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研究

2018-01-05 11:22方修国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35期
关键词:无形资产政府会计制度管理策略

方修国

摘 要: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到来,高校无形资产已成为其塑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针对高校存在无形资产管理机构众多、重研发轻管理、会计核算不合理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高校无形资产的价值实现,提出高校无形资产的管理策略,促进无形资产管理科学、核算准确、合理保护和开发高校无形资产。

关键词:无形资产;管理策略;政府会计制度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35.056

1 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单位资产结构发生不断变化,专有技术、商誉、商標、专利等无形资产的重要性日益突显。高校作为人力资本集散地,聚集高新科技和人力的知识,储备大量科技人才,凭借其雄厚的科研实力、密集人才和齐全的学科等优势,产生了大量的无形资产,诸如专利权、科研成果、著作权、信息技术、声誉、校风等。高校不仅拥有丰富无形资产,同时也在不断创造新的无形资产。

在“双一流”高校建设、武书连高校综合排名及其他各类综合排名中,无形资产创造高附加值作用突显,各大高校逐步转变旧有的重有形资产轻无形资产思想,开始重视无形资产的作用。但是,由于高校对无形资产管理观念意识薄弱,管理部门众多、上级管理要求等原因,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与其所拥有的无形资产价值不匹配。因此,加强高校无形资产的管理,已成为高校建设新时期的重要课题。

通过对相关文献整理,对高校无形资产定义与分类研究如徐晨认为高校无形资产主要是由高校进行科学技术研究与管理活动而积累起来长期经济财富,对高校的声誉形成、生存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王义秋总结了高校无形资具有垄断性、不确定性、高效益性与无可比性的特点。张金贵认为,高校无形资产是由特定主体控制的,无具体实物形态,能为高校长期发挥作用的特定权利、知识、声誉、信息、形象等要素的资产。并分为知识权利类、关系类与内涵类无形资产。2014年《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定义无形资产是指高等学校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等。高等学校购入的不构成相关硬件不可缺少组成部分的应用软件,应当作为无形资产核算。对高校无形资产核算与管理研究如王萍、姜志维、马晓萍等人分析高校无形资产的核算评估方法。胡宝志在认为高校需要适应新形势,调整创新,积极采取量化管理;创建评价体系时,需要考虑操作性强的方案。张玉萍分析多数高校过分重视有形资产,导致无形资产使用率率下降、流失较为严重等问题。马榕璠指出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虽然取得些成果,但在成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中存在严重问题。

现有的研究偏于理论,实用性缺乏。从综述中来看,高校无形资产能否被充分利用,关键在于其有效使用的程度,与科学管理力度。高校没有形成一套系统、有效的无形资产管理办法。

2 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存在问题

2.1 无形资产管理机构众多

高校在无形资产管理方面没有设立专门管理部门,通过无形资产定义可知,无形资产种类较多,实际产生涉及管理部门众多,例如信息化管理部门管理网站、域名;科研处管理专利和科研成果;教务部门关注著作权、版权;校办关注校名、校徽、声誉等。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部门,涉及一个无形资产包括多种形态时,多头管理变成管理者缺位;由于无形资产缺乏统一的管理系统,或者即使有统一系统管理,高校在专利成果转化,对无形资产处理,需要进行国有资产系统注销、上级审批,流程复杂,高校在无形资产管理方面容易忽略。此外高校在实际管理中,过分关注知识产权类、标识类、技术类无形资产,对于声誉类无形资产关注较少,主要原因是声誉的计量比较困难,同时维护声誉的成本代价较大。

2.2 重研发轻管理

在新形势下,各高校为了跻身学科前沿、培养具有国际或国内影响力的高水平人才队伍,积极推进各项人事制度改革,加大对人力资源投入,无论是经费还是政策,高校都给予了倾斜。在这样背景下,高校的产出呈现爆发式增长,取得了可观的科技成果,无形资产也同样增加。然而,由于对无形资产价值认识不足,不能与其需求相匹配,保护意识不足,维权成本过高。特别对于声誉这样的计量困难,管理方面缺位,国内高校多则经过百余年发展,少则也有三四十年文化沉淀,无形的声誉给高校带来了捐赠资金、品牌效应,只有当声誉受到侵害时才会去被动维权,缺乏品牌意识,缺乏运作与管理经验,管理缺位。

