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卉
搞定隔代育儿请给老人点赞!
文/石卉
在隔代育儿中,我们和老人的关系不应该是对立的,而应该站在一条“战线”上,彼此认同,有共同学习和探索的意愿和契机。
在隔代育儿大家庭中搞定关系,确实够难:母女关系,婆媳关系,翁婿关系,祖父母与孙辈的关系……但是我们可以关注一个重要的升温点,从这个点撬动所有僵化或者不平衡的关系,将其调整到最佳位置。这个点就是感恩。我们首先要认同祖父母对孩子的爱,感恩他们对孩子细致而周到的照顾,感谢他们牺牲自己的悠闲时光为大家庭做出的贡献。
这个时代,我们每天都要在微信、微博中给别人各种点赞,何不把这份慷慨和热情也给老人一份?请先给老人点个赞吧!多一些欣赏和赞美,之后,再用智慧的办法来解决育儿矛盾,将大家庭关系调整至最佳状态。
很多年轻父母在隔代育儿中最想做的就是“指导”老人,因为我们已经先入为主一个否定的态度:你们的养育方式都过时了。而事实上,别忘了,其实年轻父母在养育中也是个新手!看了些书,听了点儿课又能怎样?也未必能做得很好,那些育儿理论也未必全是对的。而且因为学得死板容易受太多的条条框框所限,对孩子会过于刻板,比如孩子无理取闹大哭时必须冷处理,每晚9点必须上床睡觉等。
而有时候老年人惯一下孩子,正是在校正这些刻板,是给了生活一些弹性,或者是给予孩子在情绪不稳定时的接纳和有效安慰,这些软的东西和年轻父母硬的规则融合起来,其实才是更好的。而不是像年轻父母想象的,如果没有老人“捣乱”,我们能把规则执行得更好,那样也许会把孩子逼疯也说不定。
想做好的父母,确实需要不断地学习,应该让老人跟我们一起学习,包括听一些讲座,看看网络课程,甚至一起进行家庭心理咨询。但是想要实现这一点,强迫老人肯定会事与愿违,而是要从认同老人的育儿理念开始。比如你可以和老人说:“妈妈,我最近在看一本育儿杂志,之后发现您真是育儿大师呀!上面很多文章都印证您的做法是对的。”或者“我们讲座的老师批评我了,上次我因为宝宝不吃饭发脾气时,您及时把他带走是对的。”这样的方式,会让老人愿意看看你说的杂志,愿意跟着你去听听说她做得对的那位专家的讲座。其实,只要开启一起学习模式,你们就会更加彼此认同,也会在养育上达成共识,让教育变成一个统一的战线,而不是有太多声音,变成较量。
在一起住,无论是婆媳关系还是女婿与岳母的关系,都容易变得紧张,有各种冲突。因为空间的狭窄会让我们的压力变大,而人处在压力之下会呈现出不自然的应对姿态,有时候这些姿态就会显得不那么友善。
同样的声音语调,同样的表情态度,在压力不同的环境下就会变得意义不一样,就像我们在车里特别容易吵架一样,这就叫压力环境。因此,三代人在同一屋檐下生活,本身就造成了压力环境,增加了压力指数。这也让我们的关系变得脆弱,更需要小心呵护。
有时候我们也会发现在养育中,明明是老人做得有偏差,但你稍一指出,老人就容易暴怒。其实,这是因为老人在那个状态下其实已经很焦虑、很紧张了,你的轻微责怪或批评,哪怕是质疑,都会对他们形成更大的压力。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我们也可以遵循孩子在压力下父母回应的“五个不”:不评判,不批评,不建议,不比较,不分析。等到我们和老人的情绪都恢复到平和状态时再沟通。
同时,我们也可以用一些方法来帮老人缓解来自家务方面的压力。对于他们那个年岁来说,照顾一个小小的孩子可能就已经耗费了大部分的心力,如果再加上繁琐的家务的话,会造成更大的压力。我们要想办法替他们减压:同城快递,上门家政服务,送菜到家,水果团购……我们不在家,也可以充分运用各种现代方式帮他们完成家务。
不得不说,有些老人确实非常强势,在育儿上压过年轻父母占据着主导地位,让年轻父母既无助又无奈。这在隔代育儿家庭中,往往是年轻父母与他们自己父母的关系一直都没有处理好,比如母子关系或者母女关系等。这确实需要老人自己能够意识到两个家庭的界限问题,退出小家庭的边界,给年轻父母留出空间。
但是直接和强势的老人谈界限话题会毫无作用,可以“迂回”地让他们自己来意识到这个问题,比如先去心疼老人,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硬撑着的状态其实身体已经很累了,忘记了好好关爱自己;为大家做得太多而失去了自己的爱好和兴趣;现在是需要大家照顾他们,而不是他们再操太多心的时候了,等等。
越是强势的老人,其实他们的内心越是有非常柔弱的一面,找到那个点去触碰,应该会有好的效果。
如果自己搞不定这样的老人,可以寻求专业家庭治疗师的帮助。但前提是让老人能一起参加咨询。
年轻父母千万不要以“我要改变你”的强硬态度让老人参与,完全可以告诉老人是自己太痛苦了需要帮助,恳求老人一起去。强势的老人多半会不遗余力地愿意“帮”你。而实际上,家庭咨询会让每个人改变,而大家一起改变的效果是最好的。
在隔代育儿大家庭的关系调整中,有很多技巧和方法。但这些调整都要建立在我们对父母的感恩基础上。多一些欣赏,多一些“幸亏这个家有你”“幸亏有你帮我”这样的话,可能就会使关系变得和谐、亲密。而所有的冲突和矛盾,在这样的关系基础之上,也会变得更加容易解决。
我们不可能24小时陪伴孩子,我们也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但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放下手机、放下游戏、放下许多无谓的事,去进行亲子教育,必不可缺。
4个维度关系的调整,既是我们向专家请教而来的经验和策略,更希望它成为你探索关系改善的初始和启发。为了一家人的幸福,我们确信你能找到更智慧、更适用于你的家庭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