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守准则 兼收并蓄

2018-01-09 08:09向明
中华民居 2017年6期
关键词:太和殿彩画屋面

恪守准则 兼收并蓄

如果沿着中国木建筑的历史发展来看,故宫的建筑是当之无愧的集大成者。“相比于隋唐时期,明清建筑在建筑形式、梁架结构、工艺材料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优化发展。比如,建筑的出檐逐渐变窄,屋顶的青瓦也都变成了琉璃瓦。”李永革分析说,“从另一方面来讲,北京故宫是朱棣迁都北京后按照南京的形制和格局来建的,无论是从建筑形制还是建造工艺来讲,都应属于南北结合的‘集大成者’。”

故宫里最重要的一栋建筑非太和殿莫属。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于紫禁城中轴线上最显要的位置,是我国现存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古代建筑物。故宫太和殿修缮是李永革主持过的最重要的一项工程。

高达30余米的保护罩围住太和殿,隔绝众人视线。施工现场没有工地常见的大吊车,听不到嗡嗡轰鸣的机器声,只有工匠们在木板搭的脚手架上修缮的声音。搭木、捡瓦、上漆、彩绘……一切都按部就班,遵循着几百年前的传统。

故宫文物医院

然而,这次修缮却出现了一次“意外”—屋顶瓦面发生了塌陷。为了探查原因,李永革带着施工队伍揭开屋顶上檐东西两个山面进行检查。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原来太和殿屋面苫背竟被“偷工减料”了。“苫背是瓦作中的一个环节,相当于给木建筑涂防水层。老师傅有句口诀‘三浆三压’,就是上三遍石灰浆,再压上三遍。如果苫背做得不够瓷实,水就会从屋檐下漏出来。对于太和殿来说,若出现这种情况,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李永革解释道。施工前,专家一致认为,最高等级建筑太和殿的屋面苫背也应该为最高规制,所以选了铅背(铅背是屋面苫背的最高规制,指将铅砸成薄片铺在屋面上,上下都要加麻料,再上灰背、泥背)的做法。但事实上,太和殿屋面苫背采用了最简单的苫背材料与方法:首先在望板上铺约2毫米的桐油灰,之后涂上8~10厘米的白麻刀灰,最后在白麻刀灰背上直接铺瓦。“经过一番讨论,我们最终决定尊重历史,就按最朴素的做法来进行原状修复。”李永革说。

彩画绘制也是太和殿维修工程的重点。施工前,李永革带着同事们多次到现场勘察,并与老照片进行对比。他们发现,太和殿内檐的彩画仍完好地保留着清中早期的面貌,而太和殿外檐上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绘制的彩画的纹饰却显得有些随意,与历史原貌不相符。“这样,我们就必须重做外檐彩画,重现历史风貌。” 李永革说。为了保证重做彩画的原真性,施工组舍弃了传统的彩画办法(传统的方法是先根据木构件的尺寸绘制大样,然后由彩画师根据大样自行创作完成),而采用了 “套起”的方法(临摹拓制,绘制过程不存在创作成分)进行绘制。最终,太和殿外檐彩画大部分是根据内檐相应位置木构件上的彩画临摹拓制而成的。

“古建修缮,必须尊重‘四原’原则,即原材料、原工艺、原结构、原型制。”李永革强调,“比如,唐代的梁是使用镚子找平的,那你修缮时只能使用镚子找平,而不能使用刨子找平,因为唐代根本就还没有发明刨子。” 当然,李永革也绝非生搬硬套的老学究。“我们同时必须辩证地看待问题。比如以前,红浆的调制全凭师傅的经验,也就难免出现时好时坏的情况,但是现在我们完全可以采用科学配比,保证其质量。”李永革补充说道,“现在古建施工的梁都是使用大吊车吊上去的,大石块也大都是用大电锯锯开的。对付这些大件材料,现代化工具具有明显优势。”显然,李永革对于现代工具是不排斥的。相反,他认为这些工具“能取长补短,恰到好处”。

事实上,在工匠这个行当里,许多规范和准则也都只能作为参考,并不能全然照搬照抄。“从宋代的《营造法式》到清代的《工程做法》,再到梁思成的《清式营造则例》,这些书籍对建筑的形制和做法都制定了相应的准则和规范。”李永革说,“但事实上,没有几个建筑的‘模数’是能与这些规范完全吻合的。因为工匠干活是量材使用的,并不能完全按照规范来做。所以,这些‘规范’也只能做参考,我们的‘四原’原则也只作为大纲要求,具体情况我们还必须具体对待。”

猜你喜欢
太和殿彩画屋面
探讨老旧小区屋面防水修缮工程的质量控制
My Travel Plan to Beijing
地方彩画的研究与发展文献评述*
建筑工程屋面防水工程施工技术
住宅屋面及相关设施修缮改造关键技术
大地彩画 古朴村庄 宜良县河湾村
紫禁城在1918
浅谈传统彩画在近代建筑装饰体系中的续存与革新
坡屋面挂瓦施工技术的探讨
陈俊吉绘画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