鼹鼠老师“故事课”之十一月故事:良训传家,诗礼中华

2018-01-05 23:44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7年32期
关键词:杨震杨家家训

“中国历史离不开家,没有家就没有国,没有民族。中华民族的文明几千年来未曾中断,靠的就是家的延续。家要怎么传下来?家训是重要的内容。”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韩昇在《百家讲坛》畅谈《中华家训》,他的新书《良训传家——中国文化的根基与传承》也将重要的家训内容与历史人物、典故融为一体。“中国世家大族的历史和传世家训都告诉我们,只有文化才能让家族立起来,而家训则令家族传承下去,文化不绝。”这一期,鼹鼠老师和大家一起听一听家训故事。

刘邦的醒悟

秦始皇焚书坑儒践踏文化,影响极其恶劣,整个社会掀起一股反文化的风潮。秦王朝总共才存在了14年,就全社会无人不想推翻他,而真正推翻他的正是来自最底层的,秦熏陶下崇尚暴力不讲文化的一群农民。刘邦就是一个代表,一个没有文化的好酒的乡痞。

一次,苏北义军会合后决定,义军主力由项羽带领与秦军主力决战,刘邦则带着侧翼部队从河南偷袭,牵制秦朝。刚开始行军还挺顺利的。但从江苏出发挺进到河南,麻烦来了,河南是中原重地,秦军有非常严密的防御。这个时候有一个文人郦食其来投靠刘邦,刘邦认为文人都是废物,他最喜欢把文人的帽子摘下来,当面尿在帽子里面羞辱他们。这次他也是这么干的。郦食其的情商很高,完全不理刘邦这一套,就当他是撒野。等刘邦尿完了,郦食其就对他说,你如果不想得天下你就尽管撒野,如果你想得天下你就收敛一点。他跟刘邦说你现在遇到了困难,一筹莫展是不是,我告诉你应该怎么办!他一条一条地教,刘邦这才发现原来打天下是要靠文化,不是靠撒野的,這是他一生上的第一堂文化课。后来,在他成功建立汉朝的过程中,无数文人立下了不朽之功。

当刘邦快死之时,国家内忧外患,他给儿子留了一份遗嘱,遗嘱很短,通篇没有废话,很简单地讲了,我生逢乱世,遇到秦始皇焚书坑儒号召反文化,我就不读书了。后来当了皇帝以后找人给我讲书,我才慢慢知道了一些道理,我把这些道理对照我这一生的所作所为才发现,我的所作所为基本上都是错的,那么你可要好好读书。

在这封《手敕太子书》中,刘邦要求儿子勤学习,凡是上报的重要报告,都要亲自动笔写,不要让秘书代劳。他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啊,老爹我文化水平就不高,想不到,你比我还差。抓紧时间学习吧,每天写写书法、作作文章,千万不要让下人代替。”

从惠帝开始整个刘家变得再也不是一个流氓的家族,而是一个代代出文化精英的人,到汉武帝时,更是给整个中国建立起一整套主流文化体系。整个家风的建立,给了这个家庭极为重要的影响力。

素材运用方向:毛泽东对刘邦的评价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这份勇于认错的醒悟精神便尤为难得。刘邦的醒悟可用于“勇于认错”“文化的重要价值”“读书的意义”等作文。

杨家的传承

在汉朝有一个家族数百年间受人敬重,经历多少次改朝换代、社会变动却巍然屹立。这家人姓杨。

在推翻秦朝的大起义之际,有个名叫杨喜的人参加了义军,成为刘邦麾下的战将,后来被封为赤泉侯。杨家崛起是从这里开始的。再往后,杨家在西汉也出过几个大官,但总的来看,官越当越小,家族也日趋衰微。

到了东汉,这个家族突然出了一位鼎鼎有名的人物,叫作杨震。杨震和他的祖上截然不同,不是以军功或者官僚的身份,而是以饱学之士的形象登场。他对于儒家经典、天文地理、经史百家无不精通。他不求功名,热心教育,在家乡做善事,招收学生,教授子弟,培育了很多人才。东汉朝廷知道杨震很有学问,多次请他出来当官,可他不应召,只安心做学问。一直到五十岁时,他遇到清官,一再劝说他出来施展才干,为社会做一番事业,他才出来当官,并官至太尉,位登三公,尊贵无比。杨家在文化上达到世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时人把杨震称为“关西孔子”。

杨震当地方官时,想托他办事的人很多。有一次,有人求他办事,晚上揣着十斤黄金,摸黑来到他家里,悄悄送给他:“请您放心收下吧,我来时没人看到。”可是,杨震坚决不收:“天知、神知、我知、你知,天地神明不可欺,所以不要以为没人知道。”这是历史上很有名的“四知”故事。

