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永康 李朝勤 王甜
摘要 要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人、资金和土地等要素必不可少。目前,这些方面是少、散、缺。为此,必须集聚这些要素,着力做好打造3支队伍、强化人才支撑,加大财政支农力度、优化财政支农方式,修订土地规划、完善用地政策3个方面的工作,夯实农业高质量发展基础。同时,深化改革创新,释放发展活力;优化供给结构,提升发展质量。
关键词 聚集要素;农业;高质量发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0-0258-02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占GDP比重虽小,但却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事关整个现代化建设大局。着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重大任务,是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抓手。
1 强化要素保障,夯实发展基础
我国基层反映最多的就是农业发展的要素保障问题,尤其是人、资金和土地的保障问题。
1.1 具体问题
1.1.1 人的问题。关于人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三个越来越少”:一是种地的农民越来越少。农村的年轻人大多不从事农业工作,务农的多为60岁以上的老人。二是基层农业工作者越来越少。很多岗位找不到接班人,只能返聘已经退休的老同志。三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村干部越来越少。很多村干部虽然经验丰富,但学历较低,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差,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农业农村发展需要;另一方面,大学生村官又留不住。
1.1.2 资金问题。关于资金问题最核心的表现是资金投入不足。近年来,尽管各地不断优化财政投入结构,持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农业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但要消除多年来重城轻乡、城乡二元结构形成的城乡差异并非一日之功,投入不足、基础薄弱依然是制约乡村振兴的最大“瓶颈”。由于现代农业是投入大、产出慢的产业,能享受到补贴的仅占少数,大量设施建设费用由投资者承担,增加了投资者的顾虑,有的农业大市的农业发展资金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上级项目投入,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同时,涉农资金还存在多头管理、交叉重复、使用分散等问题,导致有限的涉农资金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益。
1.1.3 土地问题。关于土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土地制约明显。近年来,各地在设施农用地管理方面出台了一些政策,但由于设施农用地界定困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完善、农业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等原因,基层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政策把握不准不敢供地、想供地但没有空间供地、没有用地指标供不了地等情况,导致大量违法用地产生。据基层反映,目前土地问题是制约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最大政策性障碍,农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规模扩大都受到土地制约,不少项目不得不违法建设;一些获得土地使用权的乡村旅游企业在土地供应价格方面不确定是按商业用地定價还是按工业用地定价,二者价格悬殊,对企业发展影响较大。
1.2 相应措施
1.2.1 打造3支队伍,强化人才支撑。研究制定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加快打造新型职业农民、“三农”干部、专业人才3支农村人才队伍。出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扶持办法和职称评定办法,通过“十佳职业农民”评比表彰、职称评定、社保缴费补贴等措施,培育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拓宽“三农”干部来源渠道,开展本地户籍大学生村干部定制培养工作,探索乡镇农经、农技、农水干部定制培养方式,落实应届大学毕业生对口招聘工作,让农业发展亟需的各类人才来得了、留得住。
1.2.2 加大财政支农力度,优化财政支农方式。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不断提高财政投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合理确定补助标准。近年来,各地财政在农业项目资金安排上做了一些优化,但还是普遍存在补助标准偏低、要求配套比例偏高的问题,在申请农业项目的问题上县、乡2级政府尤其是乡一级政府面临两难的困境,不申请项目就没有资金补助,申请项目就意味着可能要面临更大的资金配套压力,导致很多支农政策没有起到应有效果。今后上级财政要进一步加大农业转移支付力度,提高补助比例,同时根据项目建设成本上升的实际情况,及时提高补助标准,减轻县乡的资金配套压力。
(2)加大资金整合力度。上级财政部门要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分类有序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对行业内涉农资金在预算编制环节进行源头整合,重点加强涉农专项转移支付和涉农基建投资的统筹整合;对行业间涉农资金在预算执行环节进行统筹,统一建设标准,完善支持方式,鼓励市县政府在确保完成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将性质相同、用途相近的资金纳入同一资金池,统一设计方案、统一资金拨付、统一组织实施、统一考核验收,形成政策合力;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计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统筹安排各类功能互补、用途衔接的涉农资金,同时赋予市县政府统筹涉农资金的自主权,激励地方政府积极主动作为。
(3)明确重点投入方向。上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农业农村基础性工作的统筹,把那些基层需要但又做不了、做不好的工作作为投入的重点方向。比如:农业农村的信息化工作中的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三资”管理平台、信息进村入户等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信息化建设总体滞后于工作要求和基层需要,往往基层建好了平台,上级再提要求,只能将原有的平台废除,造成很大的浪费,而且缺乏顶层设计,即使是上级集中建设的平台,平台与平台之间的数据也未实现互联互通,难以形成地方全域农业的大数据。今后农村信息化示范省综合服务平台要成为涵盖信息发布、农民信箱、物联网、农村电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等各种功能,并可实现各类数据、信息汇总的大数据平台,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重要依据[1]。
