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光+葛思和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也是上海市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在调研过程中形成的共识。
五年来,代表们把开展专题调研作为闭会期间依法履职的重要载体,以对党和国家高度负责的精神,全情投入,积极参与。14个专题的调研,每年代表参与人数都超过50人,占上海代表团代表总数的80%以上,形成了14个高质量的专题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注重调研成果转化,酝酿提出议案111件,建议559件。其中111件代表议案经大会审议,全部被列为正式议案。从目前已办结的83件议案成效看,有75%以上的议案被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年度立法计划和监督计划。数字背后凝聚了代表们辛勤的付出,从白山黑水到黄土高坡,从湘西农村到深圳特区都留下了代表们坚实的脚印。
开好“两个会”,确保专题调研推进快、成果实
“开展专题调研,是代表法明确规定的代表在闭会期间履职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开展专题调研,代表可以密切联系群众、了解社情民意、深入知情知政、掌握第一手材料,为出席代表大会、审议报告和计划、依法行使代表职权作准备,同时也为酝酿和提出高质量的代表议案和建议奠定基础。从上海实践看,这些年,本市全国人大代表通过专题调研形成的代表议案和建议,约占大会期间上海代表团所提议案和建议总数的40%,充分体现了专题调研在代表履职中的重要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一璀在专题调研工作总结会上如是说。
本届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对组织全国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十分重视,专门成立了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一璀任组长,市人大常委会一名分管代表工作的副主任和秘书长任副组长,市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协调上海市全国人大代表的专题调研工作。调研之初召开动员会,殷一璀作动员讲话,鼓励代表们积极参与调研,并就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开展好专题调研活动提出具体要求;每年调研工作结束后,召开总结交流会,邀请全体代表和市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同志共同就年度专题调研工作进行总结研究,交流调研成果,酝酿提出高质量的代表议案和建议,为出席下一年全国人代会,高质量发表审议意见作充分的准备。通过召开动员会和总结会,既让代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了调研的重点方向,也为调研工作顺利实施和调研成果的转化夯实了根基。
精准“选好题”,确保专题调研高起点、贴实际
每年的调研“选题”是代表们关注的焦点。有的代表认为,各省市都有全国人大代表,选题还应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多关注本市经济发展和民生热点;有的代表认为,全国人大代表选题不能局限于上海地区,要立足上海,放眼全国。对此,市人大常委会牢牢抓住“选题”这一关键环节,细化角度、聚焦重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加快实施国家发展战略和“十三五”规划、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国家层面有许多重点选题和难题需要破解。同样,上海要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也需要有新思路、新突破、新办法。为了选准选好调研题目,市人大常委会广泛征求全体上海市全国人大代表,以及市人大、市政府相关部门的意见建议,做到在充分尊重代表意愿的同时,又把国家要求和上海实际更好地结合起来。同时,坚持问题导向,选准切入口。分别对调研选题进行“瘦身”,力争“大中选小、小中见大,建言献策、以策为重”,通过调研能切实为推动上海乃至国家的有关工作贡献力量。如,2015年选的2个题目: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由于选题精准,调研报告内容详实,论据充分,分析透彻,建议切实可行,报告的许多内容被国家和本市相关部门采纳,吸收到“十三五”规划编制和各项政策规定制定中。当年11月,时任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对专题调研作出批示:上海市全国人大代表的两篇专题调研报告,聚焦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科创中心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有关“科创中心”提出建议重点突出,抓住了实践中的薄弱环节,针对性强,我们必须立足长远,特别要在人才集聚、成果转化产业化体制、开放的创新环境这些关键领域形成制度体系。希望市人大继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为上海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深入“第一线”,确保专题调研接地气、察实情
全国人大代表本职工作都非常繁忙,但他们深知调研是代表履职的基本功。为能参加实地调研活动,代表们克服种种困难,挤出时间积极参加。在实地调研过程中,有的代表还主动走访政府部门、街道居委和相关从业人员,以掌握更多的第一手资料;有的代表发挥本单位科研机构作用和依靠党派的研究力量,为调研活动提供全方位的智力支撑。本届以来,每年实地调研都在夏季进行,天气炎热,持续高温。特别是在贵州、湖南、青海、宁夏等边远农村地区调研,由于交通不够发达,代表们有时一天坐6、7个小时汽车,冒着炎炎酷暑,穿行于山村小路,实地了解相关情况。有的代表因为工作繁忙有几次只能乘深夜飞机赶赴调研实地,参加第二天的调研考察;有的代表在外地出差,利用会议间隙赶来参加调研,结束后继续出差;特别是小组召集人认真履行职责,不但组织好各项调研活动,还承担调研报告的起草、修改和定稿工作,有时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时间商议调研工作、起草和修改调研报告,放弃了宝贵的休息时间;有的代表在报告修改定稿阶段生病住院,坚持一边打吊针一边修改报告。
为了了解实情,掌握真情,代表们还总结了“一看、二听、三座谈”的专题调研工作法:“一看”就是每到一地结合调研课题内容进行实地察看,既看当地经济发展好的经验和做法,也看当地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把人民群众疾苦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找准工作的切入点。“二听”就是既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了解百姓心声;也听取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汇报,掌握工作进展情况。“三座谈”就是在看、听的基础上召开座谈会,针对调研课题畅所欲言,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强的对策和措施。同时,代表们还注意把调研过程作为完善议案、建议的过程,从自己的调研成果中提出议案、建议,并积极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家有关部门反映,争取国家更大的支持。
擰成“一股绳”,确保专题调研保障强、服务优
“人心齐、泰山移。做好人大代表专题调研的服务工作,既是职责使然,更是一种责任担当,贵在珍惜和毫无不保留的付出。大家只有在思想上高度认同,才能拧成一股绳,全力以赴、共同发力。”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主任杨佳瑛说,“专题调研能够取得预期成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代表们的团结协作和各方面的密切配合,为调研工作提供了有力、有效的服务保障”。
这些年,市人大常委会服务保障全国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因地制宜形成了一些较为成熟的保障做法,如,与各有关单位事先加强沟通,细化调研方案;加强调研小组的力量配备,由市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工作委员会和市政府部门选派得力干将,作为工作人员全程参与调研,配合代表做好调研活动的组织、协调和联络工作;致函代表所在单位,取得单位对代表参与调研的大力支持;邀请相关领域的市人大代表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一并参与,充分发挥“外脑”作用。服务团队加强合作、互相补台,充分发挥参谋和助手作用,为调研工作提供了有力、有效的服务保障。今年7月,杨佳瑛在部分省(市)人大常委会代表联络机构负责人座谈会上,介绍了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调研的做法,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联络局领导和与会同志的充分肯定,纷纷要求到上海市人大学习取经。
为使调研成果在更大范围内做到资源共享,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上海市人大除了将代表调研报告上报全国人大转相关国家部委处理外,还将调研报告汇编后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