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的摄影 更多的可能

2018-01-07 03:31刘艺琳
北京青年周刊 2018年51期
关键词:阿尔勒艺术家摄影

刘艺琳

11月25日,2018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在厦门揭晓了第四届发现奖得主。艺术家雷磊以一组剪辑、拼贴而成的影像作品《周末》摘得了这个有20万元奖金的大奖,并且将在次年去往法国参加全球规模最大的摄影节——阿尔勒国际摄影节上进行展出。然而,对于这组艺术家从始至终未使用相机拍摄过一张照片的获奖作品,大家充满疑惑:这究竟还算不算是摄影作品?

其实,在这个飞速跃进的互联网信息时代,早已把人们的视野与看待问题的可能性发挥到极致。1841年,英国人威廉·亨利·福克斯·塔尔博特(1800-1877),发表了卡罗式摄影法,由此产生了可被多次复制的底片,奠定了现代摄影负转正的摄影工艺流程。1990年代,原本以底片与相机的摄影技术逐渐被数位电子科技所取代。而我们观看与处理的也逐渐从纸质照片向虚拟图像所转变。摄影的诞生,正是艺术的需求催生的。正如评论家、也是此次发现奖评委之一的顾铮所言:“我们从来没有说过摄影创作只能是通过照相机生产出来的,即便从历史的角度来讲。”的确,探索摄影形式的边界抑或是创造新的影像事物或手法或许是当下面对数字时代的焦虑以及图像技术发展更为重要的事。

今年,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再次给我们带来了涵盖各种形式的摄影作品:从复古的胶片到数码影像,从珍藏的摄影作品到3D打印、视频和档案图像等。23位策展人带领70位艺术家分别在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集美新城市民广场及厦门岛内的北岸艺术区进行了30场展览。他们一边创造着历史,一边将摄影更多的可能性展示给我们看。

克里斯托夫·卢瓦左《图像权》系列,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人人都有制造图像的权利

这是一个人人都有权利制造图像的时代,尤其是关于自身的图像。对于一天不自拍就浑身不舒服的现代人来说,也许无法想象在长达15-30年的时间里没有拍过一张照片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克里斯托夫·盧瓦左的展览《图像权》关注到的正是选样一群特殊的人。

2015年,阿尔勒监狱的主管们决定给服刑人员开设一个摄影研习班。曾给监狱多次策划艺术项目的让·米歇尔·格雷米耶接触了长期在多个社会领域活动的克里斯托夫·卢瓦左。通过问询服刑人员他们如何看待自己以及希望他人如何看待自己。卢瓦左创作了这些“故事肖像”。卢瓦左给了参与者们一个集体使用照相机的机会。艺术家并不打算把作品拍成监狱报告,相反,监狱作为拍摄对象,它的存在在照片中几乎看不出来。

大数据下的观看

人类非常在意被注视,但我们又不得不时刻活在注视之下。

当我们走出家门,在车站等地铁、在街上走、在咖啡馆喝咖啡或走进电梯时,镜头和人们的目光都在注视着我们。无论我们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注意到这些注视。我们只能服从接受,留下我们的足迹然后走开。那么,当我们在自己的私人空间里。比如我们自己的家时,我们是否安全地逃离了注视?《你没有妄想症。我们无时不被注视着》展览中的艺术家们探讨了数字媒体如何影响我们对隐私和观看的理解。

这些作品是对当代生活中数据信息的观察和挑战。如题目“你没有妄想症,我们无时不被注视着”,我们是否能容忍技术之上,无时无刻不在被注视和观看?

