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斌(单位:合肥师范附小)
亲子游戏,玩“动”数学
文/马斌(单位:合肥师范附小)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这一时期,可结合其好动的特点,多提供“动”的机会。家长可根据教材,和孩子们在家“玩数学”。
苏教四年级数学上第八单元《垂直与平行》中安排了一节综合与实践课《怎样滚得远》,可以借此与孩子在家“玩数学”。
我们知道,斜面是最简单的机械之一,人们常利用斜面运输物体,达到省力目的。
在家用实验获得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探索斜面与地面成怎样的角度时,圆柱物体可以滚得远一些。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亲子活动是给孩子一个“动”的支点,让学习更快乐!
《怎样滚得远》支点是什么?是斜坡与地面的夹角!
“前测”中结合日常实例:“如果你是一名卡车司机,要从车厢里滚下圆柱形油桶,你会怎么办?”展开活动,激活孩子们已有认知,体会利用斜坡运输物体较省力。孩子们能从经验的层面理解这一现象,对在怎样的情况下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斜面工效,却没太多经验。父母加入探讨,对孩子来说是极具诱惑力的。
孩子“动”时我们不能“甩手”,给孩子间接帮助,帮孩子更有效的“动”,为整体活动搭合适的坡度。《怎样滚得远》设计了“搭”、“量”、“滚”、“测”、“记”、“算”、“思”等环节,有四个层次的坡度。
第一层次,以与地面成30°角的斜面为例,和孩子一起讨论具体操作,同时提供实验结果记录表,让孩子收集、记录每次实验结果,算出平均数。
第二层次,让孩子用木板分别搭成与地面成45°和60°的斜坡,进行同样的实验,记录每次实验结果,算出平均数。
第三层次,和父母一起合作、选择一个角度试一试,记录并算出平均数。
第四层次,引导孩子比较每次算出的平均数,交流发现。四个坡度的设置,体现了极强的层次性和可操作性,孩子们经历了这些环节的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参与到孩子活动中,及时发现并纠正出现的不规范操作。“搭、量”时斜面搭稳,角度调准;“滚”时莫推;“测”时要量直线距离;“记”时确保数据真实可靠;“算”时计算平均值,避免偶然性数据;“思”时和孩子一起回顾整个过程,实现双反思。陪孩子体会做事的计划、步骤、落实,让外部感性实践活动与内部心理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促进实现内化与外化统一。
《怎样滚得远》设计源于生活,“动”的目的也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最终为了服务于生活。“后侧”的设计就是在活动后,父母和孩子一起反思整个过程,帮孩子整理获得的认识、经验和感受,内化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增强数据分析观念、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思考生活中的斜面应用是多方面的,不只是为了运输时的省力,有时还要考虑安全的因素,防止孩子们因主观臆断而产生错误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