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速铁路运营安全风险管理

2018-01-05 11:07王玉花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8年21期
关键词:高速铁路控制风险管理

王玉花

摘 要:高速铁路已经成为当下国内较为常见的交通运输方式,具有速度快、安全性高、清洁便捷的优势,受到社会各阶人士的欢迎。需要引起重视的是高铁运行技术较为关键,其运营风险需引起关注。本文主要针对高铁运营风险管理的流程进行了探讨,结合国内行业规范、法律条例等进行了安全风险分析,提出相关风险控制措施,旨在最大程度地降低事件负面影响。

关键词:高速铁路;运营安全;风险管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U29 文献标志码:A

0 前言

当下,安全风险管理控制技术对整个铁路行业的稳定运营起到了关键作用。风险防控体系需要结合铁路运行实际状况进行风险识别分析,最大程度地使用可利用资源,从而达到降低事故概率、压缩损失、提高投资效益的功效。高速铁路是与社会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工程项目,国内高铁建设运营已经步入规模性阶段,及时进行高铁风险防控等级的优化,提高整个技术体系的影响作用,建立在当下较为完善的保证机制上进行安全风险最小化处理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1 高铁运营安全风险控制流程

高铁运营中,其安全风险控制技术是建立在风险控制、人机工程、安全工程基础之上的综合化作业体系。需要考虑高速铁路全局性要求,借助科学技术手段进行系统内部风险分析和子系统的危害分析,根据相关模型进行风险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来进行风险控制。高铁运营的风险控制流程包括4个步骤,分析如下。

1.1 识别危险事件

相关机构在进行危险事件识别中,需要先对高速铁路系统的基础设施和移动设备的影响因素、子系统接口、外部环境作用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化分析,将系统危害事件进行系统化分析。高速铁路作为一个复杂化、规模化的体系,必须考虑其危险事件识别的完整性、合理性,结合子系统功能、框架结构等进行分析,一般将其划分为线路工程、牵引供电、通信服务、客运服务等几大部分,目的在于识别出潜在危险的子系统。此外,考虑到各个子系统的功能、结构具有一定独立性,整体表现出集成化,为此,针对子系统之间的潜在风险进行合理识别是很重要的。

1.2 风险评估、风险分析

风险评估和风险分析是建立在整个铁路系统安全措施的基础上,借助风险矩阵等进行事件分析和风险评估。结合业内常见方法,当下较为常见的风险分析评估法包括定量法、定性法两种形式,低风险区域一般会借助定性法进行分析,目的在于降低时间成本、资源耗费成本等;而定量分析可提供更加精确的结果,在高风险状况下较为常见,定量分析还可进一步细化为故障树、事件树两种方法。一般状况下,高铁运营风险分析包括:风险概率、大小和分布;结合线路风险的位置、时间等进行量化处理,计算风险发生概率;风险评估中,相关作业人员需结合决策后果及时作出处理。

1.3 风险处理方法

风险处理是针对已经被识别出的高风险事件进行一系列合理的操作,目的在于降低其危险程度,保证其风险在大众可承受的范围内。从操作原理出发,风险处理措施可分为成因控制措施、后果控制措施。根据控制措施可结合下述顺序进行妥善管理:“消除、预防、降低、减轻”。结合实践运作可发现,风险控制计划主要采用两种运作模式。其一,防范于未然法,即相关人员需要尽最大努力来降低风险作用或消除风险,将风险负面作用控制在最低范围内。其二,借助风险转移法来降低负面因素对主体的影响,加强风险成本、风险效益方面的关系分析,尽量从经济角度出发进行主观、客观要素的综合分析,从而选择最佳风险控制方案。

