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旭
在担任东安太庄村党支部书记11年间,刘金国和村民一起,一步步让这个昔日贫穷落后的村庄在脱贫的道路上越走越快。
刘金国出车祸那年,东安太庄村2800多亩“安太”苹果经河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全部达到无公害要求。一个曾经和刘金国一起跑运输的老伙计问他:“村里的苹果‘火了,你这个村官‘瘸了,图个啥?”刘金国嘴笨,憋了半天才迸出一句话:“咋啦?俺就图俺村老百姓信俺!”
信任,是相信并敢于托付。在河北省行唐县南桥镇17个行政村里,10多年前,东安太庄村是全镇出了名的“捣乱”村。曾有村民因怀疑村两委班子成员处事不公,一到饭口,就带着全家老少端着饭碗到镇政府机关食堂讨饭。同时这个村也是全县重点扶持的贫困村,彼时全村有四成家庭为贫困户。很多村民都指望着自己的承包田多产点粮食,但有的年份连化肥钱都换不回来。
2006年东安太庄村两委换届之前,南桥镇党委听说该村村民刘金国是个能人,是上世纪80年代村里第一个“万元户”,于是便“请”其回村主持工作。
就任那天,“嘴笨”的刘金国先是面对全体村民鞠了一个躬,平身之后又说了一句在他看来是这辈子最掷地有声的一句话:“我会带着大家改变咱们村落后的面貌。”
刘金国说,那一天他虽然听到了齐刷刷的掌声,但也看到了千百双期待的眼神。
事实上,在担任东安太庄村党支部书记11年间,刘金国和村民一起,一步步将该村打造成为全国闻名的“绿色苹果基地”,让这个昔日贫穷落后的村庄在脱贫的道路上越走越快。
村霸以索命威胁 刘金国:“我等你”
上世纪80年代初,初中毕业的刘金国,在南桥镇办厂当了5年车工。后来,他又贷款买了3辆汽车跑起了运输,每月能有近万元的收入,成了村里“先富起来的那批经济能人”。可在当时,东安太庄村大部分人还过着苦日子,全村400来户、1300多口人,一穷二白,村集体外债累累,干部之间、村民之间矛盾重重,村干部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始终没什么起色,对如何带领群众致富一筹莫展。
南桥镇领导多次深入村中,让村民们公开推荐村里的带头人。按照乡亲们的意愿,镇党委曾多次派人登门动员刘金国回村任职,但都被他拒绝了。后来一个包村工作经验丰富的领导决定亲自去会会刘金国。
“刘金国,你现在腰包鼓起来了,但你还是东安太庄人,你回去看看乡亲们过的啥日子。人富了但不能忘了根儿啊!”
“忘根?我刘金国才不是那样的人。我跟你回去。”
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后没几天,因为村里的承包地到期收不回来,该交的承包费拖着不交,外地人在河道吸铁采沙挖的沟比树还深……村民们意见反映强烈,于是几乎家家摁了手印,要集体到北京告状。
刘金国一面安抚村民,一面暗下决心要解决这些问题。于是,他把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烧”到了承包土地上。他召集村民代表到村部开会,会议决定:村里个别人长期承包却又不交承包费的600亩机动地即刻收回,并重新发包。当晚,他就接到一直在村里飞扬跋扈那个“个别人”的恐吓电话:“姓刘的,你趁早别蹚这浑水,否则两天内我让你脑袋搬家……”刘金国平淡地回应对:“我等你。”
眼见威胁计划没有得逞,土地发包那天,“个别人”又纠结了一伙外村人恶意哄抬价格,并在发包现场扬言“谁敢拿这块地就弄死谁”。刘金国并未退缩,他拽过一把椅子,站在上面给村民们打气:“这是共产党的天下,我看谁敢胡来?”
