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玲,杨 阳,于向荣,汤小宁 张加魁
(山东省葡萄研究院,济南 250100)
济南地区鲜食葡萄的栽培问题及对策研究*
苏 玲,杨 阳,于向荣,汤小宁 张加魁
(山东省葡萄研究院,济南 250100)
文章通过调研济南市鲜食葡萄栽培现状,发现济南鲜食葡萄存在的一些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希望对今后鲜食葡萄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济南 鲜食葡萄 栽培问题 对策
山东省是我国葡萄主产区之一,栽培历史较长,相比于迅速发展的南方葡萄产区,近年的发展相对缓慢。葡萄在山东位于苹果、桃、梨之后,属第四大果树树种[1]。济南市作为山东省的省会,具有良好的农业资源,悠久的果树、蔬菜种植传统。随着现代化栽培技术的提高,济南市鲜食葡萄种植地域不断延伸,葡萄种植规模也不断扩大。然而济南市的葡萄产业受地域环境、经济水平、消费能力及生产观念等的影响,其发展相对迟缓,无论在品种选择、种植模式、管理水平、销售渠道等方面与其他新兴产区存在一定差距,已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
2017年初,本项目组通过调研济南市历城区、长清区、章丘、济阳、平阴等地的鲜食葡萄园及种植基地的葡萄栽培现状,发现济南市鲜食葡萄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了一些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为今后鲜食葡萄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济南市位于山东省中西部,北纬36°40′,东经117°00′[2]。气候上,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区。地势类似盆地,大气环流多变,在不同季节,受到不同大气环流的影响,构成了“春暖、夏热、秋爽、冬寒”四季变化分明的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 13.6 ℃,平均降雨量685 mm,无霜期235 d。冬天受蒙古冷高压影响明显,寒冷干燥,雨雪稀少,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比例不超过 5%。夏天酷热,降水较多,降水量达到全年的60 %,其中7月份降水最为集中,且7、8 两月经常发生伴有大暴雨的灾害性天气[3],因此形成干冷同时,雨热同期的特点,这样的气候因素制约着济南市的葡萄生产和发展。
济南市鲜食葡萄品种较单一,主要栽培品种以巨峰、夏黑、藤稔、克瑞森、维多利亚等品种为主;巨玫瑰、贵妃玫瑰、夏至红、碧香无核、红宝石、摩尔多瓦、仲夏无核、金手指、早霞玫瑰、红巴拉多、阳光玫瑰等品种有小面积栽培。近年来,随着市场的需求,中早熟品种夏黑的栽培面积在逐渐增加,但在品种搭配上仍以中晚熟品种(巨峰、藤稔、克瑞森)为主,占栽培面积的85%以上,存在品种成熟期集中,上市晚,销售压力大,经济效益低等问题。以“巨峰”系为主的中晚熟品种,虽然产量较高,抗性好,但由于品种特性原因其果品质量较差,不耐贮藏和运输。
果品质量是现代葡萄生产追求的目标之一。葡萄品质包含4类:外观品质、风味品质、加工品质和贮运品质。目前,济南葡萄的品质普遍不佳,外观上存在果穗不整齐、着粒不均匀、色泽差等问题;风味上存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酸度大、糖酸比不协调、芳香类物质含量少等问题;加工过程中存在出汁率低、抗褐变能力差等问题;贮运过程中有果实不耐储运、货运寿命低等。这些问题影响了葡萄的市场价值,使得当地葡萄的市场占有率低,对葡萄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影响较大,降低了农户的种植热情。
多年以来,济南市的葡萄生产多采取传统的篱架式露天栽培,虽然有一部分利用设施栽培,但沿用的仍是传统蔬菜大棚的栽培模式,存在空间利用率低、操作时浪费时间和人力、防寒抗灾能力低等缺点。管理模式上,多以家庭为单位,规模较小,缺乏组织性,机械化操作难度较大,多以手工操作为主。在项目组走访的葡萄园中,机械化程度只能达到30 %左右,机械化程度低,增加了农户的用工成本。
落后的栽培技术和较低的机械化程度都造成了济南葡萄生产标准化程度总体较低,无法建立统一规范技术规程或产品标准,缺乏优质标准化栽培理念,导致成熟期延后、着色不均或未着色,糖酸含量降低,口感变淡差等问题,因此致使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竞争力和售价均降低等问题严重。人工用量大,费用高,葡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在生产过程中,农药和化肥的不合理施用问题突出。济南葡萄成熟时正处于处于雨热同期的气候,保护剂和杀菌剂乱用现象严重,据调查济南地区葡萄园农药的使用次数露天可达到14~18次,保护地8~10次。“没病不防,有病乱打药”现象普遍存在,缺乏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科学绿色防控的理念。
在施肥上,存在有机肥品种单一,使用量不足;化肥施用量大,施用次数多,施用时期不合适等问题。据调查表明,农户施基肥意识薄弱,基肥上主要以农家肥(兔子粪、牛粪、羊粪)为主,规模相对大的基地会增施一些生物有机肥,但比例较小;追肥上用量大,主要以不同比例的氮磷钾复合肥与水溶性冲施肥为主,氮磷钾复合肥每次施用40~50 kg/667 m2,全年施用4~5次;水溶性肥料每次施用量较少,10~20 kg/667 m2,但施用次数较多,全年约7~8次。大量施用化肥可造成土壤有机质下降,土壤酸化板结,地下水及田间环境造成污染。
此外,种植户为了提高外观品质,在未掌握科学用量的提前下,乱用乙烯利、赤霉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过度的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果实生长发育及成熟,致使果品质量安全得不到保证,极易造成葡萄农药、重金属污染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超标等安全隐患[4]。
