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行业精英共谋产业发展
——访全球华人电气与能源技术产业联盟秘书长薄志谦

2018-01-08 07:14:14贾常艳
电器工业 2017年12期
关键词:国际化电气领域

/本刊记者 贾常艳/

荟聚行业精英共谋产业发展
——访全球华人电气与能源技术产业联盟秘书长薄志谦

/本刊记者 贾常艳/

2017年10月全球华人电气与能源技术产业联盟(简称“联盟”)在北京成立,这个荟聚了众多行业精英的组织基于国内外的发展形势,为联盟中的广大从业者搭建多种合作平台,并通过平台提供服务,为行业内有志于国际合作的企业、组织及专家学者开放,共同参与联盟的组织管理。为此,本刊采访了联盟秘书长薄志谦,他为我们介绍了联盟成立的契机,以及在当前的产业发展形势下,联盟存在的意义。

《电器工业》:请您介绍一下联盟成立的背景和契机及组织机构。

薄志谦:当前,国际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正在兴起,新技术、新理念正在不断涌现,不断融合,正在深刻改变着国际科技、产业格局;国内方面,我国正处于向新的发展阶段迈进的时期,并且随着“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国内产业企业走向国际的步伐不断加快,探索国际化发展与合作模式的需求愈发迫切。尤其在电气能源领域,随着全球新能源技术革命的发展,在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引领下,尤其是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在国际电力能源领域的技术研发、装备制造等方面的合作成为趋势。目前,国内一些大中型企业也都进行了一些国际化发展与合作的尝试,但大多发展与合作模式单一,效率较低,能够真正形成国际化、健康持续发展的案例不多。联盟成立的初衷就是为中国电气与能源产业的全球化理念服务,共同探索行业发展新模式、共同谋求技术创新领域,共同打造新的技术产业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

此外,全球的华人电气与能源工程科技人员具有一定规模,在相关国家的电气与能源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而且在新的形势下有着更高的为国服务的热情。他们身处海外,却比回国服务更能较好地发挥海外华人专家的作用。为此,加强海外华人间的紧密联系和华人专家学者的凝聚力和话语权是全球华人电气与能源从业者的广泛诉求。联盟一方面为海外华人为国服务提供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也是紧密联系全球专家学者及技术产业的纽带,海外华人专业团队是我们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桥头堡。将联盟打造成中国走向世界的专业技术合作平台,成为中国连接和走向世界的桥梁,还将推动中国学术专业组织和技术产业国际化,进一步达到在国际上专业技术领域发挥主导作用、实现中国为世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的伟大目标。

联盟是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牵头,并联合国内多家一级学术组织共同组建,如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自动化学会等。此外,联盟的发起单位还包括遍及海外各大洲的华人专业学术团体,联盟将联合能源、信息、通信、自动化、计算机、仪器仪表等领域的学术技术组织协同推进各技术领域的国际合作。许继集团作为联盟的主要产业发起单位,将牵头联合和组织联盟内所有大中小各类企业进行合作活动。“联盟”实行扁平化管理组织结构,重点为联盟中的广大从业者搭建多种合作平台,并通过平台提供各种服务,促成所有有合作意向、思路及项目的成员单位间的合作,并为行业内有志于国际合作的企业、组织及专家学者开放。

《电器工业》:联盟成立是基于怎样的产业现状?要解决哪些问题?

薄志谦:当前,我国能源行业正在经历着一场如火如荼的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在这个历史转折点,我国正迎接从产业结构到发展路径的深度变革,目标所指向的,是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也是低碳、智能、共享的能源未来,这就为我国电气能源领域的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绝好机遇。

目前,我国在新能源发电与并网、超远距离输电、电力电子、综合能源利用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发展,很多领域的发展在国际上已处于一流水平。能源产业革命是全球化的,我国电力能源领域产业发展同样要应对全球能源技术革命所带来的机遇及挑战。然而,我国在电气与能源领域的国际化进程还远不能适应我国的快速发展。我国相关领域的产业企业,大多是跟随国际大型跨国公司如ABB、西门子、GE、施耐德等在海外发展的模式,主要立足于产品的销售与推广模式,没有真正形成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发展根基,竞争力不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差。当前,随着能源互联网等新兴领域的发展,迫切需要跨学科和多产业形态合作融合发展,这更加强了对外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联盟将借助众多海外电力能源领域的学术组织与华人专家的力量,打造沟通海内外技术、产业、学术等领域的平台,使我们先进的技术、产品、甚至人才能够通过这个平台走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

《电器工业》:请您介绍联盟未来的工作方向。近期有哪些项目活动?

