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綪++马艳芳++朱惠英++赵晓阳++常承秀++沈平++谢宁
摘要 通过对杨树腐烂病的分布、潜在危害性、扩散可能性、寄主植物经济重要性等进行风险分析,评估出杨树腐烂病属于中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并提出了风险管理措施。
关键词 杨树腐烂病;危险性分析;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 S7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7-0137-01
Abstract The risk of poplar canker was assessed by the risk analysis of the distribution,potential harm,diffusion possibility and host plant economic importanc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sease was a kind of moderately dangerous in China,and the risk management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poplar canker;risk analysis;risk management
杨树腐烂病由子囊菌亚门污黑皮壳菌(Valsa sordida Nit)引起,其无性型为金黄壳囊孢菌(Cytospora chrysosperm),属于一种枝干病害,是杨树主要病害之一。该病多发生在树干、大枝、枝干分杈处或因冻裂、修枝造成的伤口处,轻者造成树势衰弱,重者导致树体死亡。在恶劣的环境和气候条件下常常大发生,传染性极强,往往造成杨树成片死亡,损失惨重。国家林业局以2013年第4号公告发布的“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和“全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名单”中,杨树腐烂病未列入其中。为了防范杨树腐烂病在甘肃省境内的扩散蔓延、保护森林资源,对该病害进行危险性分析与评估。
1 危险性定性分析
1.1 分布情况(P1)
杨树腐烂病在国内分布广泛,山东、安徽、河北、河南、江苏等省均有分布。甘肃省主要分布于酒泉、嘉峪关、张掖、金昌、武威、兰州、定西、白银、临夏、天水、庆阳、平凉、甘南等地(州、市)。
1.2 潜在危害性(P2)
杨树腐烂病是杨树人工林重要的枝干病害,危害较重,由于杨树纯林面积大,通风透光条件差,生地条件恶劣等原因,为病菌发生提供了条件,导致造林失败和林木大量枯死[1]。在我国具有潜在的经济危险性。
1.3 受害寄主植物经济重要性(P3)
1.3.1 受害寄主种类。杨树腐烂病除了危害多种杨树外,也危害杨柳科、榆科等大部分树种及槐树等其他树种,受害寄主范围较广。
1.3.2 受害寄主经济重要性。杨树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造林绿化树种,分布很广。由于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用途广泛,深受群众喜爱。在甘肃省各地均有分布,尤其是甘肃中部、河西和陇东,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规模开展杨树引种,营造杨树人工林,使杨树面积增加很快。虽然20世纪90年代遭受杨树蛀干天牛的危害,杨树损失较惨重,但是杨树在生态环境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中仍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4 定殖和扩散的可能性(P4)
杨树腐烂病在我国分布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有杨树的地方就有该病发生。一年中该病主要发生在4—10月,进入11月后病原菌开始越冬。病害主要靠风、雨、昆虫等媒介传播,远距离传播通过人为调运苗木、插条或新采伐杨木传播[2]。
1.5 危害性管理难度(P5)
该病害发生普遍,分布广泛,潜伏期现场鉴定困难,除治难度较大。
2 危险性定量评估
依据《国内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评估指标体系和分析方法》(试行),对杨腐烂病定量风险分析评估各指标赋分表如表1所示。
利用下列各式计算杨树腐烂病综合评价值R值:
计算出的杨树腐烂病危险性综合评价值R=1.72,根据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等级划分标准,杨树腐烂病属中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
3 风险管理
适地适树,加强抚育管理,改善林分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树势,增强林木的抗病性[3];选择抗病树种造林,如河北杨、小叶杨、加杨等。
化学防治时,先用小刀将病组织划痕至木质部或刮除老病皮,再用50%多菌靈、7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10%碱水、3~5 °Bé石硫合剂或10%双效灵10倍液等涂抹病斑或喷干。对严重感病的杨树要及时清除,减少传染源[4]。
4 参考文献
[1] 信桂芳,王惠玲,郭广杰.杨树腐烂病发生现状调查分析及应对措施[J].河北林业科技,2007(2):24.
[2] 门井辉.杨树腐烂病发生的影响因子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23):183.
[3] 李东.杨树腐烂病发病规律与综合防治措施[J].防护林科技,2010(5):69-71.
[4] 方松山.林业有害生物合欢锈病风险分析[C]//李建中,梁留科.经济策论.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359-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