郑雨岚《#470-004》2010年。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乔纳森·大卫·史密斯,《五月二十五日,纽约市,中城东区》,2018年。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雷磊,《人体动势1700倒》,吉林美术出版社,1988年

欢迎来到“周末”

雷磊:回到日常,回到图像

“它像是一个野兽。”雷磊指着手里的一本书说道:“当你拿到一个‘资料库,而这个资料库它是对所有人都开放的,你所面对的是一个强大的图书馆,一个巨大的档案库。这时候,如何像一个战士一样去进行搏斗,获得一些虚拟的战斗力?我觉得这是艺术家浪漫主义的一个体现,像堂吉诃德一样和风车战斗。所以我希望我能打败这些‘野兽,获得一些成绩。获得一些勋章在身上。”

这本旧书源自雷磊的父亲,它成为了其作品中最好的素材发源地。他将父亲曾经用过的旧杂志、旧资料上的人物及图谱剪辑下来、拼贴处理成流动的图像并配以同样经过剪辑处理而来的声音,重构了一个具有某种“怀旧”意识的作品——《周末》,周末是让人轻松愉悦的。

雷磊善于处理图像与图像之间的关系,对他而言,比较有趣的是他通过处理这些图像之间的关系,通过不同的关系的搭配。比如说空间上的关系,或者是时间上的关系,把它们做成影贴,以承载某种记忆。“这些资料,它们很实用,但它自己是没有感情的。在我的这个项目中,我将它们重新构建,放到我的展场里,我并没有很明确地告诉大家,我要说一件什么事,我在做一件什么事,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回忆,或者是用自己的一些经验去完成这个故事,去完善这个作品。”确定的意义消失,重新组装。一个从意义到无意义再到有意义的过程。在如今图像泛滥、互联网爆炸的时代,所有人都可以通过手机进行拍摄、剪辑、拼贴,都可以大胆地讲出自己对图像的想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摄影也不该被标签化。

正如策展人董冰峰所讲:“集美·阿尔勒发现奖的宗旨是寻找有意思的艺术家,让他们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进行更多的探险、实验,而不是墨守成规。当下我们对摄影的定义,更多的是图像的艺术,当代的艺术。”

雷磊,《家具产品展示》系列,黑白摄影照片,来自旧货市场

來自《俯瞰大地——航拍看五六十年代的中国东南沿海城市》展览,徐林策展。图片由美国国家档案馆提供

俯瞰大地——寻找家乡的图像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两大阵营针锋相对。冷战处于高潮阶段。当时美国政府机构为了获得中国的军事经济状况,采用了包括航拍与侦察卫星在内的各种方式来进行情报收集。其中洛克希德公司设计生产的U-2高空侦察机是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图像收集平台。九十年代初移居美国的中国工程师徐林在2007年得知洛克希德U-2侦察机的底片已被解密并交给美国国家档案馆。最初他只为寻找在中国的家乡的图像,但这一探索逐渐变成了痴迷。为了向公众展示这个国家的过去。徐林在过去的十年中复制了数百张U-2图像,为此他多次从他在波士顿附近的家中开车八小时到国家档案馆位于马里兰州的研究机构。此次展览所选择的图像是U-2侦察机与卫星拍摄的图像,涵盖了冷战时期的北京和东南沿海城市:厦门、上海、南京、杭州、福州、广州、香港和澳门。

黎朗,《某年某月某日漫长的一天》系列,2018

无论是语言还是图像,都无法客观呈现我们所处的现实

作品《某年某月某日漫长的一天》中的图像,来自艺术家黎朗乘坐高铁在北京和广州往返的旅途中,以统计学采样的方式每分钟一张照片的频率,透过车窗拍摄的铁路沿线景观。黎朗将这些社会景观图像压缩在“一个小时”这个单位时间里面,并把通过网络征集收集到的约50名志愿者的声音进行重叠,最终成为这部以五台投影仪播放的录像装置作品。此次是该系列的首次展出,以类似火车车厢的方式进行布展。“车窗”闪现着沿途的风景,车厢内重叠着不同人的声音。

猜你喜欢
阿尔勒艺术家摄影
致歉凡·高:一个城市的忏悔
凡·高与一座城市的忏悔
致歉凡·高:一个城市的忏悔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