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别反腐的结果是无差别腐败

2018-01-05 19:38龙在宇
廉政瞭望 2017年12期
关键词:于敏总督乾隆

龙在宇

清乾隆46年,震惊天下的王亶望案余波未平,闽浙总督陈辉祖又撞到了反腐的刀口上。

先来说说王亶望。他是乾隆树立的“廉政典型”,曾任江苏巡抚王师的儿子。在甘肃布政使任上,王亶望上奏朝廷,说甘肃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自己有意让那些大户们捐款,但需要赐给这些大户功名。

朝廷很快同意,而王亶望也的确是个干才,在他的主持下,甘肃筹集到600万两白银。为了表达体恤灾民的态度,乾隆还下令户部,拨给甘肃100万两白银的“中央转移支付”。有了700万两银子,甘肃总算安然度过大灾之年。像王亶望这样勇于任事的官员,自然要被奖赏。此后不久,他被拔擢为浙江巡抚,跻身封疆大吏。

然而就在此时,西域燃起烽火,大将阿桂率军出征。路过甘肃时,恰逢连绵大雨。接到奏折的乾隆发觉出不对,为何王亶望说甘肃大旱,阿桂的说法却截然相反?

追查下去,真相终于浮出。所谓甘肃旱灾,不过是王亶望为了敛财凭空杜撰出来。700万两赈灾银,一半进了王亶望腰包,剩下一半,下至甘肃全省官吏,上至陕甘总督勒尔谨,人人都分到好处。

当了冤大头的乾隆勃然大怒,下令斩杀王亶望,同时将甘肃贪污的官员全部缉拿。如何处理甘肃的官员,又令乾隆大伤脑筋。按照律法,“数在一千两以上者拟斩监候”。可这样一来,甘肃全省的官员都该杀,一省政务也就没人干了。最后,乾隆不得不从轻处理,将贪污2万两以上的官员全部杀头,其余的允许他们戴罪立功。

查處了甘肃的“塌方式腐败”,乾隆自以为官场风气能稍有改观。不曾想,闽浙总督陈祖辉又跳了出来,公然顶风作案。甘肃案发时,王亶望人在杭州,抄家的事,自然是陈祖辉分内职责。去抄大贪官王亶望的家,被陈祖辉视为极有油水的一件事。他“以银换金,隐藏玉器,多将贵重器物占为己有”。两年后,陈祖辉行迹败露,被赐自尽。

黄泉路上的王亶望与陈辉祖,或许并不服气。自己是贪,但贪的又何止是自己?甘肃冒赈案,王亶望是罪魁祸首,可没有掌管户部的大学士于敏中的庇护,何以能一路绿灯?查办该案时,素有清廉之名,曾担任《四库全书》总裁的于敏中被查出,在京中及原籍有家产200万两。王亶望给于敏中的各种孝敬,更不在少数。但最后,乾隆却为于敏中开脱,说他“宣年力久”,并表示“朕不忍追治其罪”。

陈辉祖贪占了王亶望的家财,可王亶望的爱妾,色艺双绝的苏州歌女吴卿怜却被乾隆宠臣和珅看中。和珅不仅想方设法赦免了吴卿怜,还把她藏于自己府中。十多年后,和珅伏诛,吴卿怜上吊自尽。

从王亶望、陈辉祖、于敏中、和珅等人的命运也可看出,乾隆对于腐败并非零容忍,而是差别对待。只要是他看中的人,即便贪腐也是百般维护。类似例子在乾隆一朝不胜枚举。云贵总督李侍尧因贪赃索贿,大学士九卿会议斩决,但乾隆百计回护,命各直省督抚重议。后世学者评价甘肃冒赈案时也说,比起贪腐,乾隆更恨王亶望的欺君,所以才非杀不可。

差别反腐的结果便是无差别腐败。中国封建王朝的腐败,终于在乾隆时期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史学界公认的看法:如果不是和珅太过“出类拔萃”,王亶望、李侍尧等人,随便拉出一个,也足够名垂“贪史”。endprint

猜你喜欢
于敏总督乾隆
Yu Min: Father of China’s Hydrogen Bomb于敏
隐姓埋名的于敏
乾隆眼中的木鱼石
于敏中与《四库全书荟要》纂修
乾隆:瑰丽多姿
乾隆:来尬诗吗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总督与巡抚的相处之道
一部稀见的明代军事志《苍梧总督军门志》
总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