那一天,与村集体失散多年的600亩机动地重新回到村集体手中,并发包给村民。同时,村委会还公开拍卖了村集体的成材林,收益45万余元。正是因为有了这笔钱,刘金国一次性偿还了多年欠下的村干部工资和村民们为村里修渠、补路的工钱,一下子稳定了村民不满情绪。
历史上的东安太庄村系大沙河沿岸村,河岸的庄稼从来不用浇水。因非法采沙队,自2004年以来,随着地下水位下降,沿岸2000多亩良田变成了“闹心田”。
刘金国带领村两委班子赶走了非法采沙队,带头从家里拿出1万元,村两委班子其他7名干部每人5000元,筹得4.5万元,找来专业打井队,在村东打了4眼井,铺设1000多米防渗管道,先期解决了500亩的浇地难。
种植苹果遭反对 刘金国:“先找‘定心丸”
穷则思变,村内矛盾解决了、乡亲们的吃饭问题解决了,接下来是该如何致富了。东安太庄村大部分是丘陵,发家致富的出路在哪里?刘金国整宿睡不着觉,早上三四点钟就骑上摩托车在村子的南岗、北岗转,光秃秃的荒坡岗、脚下乱草丛生的沟坎,“刺”醒了他:荒坡变成摇钱树,村民们才能富,而种植苹果说不定就是一条很好的致富出路。
然而这个想法刚出,就遭到了村民们的强烈反对:“以前村里乡亲们大都种过苹果树,也尝到过甜头,后来由于品种退化,挂果少、卖不上价钱,陆续把苹果树都砍了。再让种苹果,保不齐又是徒劳无功白忙活一场……”
为了给村民吃下一颗“定心丸”,接下来的日子里,刘金国让几个有果树种植经验的村民去考察市场,自己则到河北农林科学院邀请专家来村里给这条致富出路把脉。
经过多次勘察化验,专家认为这里的土质富含苹果栽培7项最优环境条件指标中的6项,同时这一带地下水资源丰富,靠近养殖小区,有机肥源充足,这在全国也不多见。
而几个负责考察市场的村民回来后告诉刘金国,河北很多村子现在都在搞特色种植,并由此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如果村里的苹果能够种成,一定会吸引周边城里人来这里采摘。
“双喜临门”再次坚定了刘金国发展苹果种植业的信心。
致富方向明确后,刘金国决定让班子成员一人包两个生产队,一家一户做工作,承诺村集体无偿给种果的村民修路、打井、扒坡,免费提供树苗。
与以往不同的是,刘金国认为这次重新启动苹果种植计划,要与顶尖技术接轨,未来苹果能卖上好价钱。凭着一腔热情和执着,他说服了全国首席苹果专家孙建设教授,把东安太庄作为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石家庄综合试验站、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示范基地,并且引进了苹果种植新品种。2009年,全村400多户村民中,有300多户开始种植苹果,加上专家常年到村里指导讲座,这让村民们彻底定了心。
眼见村民的种植积极性被调动,刘金国又提出在村里组织成立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支部+合作社+苹果产业+果农”的模式,实行统一修剪、统一施肥浇水、统一疏花疏果、统一套袋、统一病虫防治、统一采摘的专业化种植体系,以此确保苹果的品质和口感。
2012年,东安太庄村苹果基地被省林业厅列入省级观光采摘果园、被农业部列为标准化果品种植示范园。2013年,全村已種植苹果2800亩,注册的“安太”苹果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全部达到无公害要求。
跑扶贫资金遇车祸 刘金国“跛脚”成符号
2013年以后,但凡见过刘金国的人都会发现,这位总是戴着黑色宽边眼镜、喜欢扎一条将军腰带、少言寡语但说话前必先露出微笑的村支书,好像是个“跛脚”,走起路来总是一瘸一拐的。
原来,为向上争取扶贫资金,引进苹果以外新的果种,打造环村经济林带,2013年那一年,刘金国经常开着私家车往外跑。在一次去县扶贫办的途中遭遇车祸,左腿被撞成粉碎性骨折……
落下残疾的刘金国说他挺乐观的,在他看来“跛脚”也是符号,这种符号揭示着“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福音来自哪里?就是要为村民继续造福”。
如今的苹果基地,已经成为村民发家致富的“绿色银行”。以曾经的贫困户赵二臭家为例,他家共栽了3亩苹果树,去年头一年挂果收益1.2万元,树下种植的药材、花生,一亩地收入也在三四千元,今年的苹果长势喜人,保守估计净收入在4万元左右。
不仅如此,刘金国把眼光投向村东的大沙河。依托“沙河水乡”景区,2016年在沙河沿岸栽植桃树700亩、梨树600亩,村西北建起了成方连片的核桃林1740亩,形成了环村经济林带。今年投资338万元的30个名优果品暖棚开工建设,打造以该村为中心,以苹果、桃、梨、核桃、白草莓等果品为主的万亩优质林果种植长廊。
“现在村里果树种植达5500亩,人均4亩多,在全国名列前茅。今年年底,仅苹果一项,全村人均纯收入将突破4000元,村里剩余的43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出列。”刘金国信心十足地说,苹果产业不仅鼓了村民们的“钱袋子”,还带动了村里旅游业的发展。仅苹果种植,去年就为村民增收1000多万元,184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