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艳艳+池长征
[摘要]特殊的边疆地域、大学生群体及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未来边疆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决定了加强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性、迫切性和必要性。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要注重“四结合”:具体性与抽象性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通俗语言与文本话语相结合,以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边疆;少数民族;理想信念;探析
[作者简介]郭艳艳(1984-),女,汉族,河南平顶山人,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少数民族想想政治教育。池长征(1983-),男,汉族,河南周口人,喀什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团总支,法学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改革開放史。
[中图分类号] G7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17)12-0055-03
习近平指出:“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①目前,边疆周边国家形势错综复杂,“双泛”思想日益泛滥,国外敌对势力试图利用民族问题对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渗透和分化活动、制造各种事端、破坏来之不易的民族团结,他们采用的重要手段就是鼓动少数民族大学生参与其中,抢占我国青少年群体。因此边疆高校应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在工作中加大理想信念教育的培养力度,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渗透;使他们肩负起维护边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历史使命和责任。
一、边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迫切性
(一)特殊的大学生群体决定理想信念教育的迫切性
习近平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②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理想信念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精神活动和精神现象,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边疆高校的大学生与内地高校大学生人员构成的最大不同在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边疆高校所占的比例在逐年增加,由于他们来自于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文化背景,并且在语言和思想认识存在着较大差异。所以,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首先要研究他们的思想和心理。在思想方面,边疆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深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因为绝大多数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成长在宗教氛围浓厚的家庭环境,长期受宗教思想的影响,使一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无法正确判断宗教文化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存在模糊感,以至于他们的理想信念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他们的“三观”因受宗教和家庭的影响,呈现出较强的封闭性。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践行者。大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形成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主义的真诚信仰。边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大部分来自偏远的农村,受教育条件的限制,他们的汉语水平不高,但他们进入大学校园以后,大学教师主要以汉语教学为主,加大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压力,虽然他们平时很用功,但考试成绩并不理想,甚至有部分学生出现多次挂科,面临留级、退学的危险,使他们产生自卑感。从而动摇了理想信念,存在消极的心理,没有远大理想。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信念。
(二)在边疆未来发挥的作用决定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
习近平强调指出:“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③要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多数来自于边疆地区,作为边疆拥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的一部分人。大学毕业之后,很可能分布到边疆各个部门和各个单位,并成为其单位的骨干力量,甚至有些优秀的大学生可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担任一定的领导职位。他们的思想观念直接影响单位人员的行为,所以,他们在未来边疆发展中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大学阶段正是一个人形成“三观”的重要时期,在形成“三观”的过程中,理想信念教育起着领航的作用,这就决定了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一个人只有具有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远大理想和为边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甘愿做出贡献的坚定信念,才能在边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面临严峻形势的时候,抵制各种利益诱惑和极端宗教思想的渗透,充分发挥不怕艰苦,勇往直前的作风,充分利用自己的聪敏才智,把所学的科学知识用在边疆社会和经济发展最需要的地方,使自身的价值在为边疆的贡献之中得到实现。由此,才可能实现边疆的社会稳定以及经济繁荣发展。
二、增强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相关要求
(一)在教育目标上,坚持共同理想与个人理想相结合
习近平指出:“要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④当前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过多强调社会价值,而忽略了其个体价值。这种理想信念教育目标可能显得大而空,缺乏时代性和针对性,造成少数民族大学生难以把理想信念与个人的利益、需求、意志之间建立起联系,不易调动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觉践行理想信念的积极性。表面上看他们是受教育者,实际上他们很可能并没有参与其中,更不用说践行,而是把自己当成一名“旁观者”。事实上,共同理想与个人理想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不可分割的。只有把个人理想融入到社会的共同理想之中,在实现共同理想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就像习近平说的那样,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二)在教育内容上,坚持具体性与抽象性相结合
在理想信念教育活动中,少数民族大学生受自身水平的限制(受汉语水平的制约),他们在接受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时,更倾向于用感性的思想认识验证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如果教师直接给学生传授书本上的抽象的枯燥的理想信念教育理论知识,没有与具体的现实相结合,没有贴近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实际,少数民族大学生会很难理解,那么他们很可能从内心深处拒绝接受这些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更不可能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因此,要想使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被广大少数民族大学生认可和接受,使理想信念教育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只有把抽象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要努力使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更加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用少数民族学生身边熟悉的活生生的例子讲解理想教育内容;或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深奥的理论知识通过视频、图片、播放音乐、表演、举行活动的方式展現在学生面前,用通俗化、生动化的表达方式使他们接受,这既遵循了少数民族自身的特点,又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既增加课堂的吸引力,又可以使学生高兴的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