高铁运营的风险评估在进行可预见性风险进行防范中具有较好效果。但是如果风险无法规避,则需要及时向低风险或降低不良后果影响程度方面进行转移。一旦相关人员发现某事件的风险概率高、损失大,且并没有相关对策来进行挽救时,可放弃原计划方案来规避风险,这是降低损失的必要策略。此外,还可采用某种方法将风险后果及风险权利责任进行转移,一般是借助市场机制将其转移给保险公司。风险发生后,保险公司可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偿。因此高铁运营机构可为乘客提供交通安全险,事故发生后可由公司进行理赔。

1.4 风险管理及监测分析

风险管理和风险监测是针对整个事件进行全面的整理,保证其快速形成可追溯文档,从而便于后期查阅,保证相关机构可及时地对整个系统的风险进行管理和动态监测。一般状况下,针对高速铁路系统进行改变、升级后,均需要重新做出风险评估处理,这是保证整个体系安全运营的基础,促进整个铁路系统在风险水平控制范围之内。

实践经验表面,危害记录表是安全参考依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危险识别、风险分析等相关记录均会记录在高速铁路运营的危害记录表里。该表格涉及危险识别、风险评估、后期控制措施整个流程,对类似事故问题可以起到一个参考作用,达到降低风险等级的目的。一般危害记录表需要随时间变化进行更新,该记录表重要价值突出。

2 高铁运营风险管理体系的优化对策分析

2.1 优化风险管理意识

针对高铁进行风险管理的体系属于系统型架构,包括结合现状制定风险管理战略、建立并优化高铁管理流程、设计整个风险识别的组织结构,促进高铁管理建立长效机制,达到控制风险等级的目的。

首先,需要及时地将高铁运行建立在长期发展战略目标之上,借助该风险管理体系与战略目标结合后进行分析。其次,铁道部、铁路局等相关机构需要完善经营理念,及时强化其高铁运营的风险管理意识,借助先进管理策略来提高其实践能力。然后,铁路局内部需要从风险理论、风险意识等方面进行培训,力求短期内达到全员风险管理目标,所有高铁运行相关作业人员都是风险控制方和管理方,必须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事故概率,避免人为原因导致的损失。

2.2 高铁运营管理体系的构建

在进行高铁运营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中,需要考虑其经济性、实用性。与传统管理行为类似,风险管理活动都是在经济利益驱动下进行的操作,一方面不可用巨大人力财力来换取微小的风险控制回报;另一方面不可趋于小风险作用而放弃企业更大的盈利机会。

高铁运营管理体系正在升级优化,其中较为重要的工作内容是尽快建立风险管理小组,一般由铁路局局长直接负责整个小组的监管处理,保证其运输、供电、信号、通信等满足调度要求和指挥运作要求等。同时还需要增加其他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员进行整个高铁运营体系的规划。

高鐵运营在进行风险管理中成立的团队,需要及时履行指导相关部门进行风险管理职能的责任,严格约束相关部门进行运营风险管理控制。一般状况下,高铁运营风险管理小组需要借助培训、会议等方面来运作,风险管理小组需要将相关指标作为相关人员绩效考评的分支部分,实行月考评、奖惩制的管理模式,目的在于提高高铁运营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结语

本文结合高铁运营管理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相关研究理论,针对风险管理的概念、运作模式和基本流程等进行了探讨,并在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控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总结。相关结论在当代高铁运营的风险管理中较为适用。实践经验表明高铁运营需要配套管理体系的更新,及时建立规范高效的运营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运输效率,以保证经济效益。及时在高铁运营中引入风险管理理念是促进高铁行业稳定运行的关键要素。

参考文献

[1]王宇光.基于原因———后果模型的高速铁路运营安全风险分析研究[D].北京: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7.

[2]张津淞.高速铁路运营安全风险分析及管理方法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9):288.

[3]李宛玉.极值理论在高速铁路运营安全风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7.

猜你喜欢
高速铁路控制风险管理
《高速铁路技术》征稿启事
《高速铁路技术》征稿启事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基于TD-LTE的高速铁路WiFi通信系统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高速铁路道岔维修与养护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