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虹,陈金鑫
(1,2.湖南警察学院,湖南 长沙 410138)
论湖南现代化进程中的城镇青年政治认同
王晓虹1,陈金鑫2
(1,2.湖南警察学院,湖南 长沙 410138)
政治认同与现代化密切相关,现代化进程必然伴随着政治认同危机,高度的政治认同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石。城镇青年为现代化建设注入了强劲的青春动力,其政治认同度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以湖南城镇青年为视角,探讨湖南现代化进程中城镇青年政治认同的提升路径,具有重要价值。
湖南;现代化;城镇青年;政治认同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对青年的界定,城镇青年的年龄范围在14-35周岁。这一年龄阶段的共性表现为:意气风发但惰性大;认同主流但抱怨多。城镇青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其政治认同的现状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与现代化进程的质量。2017年6月,课题组在湖南1所中学、3所高校、2个社区发放了320份关于“湖南城镇青年政治认同状况”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98份。本文试图以湖南城镇青年为例,在社会调查和个别访谈的基础上,探讨湖南现代化进程中提升城镇青年政治认同的路径。
政治认同是主观的,现代化是客观的,二者存在着内在的关联。
首先,政治认同与现代化具有一致性。“政治认同”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政治学家罗森堡姆提出,是指人们在政治生活中产生一种感情和意识的归属认同[1]。政治认同具有在国家发展中把人的力量凝聚起来的重要功能,对于社会秩序的维系和政治行为的规范具有积极作用。政治认同是作为主体的人对作为客体的国家、政党、民族、制度等的认同,经历着从浅层认同到深层认同,从低级认同向高级认同,从单一认同到复合认同转变的过程。除了受主体与客体的影响外,政治认同还与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因此不存在永恒不变的政治认同,这是政治认同的发展性特点。现代化也是一个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再从工业社会逐步向知识化、信息化的社会转变。现代化从西方国家开始,自从该过程启动以来,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就奔涌向前,很多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卷入了现代化浪潮中。虽然这个过程充满着挑战,偶尔也会有倒退,但总的趋势是变化、超越、积极、乐观的,符合人类的共同利益与整体利益。可见,现代化也具有发展性特点。政治认同与现代化共有的发展性特点告诉我们:政治认同来源于实践与现实,现代化进程是人们政治认同形成的最大客观实际,二者应该并肩前行。脱离了这个实际,将政治认同与现代化脱离开来,追求一种纯粹基于思想和精神的政治认同,必然成为现代化的羁绊,甚至造成现代化的倒退。
其次,高度的政治认同是现代化进程的基石。不同的国家,现代化进程会因国情差异而各具特色,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就先后提出了“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现代化”以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没有高度的政治认同,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就会举步维艰,甚至会昙花一现。当今世界,一个重大的现实政治挑战摆在了我们面前,那就是政治认同危机,尤其是在现代化进程中,国家面临着各式各样的政治认同问题[2]。这是因为,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生产力快速发展,社会财富急剧增长,价值观趋向多元,社会问题凸显。还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发达国家早已实现了现代化,而发展中国家的民众在现代化进程中会习惯性地与发达国家进行横向比较,而忽略本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方面的基本国情,导致缺乏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从而容易产生政治认同危机。有学者认为:“现代化最初导致不稳定,现代性最终又带来稳定”。这就意味着,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能否避免现代化进程中毁灭性的社会矛盾和政治动荡,每个阶层的政治认同都不可小视,都将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拥有无限可能的青年。城镇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城镇青年的政治认同无疑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关键,也是现代化过程得以顺利推进的政治保障。因为城镇青年是我国城镇的主体,是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他们决定着城镇的精神风貌,影响着民族、国家的未来,所以他们的政治认同度对城镇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影响着“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与“中国梦”的实现。况且,我国正处于现代化进程的克难攻关阶段,为避免现代化进程初中期带来的政治不稳定,提升城镇青年的政治认同就显得刻不容缓。
在湖南人撸起袖子向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征程中,了解作为中坚力量的城镇青年政治认同的特点,有利于有的放矢地引领城镇青年增强政治认同。在社会调查和个别访谈的基础上,我们发现湖南城镇青年政治认同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有认同主流意识形态的自觉。习近平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近年来,对于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异化现象,如主流意识形态一元化的异化、理想信念的异化、价值观念的异化、社会道德的异化,85%的青年有正确的态度;对于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的一系列意识形态渗透,如淡化、丑化、强化、融化、分化策略,82%的青年有清醒的认识;对于当今中国出现的信任危机,如,政治上官民互不信任、经济上市场利益主体之间互不信任、社会层面不同阶层之间互不信任以及人们对主流价值缺乏应有的信任等,78%的青年有解决问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表1 湖南城镇青年对于“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异化现象”的态度统计汇总
表2 湖南城镇青年对于“当今中国的信任危机”的认识统计汇总
