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棚到洋房,版纳小村减贫中跃进

2018-01-08 05:33
环球时报 2018-01-08
关键词:棚屋新家小村

英国《卫报》1月6日文章,原题:从窝棚到理想住宅:一个村庄在中国向未来行进中的大跃升肖二茬(音)住在猪圈旁摇摇欲坠的棚屋内,这里距离京沪令人惊叹的摩天大楼数千英里。几根竹竿支撑着棚屋遍布裂缝的房顶,竹竿上挂着破旧蚊帐。小猫和小鸡在屋里的泥土地面上跑来跑去。57岁的肖在中国与缅甸、老挝接壤的西南山区的山巅小村长大。作为北京根除第一人口大国极端贫困现象勃勃雄心攻势的一部分,他是即将被异地安置的中国数百万贫困民众之一。

在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发起的消除贫困战中,数百万曾经被边缘化的农村居民将搬迁到由政府提供补贴的新家。一些人被迁到遥远城市的住宅小区,多数人则迁往相对较近的农村安置点。其他减贫措施还包括提供贷款、促进旅游业发展,以及当地官员与贫困家庭结对帮扶等。

北京希望到2020年帮助3000万民众越过贫困线。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崛起已助数亿民众脱贫,但联合国近期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农村人口贫困率仍至少为5.7%,西部一些地区高达10%。

中国当前的异地扶贫搬迁热潮——2016年至2020年异地安置981万人,正在全国22个省份如火如荼上演。仍明显落后于富裕东部沿海地区的西部边陲是重中之重。去年,贵州(中国最贫困省份之一)计划从约3600个自然村寨异地搬迁75万人。甘川黔三省计划搬迁100多万人,云南希望把约67.7万人搬迁至近2800个新村。

肖二茬所在的与世隔绝的西双版纳山顶小村即是此类社区之一。去年11月初,当地100多名居民放弃山顶的旧宅后开始迁往新家——亮粉色的小楼。社区党支书刘恒德(音)在已购置转角沙发和纯平电视的新家中喜不自禁,“以前我们只能到山下打水。如今家里用上自来水。”带领记者参观这个已有13户人家入住的新建村庄时刘表示:“政府正帮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老百姓过上更美好生活,国家就能长治久安。”

搬迁的村民们都支持消除贫困战,并喜欢上二层楼新家。“小时候我住在密林里,那里到处是虫子和水蛭且交通闭塞,很难吃上水、用上电”,30岁的农民李阿德(音)说,“如今(边界对面的)缅甸人仍生活在相当于中国改革开放前的时代,而我们中国人的生活已得到改善。”

墨尔本大学的马克·王(音)认为,习对扶贫工作的重视与其下乡经历有关,“他从心底深处了解中国农民,了解他们的心愿。”王曾质疑北京能否在如此短暂时间内彻底战胜贫困。但鉴于习近平令人叹服的政治才能、他决定将扶贫列为中国首要政治任务之一,所有这些都将推动全中国官员竞相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王说,与极易引发争议的开发搬迁相比,异地扶贫搬迁“最友好”,且“政府不想从你手中要任何东西。”

即便仍缺钱买家具,铺了水泥地面的新家仍让肖二茬心花怒放。“太好太好太好了!”年收入仅1935元的他眉开眼笑,“以前我从没见过这样的房子。”▲

(作者汤姆·菲利普斯,王会聪译)

猜你喜欢
棚屋新家小村
小村的呼噜
寻找荒野棚屋
小雨点找新家
澳一家九口与世隔绝住棚屋过田园生活
夏日城乡三景
小村之恋
不可思议的棉花糖小村(下)
不可思议的棉花糖小村(上)
小鸟的新家
大瓜的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