杨震这个官当得很穷,粗茶淡饭,衣着朴素。有人跟他讲:“你得替子孙想想,给孩子留点钱吧。”杨震笑了,回答道:“我当个清官,后世的人见到我的儿子,会说他是清官的孩子。我留给他的遗产就是这个,已经够丰厚了。” 杨震虽然清贫,可他实践了儒家提倡的道德,学问好是基础,人品高才是灵魂,留给子孙的是为官清廉的口碑,这是最大的遗产。

从杨喜到杨震,经过了大约三百年,杨氏家族的形象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军功家族变成文化家族。杨震的儿子杨秉也以学问见长,读书明理,不恋权势,一生清白。他说自己有三样东西是不惑的——酒、色、财。杨家就这样把优良传统一代代接力下去,成为天下敬仰的名门。

素材运用方向:一个经久不衰的家族就像枝繁叶茂的大树,需要常年浇灌与养护。所以,事情要朝远处看,心量便大了。在“立德、立言、立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以德服人”等作文中可运用杨家的故事。

诗礼传家琅琊王

山东琅琊王家,最初也是靠军功起家的。王翦和王贲是一代名将,父子二人在秦灭六国的战争中,功劳巨大。秦以后的王朝也任用他们家的人,但其社会地位并没有多大的提升。

东汉末至魏晋时代,面对政治腐败的官场,有品格的士人洁身自好,以自己的言行成为天下楷模,在这些人中,王祥赫然在列。

在史书中,王祥被描写得颇具传奇色彩。据说他的后娘虐待他,还总想弄死他。可王祥对后娘从来都是逆来顺受,没有怨言。有一次,后娘生了重病,需要用黄河的新鲜鲤鱼做药引子。冰天雪地里,王祥二话没说,跑到冰床上,解开衣服,趴在冰面上,用自己的体温融化冰层。老天爷感动得大发慈悲,让冰融化,鲤鱼跳了出来。《二十四孝图》中,那幅趴在冰床上的图画,描绘的就是这位至孝王祥的故事。

这则故事恐怕有很多编造的情节,可是它告诉我们王家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一个很大的变化,军功权贵的形象被忠孝礼法所替代,这个家族在政治黑暗的时代逆势崛起,以文化和品格的崇高而受到世人的敬仰。从王祥以后,王家代出名士,东晋王朝最主要的拥立者王导就出自这个家族。

王导风姿飘逸,见识不凡,完全是一位儒学政治家的形象。五胡乱华,北方沦陷,中原士族不愿意被外族统治而纷纷南下,他们联合起来,在王导的主持下,拥立实力微弱的司马睿为皇帝,建立东晋政权。当时各支士族之间矛盾重重,幸好王导品德才识为人推重,凭借声望把大家团结起来,才保住南方半壁江山和汉文化。王导的号召力很大,在东晋前期举足轻重,所以当时人称“王与马共天下”,意思是王家的影响力和东晋皇室司马氏可以相提并论。

王家出了很多人才,例如思想家王述,竹林七贤的王融等,都是饱学之士,也是那个时代思想解放的先驱人物。更值得一提的是一位至今都备受推崇的人物——“书圣”王羲之。王羲之在政坛上做的所有事情,全部加起来都抵不上他酒喝微醺时写下的《兰亭序》。“永和九年(353),岁在癸丑”,王羲之与朋友聚会于会稽山下,曲水流觞,饮酒写诗。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举目望去,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俯仰天地,感慨万千,奔涌于笔端,遂成为中国书法的巅峰之作,无人超越。

素材运用方向:世道再乱,只要家族教育的学脉没有被斩断,将文化传承下去,这样的家族必定有人物出现,让家门发扬光大。琅琊王家的传承适用于“诗礼传家”“家庭教育的传承”“影响力”等作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览往事之成败,察将来之吉凶,未有干名要利,欲而不厌,而能保世持家,永全福禄者也。欲使汝曹立身行己,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故以玄默冲虚为名,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

——[三国]王昶《家诫》

古人所谓“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又云:“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

——[梁]徐勉《诫子崧书》endprint

猜你喜欢
杨震杨家家训
杨震两袖清风
杨震两袖清风
杨震两袖清风
漫谈古人家训立门风
杨家铭
一道例题“引发”的探究
传统家训滋养新时代儿童成长
家训伴我成长
国学经典系列·《朱子家训》(六)
美丽的杨家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