(三)在教育方法上,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有别于主课堂教育的一种渗透性教育。”⑤显性教育虽然可以运用灌输的方式很快使少数民族大学生了解理想信念的内容,但很难触动到他们的内心深处。还需隐性教育辅助它。隐性教育是通过间接的、隐蔽的方式,运用隐性教育资源,在不知不觉中将理想信念渗透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头脑中。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隐蔽,就越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为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⑥例如,通过实践活动把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润物细无声贯穿给学生。干部教师与少数民族大学生结交朋友,开展这项活动,可以使干部教师与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加亲密的接触,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然后以自己的渊博知识、崇高理想以及幽默风趣的语言去感染少数民族大学生,使他们潜移默化中获得的坚定的理想信念。一旦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才不会迷失人生的方向。
(四)在教育话语形式上,坚持通俗语言与文本话语相结合
通俗语言,换句话来说就是通俗易懂的语言,这里主要指适合少数民族大学生口味的语言。文本话语指书本语言,比较专业化、理论化和抽象化的语言。通俗语言与文本话语在课堂教学中只有相互补充、互为促进,才能弥补各自的不足,增强理想信念的实效性。文本话语是基础,通俗语言是补充。所以,要想坚定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边疆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师比内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任务要繁重的多,工作会更加辛苦。首先,要将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由文本语言转化为少数民族学生能听的懂、能理解的通俗语言,教师就要了解少数民族文化、语言表达方式,风俗习惯等等,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其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革新,网络语言越来越成为年轻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用语最大特点是幽默风趣。少数民族大学生通过网络与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互联网上的许多富有时代气息的语言也在他们中间广为流传。高校教师要想与学生沟通,必须学习一些网络用语,在课堂教学生中,用少数民族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传授知识。
三、加强边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
(一)将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思想理想教育过程中
十九大报告指出: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不会自发形成,共产主义远大信念更不会被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觉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系统教育和宣传理想信念的主要渠道。新时期,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教育的内容更加具体,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着眼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他们发展的各方面,转化为对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教育引导广大少数民族学生认真学习和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那么,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和“五观”教育,结合改革开放以来边疆地区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五个认同,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
(二)加强生活化文化的宣传教育,使少数民族大学生易于理解
习近平曾经强调指出:“一部小说,一篇散文,一首诗,一幅画,一张照片,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一曲音乐,都能以各自的魅力去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⑦理想信念的宣传教育,要注重从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以生活化的方式让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其有全面、准确的理解。首先,着重强调内容的生活化。将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与少数民族大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通过不同层次、不同视角的解读,让他们理解理想信念教育并非高深的理论。其次,注重语言的生活化。将理想信念教育的宣传教育用当地语言表达出来,并不是只是停留在研究理论者的抽象话语,尽量避免过多强调口号式的宣传。特别在少数民族高校对于特别高深,难以理解的理论可以用少数民族的语言进行阐述和宣传,以易于他们理解、便于他们接受。最后,关注形式的生活化。由于对象为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故在边疆高校宣传和教育的形式不能与内地高校相同,更不能将应用于内地高校大学生的形式生搬硬套到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身上,而是要开展具有边疆生活气息的宣传教育活动。如通过开展以民族语言为主的“理想信念”大讲堂、歌舞活动、体育竞赛活动等等,调动民族学生积极参与。在手机互联网已普及的时代,也可以利用新媒体将理想信念的宣传教育延伸到个人。
(三)充分利用传统文化,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边疆高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必须贴近少数民族大学生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并使少数民族大学生适应其所居住的社会环境。每个地方都有它独有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资源,都有养育一方人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以及代代相传的民俗风情,这些都可以补充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并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因此,通过开发本土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来辅助课堂教学,突出地域特色和本土优势,然后根据不同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内容,从而使少数民族大学生了解本地区的发展实际,认识目前家乡的社会现状,增强服务地方的责任感。在理想信念中联系和加入边疆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和本地区的特色资源,往往能引起少数民族大学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共鸣,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因此,举办活动要顾及不同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需求,活动内容既要丰富多彩,又要多样,在活动过程中,注重把活动的娱乐性与政治性有机结合起来。对理想信念不坚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有针对的理论教育活动,通过理想信念的理论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
[注释]
①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7月1日.
②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2013年5月4日.
③④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10月21日.
⑤陈树文,方建.高校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教育应注重“三个结合”[J].思想政治教育,2010(9).
⑥(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08页.
⑦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