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界的师生情只会互相伤害

2018-01-09 18:23然玉
杂文选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随礼越界社交

然玉

“11月25日,长春光华学院商学院辅导员结婚,班委等一系列同学都给导员发了五百块钱的红包,很多人本意都不想发或者发这么多的,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那可是半个月的生活费啊。有的同学甚至借钱给导员发这五百块钱……”11月27日,一位网友在微博上爆出这则信息,迅速引来网友围观和议论。一时间,“大学导员结婚收红包”一事被炒得沸沸扬扬。对此,长春光华学院最新回应称,爆料基本屬实,将严肃处理。

老师结婚,学生随礼。之于此,有人视为人之常情,也有人斥之越界逾矩。而在此事曝出之后,校方则是急急表明态度,承诺彻查严惩。这事实上说明,以大学管理规范和教师职业伦理来评判,“老师收取学生份子钱”的是非对错并无任何疑问:这就是一起有违规矩、有违师德的出格事件。当然了,相较于关注这一个案中的个体,我们或许更应该追问,健康的师生关系以及相处模式,到底应该是怎样的?

现代大学中,一个显而易见的变化是,师生之间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已超越了原本的制度关系,而被更多赋予了私人关系的色彩。由此所导致的,是师生之间私下联系和社交互动的不断频密。这一大背景下,学生与教师,越来越多参与到了对方的私人生活场景之中。比如说,经常一起聚餐、唱歌、庆祝生日等等。既然如此,老师结婚了,学生们自发随份子,其实也不难理解。在特定语境下,这几乎已经变成了一种下意识的、不可回避的人情支出。

老师结婚,收了学生们的红包,这很难简单解读为“敛财”,而更适合看成是,一种师生间过于发达、熟络的私人关系,超越了原本由职业、身份等所构成的“隔离墙”。学生们自发自愿给老师送红包当然没有问题,可是老师盛情难却之下收下红包就是很大的问题了。毕竟,在师生相处模式中,老师一方还是处于绝对的主动地位。无论是基于职业本身的道德要求,还是本着“能力与责任相匹配”之原则,老师都理当及时而坚决地叫停学生随礼的举动。

时至今日,高校中学生和教师的社交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已趋同于成人之间的社交方式。这的确“很社会”,但问题在于,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和人生经验来妥善维系这种微妙的关系。“老师结婚,学生借钱随礼”,类似的事件又一次说明,超越传统惯例却未能确立完善新规则的师生相处关系,很可能是危险的。

猜你喜欢
随礼越界社交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买衣服
社交媒体中的影响者
社交距离
随礼难
陕西全面开展煤矿超层越界开采专项整治
别人躲着你是因为你越界了
比起社交媒体,我更在意逝去的时光
唇妆玩越界,“走光”有理
没有炊烟的城市(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