1.2.3 修订土地规划,完善用地政策。从留足发展空间、安排用地指标、落实优惠政策3个方面着手。落实《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保障的通知》要求,在编制村级土地利用规划时,预留不超过5%的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督促地方政府每年安排不低于10%的年度建设用地指标,重点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和产业融合发展。农林牧渔业产品初加工项目在确定土地出让底价时,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70%执行。
2 深化改革创新,释放发展活力
随着农业农村的快速发展,农村现有的生产关系已经难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严重制约了农业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必须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农村各项改革,进一步释放农业农村的发展活力。
2.1 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在已基本完成村级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后,应尽快出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指导意见,不断扩大农村社区股份合作改革试点范围,确保集体资产不流失、集体成员利益不受损,力争2020年基本完成改革任务;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之间通过抱团发展、与各类经济实体联合合作等方式,创新集体资产运营机制,提高集体经济市场化运营水平,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确保农村产权进场交易“应进必进”,促进农村集体产权流转溢价增值。
2.2 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全面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让农民群众吃上长效“放心丸”;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因地制宜推广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2.3 深化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加快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工作。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户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户房屋使用权,支持集体经济组织以出租、联营、入股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的农房及宅基地,在符合规划的条件下,建设租赁用房[2]。
3 优化供给结构,提升发展质量
当前,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数量不足转向了结构不优。一些主要农产品出现了阶段性的供给不足和供过于求的现象,而且这2种现象同时并存。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是农业综合效益不高,农产品的竞争力不强。要坚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主线,大力推动质量兴农、科技兴农,加快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3.1 提升质量品牌
实施优势农产品提升计划,以农产品质量品牌建设为抓手,以集聚抱团发展、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扩大种植规模、完善科技服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重点,通过政策引导加快推動本地的优势特色产业提档升级,真正把资源优势变为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3]。
3.2 强化科技服务
建立农业科技需求与服务对接的常态化机制,定期举办农业科技嘉年华活动,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菜单型、处方式的科技服务,提高科技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总结完善“1+1+N”新型农技推广模式,做到一个特色优势产业有一个科技推广团队;完善校地科技服务挂钩机制,做到“一镇一院、一村(园)一所”;加快推进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建设,适时启动国家级农业高新产业示范区创建[4-7]。
3.3 推动融合发展
拓展农业的内涵、外延和发展领域,打造一批集“一二三”产于一体的农业特色小镇;培育或招引一批与农业关联度高的农产品深加工和冷链物流企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开通乡村旅游直通车,把乡村旅游区由“盆景”变成“风景”;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推进“一村一品一店”建设,推动快递行业加强农村网点建设,降低农村电商的物流成本[8-10]。
3.4 发展智慧农业
运用云计算和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大力推进机械化生产,积极推广新型实用的新装备、新技术,加快“机器换人”步伐。
4 参考文献
[1] 雨欣.乡村振兴战略举措[J].乡村科技,2018(1):4.
[2] 黄守宏.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创新 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J].行政管理改革,2018(4):15-23.
[3] 兴农.聚焦乡村振兴 推动高质量发展[J].农业装备技术,2018,44(2):1.
[4] 寇建平.新时期推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J].农业科技管理,2018,37(3):1-4.
[5] 艾勇波.农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品牌发展对策研究:基于大卫·艾克的五星品牌价值模型[J].乡村科技,2018(3):20-21.
[6] 韩长赋.大力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 加快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J].甘肃农业,2018(5):6-10.
[7] 建农.提升品牌建设水平 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J].农业装备技术,2018,44(3):1.
[8] 商建维.都市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与前景展望[J].农业展望,2018,14(5):46-49.
[9] 王忠海.以“七化”思路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J].甘肃农业,2018(9):50-52.
[10] 李永松.推进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J].社会主义论坛,2018(3):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