薄志谦:在学术技术领域,目前我们借助“联盟”的平台,已经在开展了几方面的工作,如利用“联盟”中海内外广泛参与的各类组织、团体、企业、院校等,打造电气能源领域的全球华人专家智库;利用同国际一流学术组织合作的机会,支持筹建由中国主导的国际专业技术委员会,加强我国在国际电气能源学术领域的话语权;支持筹建新兴领域如能源互联网等国际标准委员会,实现在学术和技术领域从参与到主导的转变;例如发展能源互联网、电动汽车联并网(V2Ns)、轨道交通电气化、直流电网、智慧城市等领域。与国际著名学术组织合作在中国打造具有国际顶级大型国际电气与能源年会。

在企业产业领域,搭建中国企业与海外联系的桥梁,建立中小企业委员会, 为技术引进来和产品走出去提供平台。设立基金帮扶中国企业进入海外市场,针对大规模推广项目完善投融资渠道。联盟每年将组织中国企业代表团(尤其是中小企业)访问北美、欧洲、亚太及非洲等国家,推进我国企业国际化的进程。

联盟的理念和架构设计将吸引众多的新项目与资金的加入,目前启动的典型项目包括:① 开展与大规模全面推广新能源应用(比如北方农村光伏采暖及多能互补智慧园区等)建设的交互式互联互动区域型新型能源网络建设;②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经济可行的能源系统升级工作;③ 微电网与能源互联网投融资等。

《电器工业》:请您谈谈当前我国电气与能源技术的国际化水平?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这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

薄志谦:我国电气与能源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具有全球化、技术创新后发性、资源与市场的异地性等特点,国际化的主要目标是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为导向,通过直接建立国外研发机构、跨国经营、跨国并购以及建立国际技术联盟等形式积极参与全球创新与发展,在全球范围内有效地整合、配置和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实现市场布局的国际化、技术创新全球化、专利布局国际化为特征的国际化进程。

随着经济一体化、信息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强,海外研发投资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技术新资源、建立研发网络、获取技术垄断优势的重要手段。尚处于海外研发投资发展阶段的中国电气与能源企业在未来将会更多进行海外研发投资、建立海外研发机构、加强合作研发,在世界范围内获取技术创新资源,形成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然而,当前全球经济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中国电气与能源企业面对的全球化风险也在增加。企业要想在全球化中走得远、走得稳,实施“本土化经营”非常重要。然而这正是我国电气能源企业的薄弱环节,如,国内多家企业都在海外设立了研究院,但其管理及运营模式仍是按国内企业的制度进行执行,只是将研发工作和人员换到了国外的环境,并没有很好地融入当地环境,利用当地国家和地区的资金、知识力量和人才,没有进一步提升和优化管理制度及模式,导致效率低下、运营成本过高、收益很低。同时,在国际化、本土化的过程中,我国有大量的海外华人学者、企业家在当地国家工作生活,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取得了大量工作成果却没有得到我国企业的重视和利用,造成一定程度的人才资源浪费。

《电器工业》:您对相关的生产制造企业国际化方面有哪些建议?

薄志谦:企业国际化是一个企业的战略性决策,涉及到一系列的问题。但首要的还是国际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手段进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例如企业内部选拔、外部聘用等。但最直接和有效的方式还是借助海外的组织、团体、合作伙伴在当地进行培养和选拔。另一方面,从大的外部环境方面,应该努力为国内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行业环境,尤其是在高端方面,如国际标准、行业准入、国际学术及专业组织、行业协会等,加强中国声音及中国影响力,重点打造由中国主导的国际标准、专业学术组织等。

同时希望政府能积极制定有关政策,大力支持和扶持中国牵头组织成立的国际学术和专业技术组织,支持海外华人的技术产业联盟等组织更好地发挥桥梁作用。

(感谢刘叶冰、王运虎、顾欣欣、李鹏、周林、张纪平等对本文的贡献。)

薄志谦,全球华人电气与能源技术产业联盟秘书长,国家电网许继集团智能电网首席专家。1982年获得中国东北大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得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博士学位,1989~1997年在英国巴斯大学电力与能源研究部工作,1998~2012在阿尔斯通(阿海珐)电网自动化部门工作。2012年作为‘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加入中国国家电网。

猜你喜欢
国际化电气领域
保变电气五十六国畅游记
经营者(2024年1期)2024-03-30 08:15:09
聚焦港口国际化
金桥(2022年10期)2022-10-11 03:29:46
电气安装工程预算探讨
建筑工程电气接地安装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外汇(2019年12期)2019-10-10 07:26:56
领域·对峙
青年生活(2019年23期)2019-09-10 12:55:43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商周刊(2018年12期)2018-07-11 01:27:18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小议我国电气自动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河南科技(2014年4期)2014-02-27 14: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