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燕
2011年,我从云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毕业后,回到母校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第一中学,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工作。2013年,我参加全县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获得了二等奖。领奖的时候,县教育局的领导向所有参会的老师宣布了一个好消息,我所在的祥云一中有了第一位赴海外留学的英语老师。那时我好羡慕,心想什么时候才能轮到我呢?2014年年底,又有好消息传来,学校有了第二位出国留学的英语老师。这时我出国留学的意愿更加强烈了。虽然我不确定是否有机会参与选拔,但我一直努力着,我坚持踏实地做好每天的工作。
2016年,经学校推荐和县教育局选拔,再到参加省教育厅的材料审核与面试,考核合格后,我收到了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获得了出国留学的机会。临行前,孩子们很懂事地跟我说:老师,您安心出国学习吧!我们一定努力学习,希望您回来后给我们讲一讲您的经历。
带着孩子们的心愿和我的梦想,我开始了在北京语言大学和渥太华大学的学习之路。留学期间,我每天都早出晚归,如饥似渴地学习。我会很早到教室,就为了能多有几分钟时间和授课老师讲一讲我们学生的情况,我们教学的优势及困惑,以便他们能更好地为我们定制教学计划;有时周五放了学,还会拖着外教再给我们讲讲某个模块的新东西;每次讲座之后总会和外教一起拿着我们现行的教材讨论新的教学设计;每次教育技术课,常常会因为和外教一起探索新的教育技术手段而忘了吃饭时间;每次参观当地中小学,都会带回一些有用的书籍、学生作品等纸质材料和电子文档。虽然回国的行李已经很重了,但还是舍不得丢弃,就希望能给孩子们带回更多地道的语言学习材料。4个月的时间,我们认真地完成了国家留学基金委要求的留学任务:一篇留学报告、班级见闻100篇、一堂精品课、分组值日、学员论坛等。
学以致用
回国后,我一直尝试将自己的所学尽可能因地制宜,创造性地运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首先,我努力把每一堂课朝着精品课的目标去设计。留学期间,我比较感兴趣的一门课程就是“信息技术助推英语教学”。在外教的帮助下,我完成了一堂以听说为主的精品课教学设计。回国后,该精品课在大理州2016年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说课竞赛(高中组)中荣获二等奖。
之后的教学中,我仔细研读老师曾经推荐的关于听说教学的书目,并在自己的教学中进行尝试。有时会遇到阻碍,也有局限性,但不管怎样,我能做一点是一点。一年之后,学生们养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而且还会利用听力中积累起来的地道英语进行口语交流和书面表达。就这样坚持到高三,我带的两个班在高考英语听力考试中取得了平均27分和25分的好成绩(满分30分)。
虽然对学生来说成绩很重要,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愿意学习和学会学习。因此我一直喜欢尝试探索一些新的方法,因地制宜地运用在我的教学中,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又能帮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能力。记得在一次学校集体备课活动中,由我主备英语选修课其中的一个单元。我花了3周時间,从收集趣味、地道的英文资料到撰写教学设计,以及在全组教师前示范,再到课上教学实录。单元教学结束后,受到了学生和同事的好评,甚至还有其他班的学生跑来跟我说:老师我会唱那首英文歌,还会写这个单元的好多单词呢。这一进步得益于精品示范课的严格要求。有了理论的支撑,教学设计的撰写更加规范化、专业化。看着学生在课堂上高兴地、主动地、富有成效地参与课堂活动,我就有了前进的动力。
出国前,国家留学基金委给我们设计了在留学期间收集和撰写100条见闻的任务。当时我挺惊讶,也没想过这些见闻能怎样服务教学。在回国后的教学中,学生对外面世界的那种渴望给了我答案。每堂课前5分钟,我都会跟学生们分享我去过的地方,我见过的、体验过的、感动过的,甚至是我经历过的最糗的事……这宝贵的5分钟成了孩子们每天最期待的事。
记得我在北京语言大学上课的时候,有一次下大雨,大家习惯性地把雨伞撑在教学楼的过道上,为这事美国外教查克先生特别生气,狠狠地“教训”了我们这些成年人。事后,他告诉我们为什么不能把淋湿了的伞撑开摆在走廊里。回国后的第一个月,一直在下雨,我们教室外的走廊上也免不了这样的景象,湿漉漉滑唧唧的,人们来来往往很容易滑倒。上课前我给学生讲了“查克的愤怒”这个小故事,孩子们什么也没说,他们默默地拿了几个盆,把自己撑在外面的湿雨伞轻轻地、整齐地放在盆里。这一习惯,孩子们一直坚持到高三毕业。