2.3 无形资产专利转化率低

新技术不断涌现,原有专利技术会很快失去优越性。因此,专利技术需快速转为生产力,进而产生经济效益,才能充分发挥专利的价值。由于研究课题与市场调研脱节,导致市场无法参与专利技术成果转化运作;激励制度不匹配,导致推进专利技术转化不顺,目前,高校教师侧重于项目申报与科研成果的验收,这些工作就达到学校考核目标,同时激励政策缺乏或无效,导致专利转化成生产力工作被忽视;高校缺乏足够的专利技术转化渠道,导致转化率低。高校的科研人员较少参与专利技术展示、沟通平台,缺乏必要产学研结合,使得被市场需求的部分专利被雪藏。

2.4 无形资产会计核算不健全

部分高校在会计核算中并没有如实反映把无形资产价值,主要原因在于诸如声誉,若以评估价记账,评估的成本费用较高,此外评估价容易虚高;若以名义价值计入,只能反映资产数量,对于价值缺乏科学依据,陷入两难,所以忽略了。对于专利、著作权等,现有的核算体系无法全成本反映无形资产价值,仅以注册费和律师费等费用计入,而忽略研发支出,明显不合理。对于外购无形资产,部分高校不加以区分类型,直接将其附于固定资产核算,作为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长期不规范操作,虚减了高校的无形资产,使其在资产负债表中无法正确显现出来,无形资产账面余额无法体现其真实价值。

3 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对策

3.1 强化管理意识、优化管理分权

高校管理者提高对无形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配备专业的经济、法律方面人士参与日常管理,组织普及无形资产知识。同时高校建立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牵头的无形资产管理体系,明晰权责、健全岗位责任制度。因此,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全权负责无形资产监督管理工作,集中系统办理产权登记、汇总、清查和监督工作;授权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分管业务特点,管理校名、标识、知识产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具体工作。

3.2 加快专利技术转让

经营和有效利用无形资产,充分发挥其价值是高校资产管理的最终目标,而研发和培育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仅仅是高校在无形资产管理重要一环,确保无形资产的价值能充分发挥。成立专门的成果转化部门,帮助科研人员了解市场需求,科学研究选择要注重实用性和前瞻性,同时在科研方向更能切合实际市场需求。保持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增加高校与企业交流的机会,使产学研有机结合,在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过程中给予客观充分建议,让企业少走弯路,方法选择有效,转化成果达到最佳,确保科研成果孵化更加成熟。

3.3 优化无形资产核算

合理区分无形资产类别,科学制定计量方法。按照2019年1月1日高校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要求,对于外购、委托开发形式取得的无形资产,根据取得时支付价格确认无形资产金额;对于接受捐赠名义金额入账的无形资产,需按名义金额记账,由此可知对于高校在无形资产管理中,确实无法按历史成本、公允价值、重置成本等方法确认无形资产价格的,应该按照名义金额入账;对于自行研究获得的无形资产,应该按照研究项目进入开发阶段后至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支出总额,計入无形资产,不仅仅以注册费和律师费等费用计入,即区分“可资本化支出”和“不可资本化支出”,“可资本化支出”指对自行研究获得无形资产的形成起到直接有效作用研发资金的投入,此部分支出应该直接计入自行研究无形资产的成本;而“不可资本化支出”支出直接费用化处理。

4 研究结论

高校是以知识、技术创新为核心的聚集地,本文通过对高校无形资产的文献梳理、着重分析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现状,提出无形资产管理需要结合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增强无形资产管理意识,提升管理水平,落实无形资产管理权责,创新管理机制,优化管理结构、合理分权,规范无形资产管理工作,合理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无形资产,保护和促进开发高校无形资产。

参考文献

[1]于玉林,吉全贵.现代无形资产专题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164-165.

[2]李煜,王义秋.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现状及对策[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8):344-346.

[3]张金贵.高校无形资产积累的途径选择[J].事业财会,1997,(5):28-30.

[4]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财教[2012]第488号)[S].

[5]于丽荣.高校不可识别无形资产管理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9.

[6]张玉萍.浅议高校无形资产管理[J].会计师,2016,(12):55-56.

[7]马榕璠,张颖.高校无形资产管理探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6):275-278.

[8]明爱芬.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企业利润的影响[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10):120-121.

猜你喜欢
无形资产政府会计制度管理策略
以政府绩效评价为导向的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完善政府会计制度
浅谈科研院所无形资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