市场对葡萄生产影响较大,一方面,葡萄价格高时,大多数农户盲目种植,增加栽培面积,同时又盲目追求产量,忽视葡萄品质,农户以产量为中心,没有形成以市场需要高品质果为导向的栽培思想;另一方面,在葡萄生产中缺乏市场意识,没有属于自己的营销组织,在葡萄营销中各自为战,独立面对市场,且不重视销售的包装、贮藏保鲜技术落后,这些因素对济南葡萄的品牌和市场竞争力都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济南葡萄多是自产自销的生产经营方式,这在鲜食葡萄中尤为突出,造成交易方式的局限性。产品无法有序地进入市场,导致果农在市场竞争处于被动地位,且部分果农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难以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种植的组织化和现代化生产程度低,家庭为单位的栽培模式,缺乏规范性,很多时候种植和销售存在管理体制上不统一,从而造成产品的销路受滞,导致果农利益受损。
面对葡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整体布局,科学规划是葡萄产业发展的基础。继续加强葡萄产业发展的市场调研,以市场为导向,结合不同地区生态气候特点和地域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实施葡萄栽培的区域化。在自给自足的基础上,将鲜食葡萄生产的重点转移到特色化的生产格局上来,及时把握市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配置资源,充分利用产地优势。
此外,考虑生态气候特点和地域优势的同时,也要调整现有品种结构,因地制宜引进优质早、中、晚葡萄新品种试种观察,做到早、中、晚品种合理搭配,选择合适的栽培架势,发展葡萄旅游产业,生产高品质葡萄,提高市场竞争力。
设施葡萄是工业化与现代农业、 高效农业的产物。设施栽培正在成为葡萄产业迈向现代农业的核心推广技术[5]。济南夏季的气候特点,急需葡萄设施化栽培,如采用避雨栽培技术,可减轻真菌性病害的发病程度,减少农药使用量,解决病虫害防治不力的问题。目前济南市鲜食葡萄有少量的促早栽培,但是上市时期要到5月份左右,元旦春节前后鲜食葡萄的市场占有率极低,采用设施化栽培,提早或延后鲜食葡萄的上市时期,能够做到新鲜葡萄周年供应的同时还提高了果农的收益。此外,设施化栽培还要搭配合理的架势和贮藏保鲜技术,提高实现葡萄生产的增值[6]。
机械化程度低和用工成高大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鲜食葡萄的收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要求新建葡萄园时要科学规划,充分考虑到机械化的实施,对于已经建成的园区,重新进行改造,提高其机械化程度,促进其机械化管理,降低用工量和生产管理成本,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
鲜食葡萄生产过程,应该加强土壤调查并重视保护土壤结构,通过自然生草、 人工生草及覆盖等土壤管理方法改良土壤,提高其肥力。研发并普及精准施肥和配方施肥等现代肥料高效利用技术,减少化肥用量,研发并利用先进葡萄园节水灌溉技术,实现水肥一体化的方式[4]。
目前,济南在鲜食葡萄的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的使用存在盲目混乱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急需天然、有机、绿色的营养及病害防控的有效物质来替代化学制剂。近期,山东省葡萄研究院的科研团队通过与企业、高校横向合作积极挖掘绿色替代资源,找到了植物抗生素、EM菌、植物免疫蛋白、氨基酸等天然、生物、有机、绿色的有效物质,快速提高济南市科学用药水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为济南市葡萄产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持。
目前,政府和科研机构正积极组织鲜食葡萄生产相关课程的培训,这强化了果农的市场经济观念。为了让济南市葡萄更具市场竞争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并制定相关政策,发展特色葡萄,可利用市场营销手段,加强品牌宣传,还可鼓励农户与企业的合作。在鲜食葡萄生产上,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科学选用化肥、农药和生长调节剂的基础上,健全生产管理体制,严格控制产量,提高质量,节约成本,增加效益,提高济南鲜食葡萄的市场竞争力和果农的收益。
鲜食葡萄自在济南种植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目前,济南市的鲜食葡萄栽培在品质、品种、技术、肥水管理等方面都有一些问题,但是随着农业发展及政府重视,结合前期调研结果,项目组也通过挖掘绿色替代资源,找到了植物抗生素、EM菌、植物免疫蛋白、氨基酸4种天然、生物、有机、绿色的有效物质,并通过指导农户进行科学栽培,园区改造等方法,提高鲜食葡萄品质。此外,还鼓励农户发展观光葡萄园,以期形成以葡萄观光产业为主体的产业链,努力成为省会城市的特色现代农业。
[1] 吴新颖,张久慧,唐美玲,等.山东省鲜食葡萄生产状况调研与解析.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15,(6):50~53
[2] 自然环境.济南人民政府.2016~7-25]
[3] 张俊成.济南市南部山区植物群落特征及育林对策探析.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4] 刘凤之.中国葡萄栽培现状与发展趋势.落叶果树,2017,(1):1~4
[5] 修德仁,高扬.我国葡萄产业发展动向与展望// 全国葡萄学术研讨会暨上海马陆葡萄产业高峰论坛.2010:4~5
[6] 王首杰.山东省葡萄产业化及可持续发展研究.山东农业大学,2008
济南市科技创新项目,济南市鲜食葡萄双减技术集成与示范(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