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我期望孩子们能在成绩上有进步和收获,更希望他们能在学习中学会从点滴做起,去温暖身边的人,成为一个让人愉悦的人。
其次,在教学中,创造性地开发适合学生需要、趣味性的语言学习材料。在加拿大学习期间,助教会辅导我们进行专业写作训练,然后把优秀文章贴在教室黑板上,供大家交流。看似很小的一件事也让我有所思。回国后,遇到有学生在写作方面相对薄弱的问题,我便和学生一起读文章、写文章,帮助他们给自己的文章润色,再将学生的文章扫描制作成电子书,让学生们相互欣赏。即使是到了高三非常紧张的时期,我依旧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中学生英语读写大赛,最终有3位同学获得了一等奖和二等奖。
有一次,在学习了英文诗歌后,我设计了两次活动课,和孩子们一起绘制思维导图,并用英文来写清单诗、五行诗。孩子们不仅理解了英文诗歌的特点,还非常有创造性地写出了属于自己的诗歌。有一次课间休息时,一位英语成绩总不及格的同学悄悄跟我说:“老师,这学期的课和以前不一样了,我不爱犯困了,每次活动我都能完成,我很喜欢这些课堂活动。”的确,一学期过后,这位同学的英语成绩每次月考都能及格了,高考时英语还考了100多分。查到成绩之后,她第一时间告诉了我。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对学习行为的积极反馈,是我的教学能够良性循环的重要前提。
如果哪天的英语课刚好遇到某个节日或某个重大事件,我会提前在网络上查好相关的英文资料,整理好关于这一话题听说读写必备的词汇和表达,用相关的英文视频或歌曲很快导入,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讨论和作小型报告。最后由我引导学生试着作总结和进行角色表演,来学习有关英文常识。有时也会结合热点问题或歌曲,使用恰当的文字材料来编写学生使用的听力理解填空材料。其中,根据《“一带一路”之歌》视频改编的听力文本材料,颇受学生欢迎。学生不仅在听说技巧方面得到了锻炼,还在听的过程中学会了歌曲,学会了怎样用英文来描述中国传统文化和热点问题。
收获与感动
反思和学习是一个人成长的两大原动力,保持反思和学习的习惯,使之内化为个人的综合素质,才能有持续的提高和进步。“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我们在教学的时候都有良好的初衷,但少有人能够很好地坚持下去。要学以致用,就得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挑战,要敢于尝试和突破,更重要的是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2018年9月,我迎来了新一届高一学生。开学前一个月,我就着手准备属于自己的“开学第一课”。我把我读书的经历、和学生相处的故事,以及出国留学的经历和孩子们进行了分享。课后一位学生给了我这样的反馈:“我想当高中的老师。我想出国。我想旅游。我想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我想有充实的每一天。我想有一个不遗憾的青春。我想有一份美好的回忆。”
教师节的时候,我收到了毕业学生的消息,有的和我一样上了师范大学英语专业,有的凭着英语成绩分进了A班,更有第一届的学生把我写进了她的英语作文中……
隔行如隔山,不是教师也许就体会不到这份职业的心酸和辛苦。虽然辛苦,但每次走进教室看到孩子们的笑容和期待,便觉得一切都值了。我想这就是教师这一职业收获的特有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抱团取暖
從北京到加拿大,再到教学一线,平安、惊喜、充实、难忘,这八个字是对我出国访学研修最好的总结。共同学习、相互借鉴、共同经历,我们紧密联系着。无论是在北语还是在渥太华大学,我们很荣幸结识了很多名师并受到他们的精心指导。虽然回国后我们分散在了滇西的各个角落,但我们被“让学生爱上英语,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这一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在国家留学基金委和云南省教育厅的帮助下,我们建立了线上交流群。无论是谁遇到了教育教学上的困难或是学生帮扶的问题,只要一提出,马上就有人热心回复和提供帮助;我们也会借助线上交流群共享我们回国后的教学实践,分享我们和学生的欢乐时光、班级文化及校园文化;我们还常常利用线上交流群共享教学资源和探讨教学。这一年,线上交流群就像我们的第二个家,是我们坚实的专业后盾和精神支柱。
这次出国留学,我收获的不仅仅有教师身份的认同感、专业素养的提升、教学经验的积累、专业视野的拓宽,更有友谊和资源,以及人生境界的提升,它们必将成为我教学生涯和人生中弥足珍贵的回忆和宝贵的财富。我将用我所学服务和惠及更多学生,尽可能帮助更多学生,以此感谢国家的培养。真心希望不久的将来,有更多一线教师能受益于这一项目,也希望国家能为滇西地区的一线教师们提供更多的专业素质发展培训机会。(作者系祥云一中英语教师,曾受“滇西边境山区中学英语教师出国研修项目”资助赴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