中国近现代出版发祥地和传统出版重镇地位相适应的出版产业新格局。

发挥艺术品产业在传承历史文化和推动业态创新中的带动作用,形成上海艺术品产业整体优势,努力把上海建设成为世界重要艺术品交易中心之一。

推进传统出版转型升级。

推进全市层面古籍、科技、少儿、音乐、美术、教育、社科人文、外文教材等出版产业集群建设,提升上海出版全国影响力。

加快数字出版产业发展。

大力实施出版行业“互联网+”战略,打造《辞海》数字出版发布云平台。

推动实体书店升级发展。

加快建立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业态多元、充满活力的新型实体书店发展格局。

优化艺术品产业格局。

加快推进浦东外高桥、徐汇滨江艺术集聚区建设,支持艺术类文化创意园区发展,鼓励举办环艺术院校艺术集市。

鼓励艺术品业态创新。

大力发展艺术品电子商务,重点培育在线艺术品展示、交易、拍卖、定制等新业态。

促进艺术品贸易便利化。

争取自贸试验区开放政策试点,引进国际知名艺术机构、拍卖公司和艺术博览会,对世界顶级艺术博览会来沪举办展示交易会给予通关便利及保证金减免等优惠政策。

构建

国际重要

艺术品交易中心

将实施文化装备产业链布局作为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新兴战略性产业的组成部分,促进科技在文化创意领域的应用和推广,有效提升文化创意领域技术装备国际化水平。

完善文化装备产业功能布局。

加快上海国际高科技文化装备产业基地建设,提升自贸试验区文化装备应用示范平台服务能级,推动相关工业园区转型升级,打造“一基地、一平台、多园区”的文化装备产业空间布局。

提升文化装备技术创新能力。

鼓励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引领新型文化消费的可穿戴设备、智能硬件、沉浸式体验平台、应用软件及辅助工具,加快先进舞台设备、新型影院系统等的集成設计和市场推广。

加大

重大项目推进力度

发挥重大文化项目的产业带动作用。

提升文化创意园区发展能级。

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增强

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做强做优各类市场主体。

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

提升

文化创意节展活动影响力

巩固重大节展活动国际领先地位。

提升区域性重点节展汇聚能力。

扩大

对外文化贸易

加强出口引导激励。

提升贸易服务能级。

促进

大众文化消费

优化文化消费条件。

营造文化消费环境。

推进

“放管服”改革

提升政府服务文化创意企业水平。

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提升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水平。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规范各级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加大对关键领域、薄弱环节、重点区域的支持力度。

创新财政资金扶持方式。

充分发挥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投入。

落实各项税收扶持政策。

试点开展文化创意领域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对经认定的文化创意企业,按照规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规范收费行为。

规范广告领域文化事业建设费征收,不得在广告媒介单位和户外广告经营单位以外违规扩大征收范围。

优化土地资源供给。

优先保障新增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土地供应,其中营利性文化事业项目使用文化用地的,可以协议出让方式供地。

合理利用存量用地。

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合作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传统商业街等存量房产、土地兴办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土地用途和使用权人可暂不变更。

落实土地处置和建设保障政策。

推进落实以作价出资(入股)方式处置国有文化企业的划拨土地使用权,明确市、区利益分配办法、转增国家资本的出资主体及后续管理要求。

大力集聚海内外优秀人才。

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的实施意见。

优化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

加大对骨干人才的激励力度。推进用人制度改革,推进完善文化人才分类评价。

猜你喜欢
演艺上海建设
上海电力大学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生态学视角下得演艺产业——评《演艺产业生态学刍论》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艾玛·斯通:为演艺而生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