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
年轻的时候,我的思维方式与计算机算法的清晰逻辑如出一辙,也让我与人工智能产生共鸣。当时,我把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友情、工作和家庭)都转化成算法的变量,然后输入我的“人生算法”,求取结果。
这套算法是为了实现自身的职业规划而开发的,目标是使工作时间、社会名声和职业地位呈现最优的形态。而我的家庭生活只能以函数优化的方式“被处理”: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去实现预期效果。
每项职业成就都为我内心的火苗添加了更多燃料,它们推动我更加努力地工作,我甚至向成千上万的年轻人推广这种生活方式。
但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在2013年9月,以一种晴天霹雳的方式发生逆转。那时,我被诊断为第四期淋巴癌。
我的“生活算法”和个人成就构建的世界瞬间崩塌。它们既救不了我,也不能给我安慰,或者告诉我存在的意义。
我的遗嘱只有一页:把所有财产给我的妻子。但律师坚持让我写四份,以应对多种意外情况。假如妻子先去世呢?那就给两个女儿。如果其中一个女儿去世呢?如果妻子和女儿都去世了呢?
这是一组荒谬的假设,不過这些假设让我开始重新思考真正重要的事情。财务和资产管理不重要,我身边的人才重要。这么多年来,我忽视了身边最亲近的人,忽视了与他们分享爱的过程。
在佛光山,一天早课后,我有幸与星云大师共进早餐。星云大师突然问我,有没有想过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我不假思索地说出数十年来我给自己和他人的答案:让我的影响力最大化,让世界因我而不同。他又问我,最大化的影响力究竟意味着什么?
他说,一个人这样说的时候,通常都是在给追求名利一个浅薄的伪装。如果你真正审视自己,你能说自己确实不是受名利驱使吗?问问自己的心吧!千万不要自己骗自己。
我内心一直试图用自己对年轻人的影响力作为讨价还价的筹码,想以此来抵消在与家庭、朋友分享爱方面的缺失。
我在社交媒体上有大量的粉丝,我不知疲倦地加深对这个群体的影响。我努力工作,向众多陌生人提供帮助,难道不能弥补在与亲人分享爱方面的不足吗?等式的两端不能配平吗?
但是,星云大师对我这套“人生算法”取得的成果不感兴趣。他耐心地剖开我层层的借口和伪装,把我内心的最后一根支柱取走。他不断把我们的对话焦点转移至内心,让我不要畏缩,坦诚面对自己。
这样一刻不停地计算、量化一切事物,会侵蚀掉我们内心本真的东西,会阻碍生命中真正的能量的涌现——那就是爱。
生病以来,家人给予我的关爱不断地提醒着我这一点,同时这份感情也是治疗期间支撑我的力量源泉。
这些领悟也令我重新审视人和机器、人类心灵与人工思维之间的关系。回想生病的经历,我逐渐意识到,治愈我的药物包括两部分:科技和情感。这两点都将成为人工智能未来的支柱。我坚信的未来是由人工智能的思考能力,加上人类爱的能力构筑。
如果我们能够创造这种协同作用,我们就能在发扬人性的同时,利用人工智能无比强大的力量创造一个繁荣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