第二,有关注时事大势的热情。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85%的青年关心国内外政治、社会时事。27%的青年能够精准把握局势、大势、来势,能深入了解变化中的世界和发展中的中国,93%的青年能正确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从而为实现中国梦而筑梦、追梦、圆梦。60%的青年能自觉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表3 湖南城镇青年对于“你能否精准把握局势、大势、来势”的认识统计汇总
表4 湖南城镇青年对于“中国梦与个人梦关系”的认识统计汇总
第三,有传承红色基因的担当。中国共产党始终非常重视继承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传统,湖南是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故乡。作为伟人故乡的青年,有着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传承下去的责任与担当。他们对于侮辱、诋毁伟人毛泽东及邱少云、黄继光、刘胡兰等英雄人物的行为深恶痛绝,认为是“恶搞道德标杆”,并能够采取各种方式为英雄正名。关于“忠诚担当求是图强”的湖南精神,湖南城镇青年认为湖南精神是优秀湖湘文化的传承发展,是湖南人共有的气质和追求,应该代代相传。
表5 湖南城镇青年对于“如果有人侮辱、诋毁英雄人物”的认识统计汇总
表6 湖南城镇青年对于“‘忠诚担当求是图强’的湖南精神”的认识统计汇总
可以看出,湖南城镇青年对于主流社会意识形态有着较高的认同,对国家的政治前途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心。虽然,他们有时也会抱怨社会不公,抱怨道德滑坡,抱怨政府不给力,但总的说来,湖南城镇青年是一支可靠的生力军,无论世界局势如何变化,他们都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先锋。
增强湖南城镇青年政治认同是湖南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是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虽然政治认同是主体对于客体的认知与情感,但提升政治认同主要还应该是客体主动“作为”,主动承担法律、道德责任与义务,而不是主体被强迫认同或者自觉认同,因此以下两个路径尤其关键。
第一,巧妙发挥新兴媒体的引领作用。政治认同是增强国家凝聚力、实现国家治理的有效方式,而媒体传播无疑又是增强政治认同的重要途径[3]。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进入了一个“无处不在”的微时代,这就是以微信、微博、微视频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如今,很多政府部门、学校等都拥有“官微”平台。“官微”宣传具有的形式求新求异、内容精练鲜活、语言优美时尚这三个突出特点,决定了其对青年群体的深远影响力,“官微”为提升当代青年政治认同提供了新的契机和途径。从回收的298份问卷看,湖南城镇青年的政治认同度总体较高,但问题也不少。譬如,把爱国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混淆起来;对于“两学一做”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肤浅;对“四个全面”“依法治国”等理论问题了解不深入;对于国际国内热点问题一知半解,缺乏理性评判;对于湖南发展状况与远景规划漠不关心等。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巧妙借新兴媒体来引领城镇青年向主流社会意识形态靠拢。如,湖南警察学院的“官微”,在特殊的时间节点,曾以“90后唱起毛主席的歌,如果你能看到该有多好”,“今天,我们一起缅怀伟人毛泽东”,“爱国,不只是激情,更需要理性”等文章,激起了青年学子传承红色基因的自觉,收到了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有调查显示,当代青年对于网络明星、草根明星、网络红人、社会精英的言论十分关注,对于那些知名度高的专家、学者认同度很高,所以要借助他们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我们所用,让他们在新媒体中成为主流价值观的代言人。还有,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主动加入大学生的微信群、QQ群、微博群,及时帮助青年消解偏激的、错误的言论,引领他们走向理性之路。
第二,着力提升城镇青年的幸福感。追求幸福是人类的终极目标,也是“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很多地方政府都以积极的态度顺应着提升人们幸福感和促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潮流,纷纷提出以建设幸福城市为目标,还尝试将“幸福指数”纳入政府工作考核指标之中,并采取种种得力举措来提高民众的幸福指数。虽然,幸福具有历史性,不同的时代幸福的内涵会有差异,但现代化核心归根到底是人的现代化,是使人民能够享受发达国家的人民所能享受到的生活质量。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当问及幸福感与政治认同度的关系时,92%的青年认为二者呈正相关的关系。因此,提高青年的幸福感是增强当代青年对党和政府向心力的关键举措。从2015年发布的《湖南2015—2020年新型城镇化规划》可以看出,湖南的现代化进程呈现了目标明确、分层递进的特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该规划也指出了湖南城镇公共服务水平低,“城市病”日渐突出等弊端,而这些恰恰是与青年的幸福指数息息相关的大事,因而需要政府的给力解决。除此之外,政府还需在促进公平、推进治国、改善环境、完善制度等方面切实为城镇青年的生存和发展谋利益。在我们的访谈中,一位大学教授如是说:“虽然很多人诟病当代青年‘张扬个性、以自我为中心’,容易‘非主流’,但只要让他们沐浴着公平正义的阳光雨露,让少点求学、就业、住房焦虑,使他们确实感受到幸福生活的美好,政治认同危机就不会产生。”一位社区大爷这样说:“老百姓最关注的就是民生,民生问题解决了,就会很幸福,民众对党和政府就会心怀感恩,心存感激,自然而然就会认同执政党,认同政府。”
总之,政治认同与现代化密切相关,政治认同是现代化发展的精神动力。美国学者安德森曾提出,政治认同是在行动者的互动过程中、在情境中建构的[3]。湖南城镇青年一方面继承着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另一方面又面临着新时代、新媒体的挑战。要讲好属于湖南人自己的现代化故事,就必然同时写好关于城镇青年政治认同这一重要篇章。对此,我们湖南人充满信心。
[1]罗莹,徐沐玥,程实.在沪台湾青年的政治认同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7(4):38.
[2]常轶军.现代化与政治认同的契合与张力[J].学习与探索,2014(11):58.
[3]徐霞,秦在东.微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的路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12-10(04).
D6
A
1009-3605(2017)06-0056-04
2017-09-02
2015年湖南省科技厅政策性项目“湖南城镇青年政治认同的提升研究”(项目编号:2015ZK3082)。
1.王晓虹,女,湖南衡阳人,湖南警察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生命教育;2.陈金鑫,男,湖南怀化人,湖南警察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周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