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兰
(吕梁市人民医院,山西 吕梁 033000)
剖宫产术后预防下肢静脉栓塞的护理
王翠兰
(吕梁市人民医院,山西 吕梁 033000)
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后预防下肢静脉栓塞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7月本科室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存在下肢静脉栓塞高风险的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剖宫产术后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综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产术后存在下肢静脉栓塞高风险患者实施科学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对预防措施进行分析,提高预防质量,有效的降低剖宫产患者下肢静脉栓塞的发生。
剖宫产;下肢静脉栓塞;护理措施
妊娠期因病理生理性改变,凝血活性增加,凝血因子和血液粘稠度增加,纤溶系统相对降低,凝血与纤溶处于高水平的动态平衡。同时妊娠期盆腔及下肢血管受子宫压迫和激素影响而扩散,血流缓慢,静脉压升高,剖宫产可导致血管内皮受损,术后卧床,导致下肢活动不足血流缓慢,大隐静脉阻塞出现血液循环受阻,患者表现症状为下肢肿胀、疼痛。严重者会出现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导致猝死。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7月本科室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存在下肢静脉栓塞高风险的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年龄24~38岁,平均年龄(26.4±1.9)岁,单项下肢静脉血栓高风险为38例,两项为6例;观察组年龄25~39岁,平均年龄(25.6±2.1)岁,单项下肢静脉血栓高风险为39例,两项为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主要护理内容为:患者术后对其一般情况、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予剖宫产术后一般护理常规。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
1.2.1 心理舒适护理
剖宫产术后产妇比较虚弱,术后切口疼痛、子宫收缩、留置尿管、静脉补液等导致产妇的活动受到限制,进而影响患者的精神状态,产妇往往较为焦虑、抑郁。患者不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导致心理负担较大,护理人员应该及时的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1.2.2 生理舒适护理
1.2.2.1 体位及活动
术后8 h去枕平卧位,且每小时进行低幅度翻身一次,被动活动双下肢,待双下肢感觉恢复后指导患者主动活动双下肢。术后12 h取半卧位,鼓励患者床上多活动。术后24 h下地活动,首次下地活动护士要在旁边指导,严防以外发生。
1.2.2.2 饮食指导
排气后多进半流食,多饮水,术中、术后适度补充液体,避免脱水。术后24 h拔除尿管,有尿意即帮助患者排尿,指导第一次排尿。保持大便通畅指导患者多食蔬菜、水果及粗纤维的食物,三天未解大便者,若患者有便意,要预防性使用开塞露软化大便,指导排便。
1.2.2.3 防止静脉内膜损伤
手术操作尽量轻柔、精细,尽量避免静脉内膜的损伤。避免下肢静脉穿刺及反复穿刺,避免在同一条静脉反复输注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
1.2.2.4 间歇性充气加压泵使用
要依照压力系统适应症及禁忌症准确评估患者,医嘱治疗。将袖带从脚踝到膝关节捆绑,松紧度以能容两指为宜。接通压力系统电源,打开开关。注意观察仪器运行情况。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
1.2.3 疼痛护理
1.2.3.1 疼痛评分
影响患者舒适度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疼痛的影响因素最大。因而,护理人员应该认真的倾听患者对疼痛感的描述,仔细观察患者的生理反应,及时的对其进行正确的评估。
1.2.3.2 手术结束后,如果使用镇痛泵,护理人员要及时的对患者的生理反应做记录,如是否有无恶心、呕吐、尿潴留等症状,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应该及时的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剖宫产术后一般不主张使用止疼泵。
1.2.3.3 促进子宫收缩药物的使用
术后若子宫收缩好,一般不使用。若子宫收缩差,要及时通知医师,使用时要讲解药物的作用、副作用,让患者理解,做好心理准备。
1.2.4 环境舒适护理
患者的居住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环境有助于患者的治疗。指导产妇转变观念,环境应该注意清洁、光线柔和、通风良好、无噪音、温度适中(22~24℃)、湿度50%~60%为宜。家属的探视时间要合理安排,避免影响患者正常休息。由于患者处于产褥期,所以代谢较快,要及时的更换床单并注意患者的个人卫生、及时更换衣服,提高护理满意度。指导健康生活方式,如控制血糖、血脂、戒烟、戒酒、注意产后锻炼。
当患者治愈出院后对其进行不记名调查,调查问卷以100分为满分,90~100分为满意,80~90分为比较满意,低于80分为不满意。做好相应的记录与统计。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主要对患者进行深静脉栓塞风险评估和患者危险分级,对存在高风险的患者要进行班班交接。对诱发因素以及主要症状知识教育,如果出现与之相符的症状需要及时与护理人员沟通,尤其是一些高危病人更要加强对其重点监护。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护理人员在患者接受手术后8 h左右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辅助其进行体位改变,并且1 h左右使患者翻身一次,嘱咐患者不可在膝下垫枕或过度屈髋,以免血流出现障碍。在患者术后24h后拔除尿管,对于身体情况良好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指导其下床活动,多做深呼吸、咳嗽等动作,保证血流通畅,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患者护理人员应指导其做相应的床上运动。对于卧床患者可以使其穿充气的长筒靴或梯度弹力袜,对其进行间歇性充气加压泵使用,促使肌肉收缩,加速静脉回流。
综上所述,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患者实施综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使患者以最佳的状态接受治疗,提高预防质量,有效的降低剖宫产患者下肢静脉栓塞的发生。
[1] 李芝萍,李泽光,等.早期预防骨折术后静脉栓塞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12):44-45.
[2] 吴慧萍.早期舒适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运动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3,(05):161-162..
[3] 张大维.吸毒致双下肢静脉栓塞1例[J].重庆医学.2012,(01):312-313.
R473.71
B
ISSN.2096-2479.2017.50.114.02
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