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 文/图
我深邃的黑眼睛
林地 文/图
生命,
无限的伟大,
无穷的深邃,
像我们上头无际的苍天。
--卡夫卡
我是地球一生灵,父亲健美勇敢,
保护我们领地和迁移南北,
母亲辛劳质朴,养育引领我们生命飞升。
我们天地为家,草谷为食,己不欲不施人,
还真诚无比,诚无外物。
有语言会创造的另种生灵,称我们为鸳鸯,
而他们自称为人类。
我的父母、兄妹,还有伙伴,已南飞越冬。
南飞前的每个夜晚,他们陪伴我,
直至水结冰才飞离。
飞离的当晚,他们久久盘旋空中,声声呼唤,
可我翅膀受伤无法起飞。
我深邃的黑眼睛,望着人类收容我暖房外的世界,
似乎看到我的家人伙伴,披星戴月,优雅飘渺高翔。
他们身上是璀璨星辰、神秘夜空,或灿烂阳光;
身下是广袤大地、万千沟壑或丰沛江河湖海。
他们的飞型,或V型,或人字型,又似秋之
片片山林飞,朵朵山花舞。
而此刻,我的周围,满是人类创造并占用的钢铁水泥。
我沐浴着冬日短暂阳光,耳边寒风呼啸,
风中夹杂着人类嗜肉贪杯的欢笑,还有机器轰鸣。
我心中恐惧万分。
我闭目冥思,假如我们也能创造钢铁水泥,
我们的生活、这世界又会怎样?
似乎没有答案,但我凝望深邃的夜空,看到那里浩瀚无比,星辰缠绕,相互吞食,
那里的一切,生生息息,与自然同行。
地球,天宇中一粒沙,我站在这粒沙上,已看透生死。
可我还是渴望南飞,即使路途遥远艰难。
冰之大地,雪飞之夜,我练习翅膀煽动。
无数梦乡里,我梦到春的来临,冰雪消融,梦到与返还的父母伙伴重逢,
同戏于森林、水草和鲜花中!
——写于2017年11月
作者附记:此文是为一只野生小鸳鸯而作。他2017年出生于哈尔滨兆麟公园(省会城市野生鸳鸯最多繁衍栖息地,本刊2017年7期有报道),因自然受伤不能南飞越冬。作者观察感触到,鸳鸯的亲情超过人类想象。小鸳鸯受伤期间,总有陪伴的(特别是夜晚),或母亲或两只小伙伴,而且一直陪伴到立冬前一天,他们才飞离。陪伴的最后一晚,七只鸳鸯,分成两组,一组五只,另一组两只,晚间5点多在公园上空盘旋鸣叫四五圈,后又降落,等待半个多小时,希望受伤同伴一同南飞(受伤的小鸳鸯已被收养多日)。这证实了包括鸳鸯在内的雁鸭类世界的一个美丽传说:如有一只受伤,总有两只陪护,直到受伤的能随队起飞或无法起飞。鸳鸯是二级保护动物,是世界最美的水禽,人类应该爱惜之保护之。54页左上为受伤小鸳鸯和陪护他的两个伙伴,左为右翅膀受伤的小鸳鸯,拍于10月23日。作者从兆麟公园拍的几百幅照片中,又选出16幅刊发(55页至56页),让读者更形象深入地欣赏鸳鸯的大美世界。
右为受伤的小鸳鸯,和伙伴在一起。8月9日拍
草地中鸳鸯母亲(左)呵护全窝9只幼崽觅食。7月26日拍
四只小鸳鸯南飞前夕飞到人工巢穴上嬉戏,这里可能是它们出生地。9月25日拍
小雄鸳鸯水中侧影英气初现。10月1日拍
受伤小鸳鸯在公园暖房中。12月3日拍
水中雌鸳鸯周围布满秋叶。10月1日拍
陆地上和栏杆上的两只小雄鸳鸯在嬉戏。10月11日拍
小雄鸳鸯在鸳鸯湖柱上练飞。10月8日拍
游过垂柳,图中左右呈亦真亦幻之美。9月30日拍
老雄鸳鸯美艳无比,背部两枚金黄色的三级飞羽高高耸立。10月5日拍
水中美如画。9月28日拍
南飞 前夕潜水觅食。10月21日拍
右脚有标示的雌鸳鸯,南飞后连续两年返回公园,且在同一树洞产下两窝幼崽。10月16日拍
集结在栏杆上,这是南飞的前奏。9月19日拍
水中争食。10月16日拍
受惊扰雄性欲带队飞逃状。这几只很可能是立冬前一晚南飞的一群。10月26日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