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评价及实证分析

2018-01-05 08:03吴喜连张岚冰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现代化农业

吴喜连,张岚冰,姜 永

(福建农林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农业现代化评价及实证分析

吴喜连,张岚冰,姜 永*

(福建农林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的目标及当前农业现状,探究农业现代化影响因素。以2006—2015年我国相关统计数据,建立我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模型,并对国内近十年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这十年来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总体呈稳速上升趋势,目前处于初步实现阶段,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最后在对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建议。

农业现代化; 指标体系; 因子分析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是解决好“三农”问题。近几年,我国在农业转换方式、调整结构、促进改革等方面不断地积极探索,开始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有了些进展。但我国农业现代化仍在初步发展阶段[1],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中央一号文件连续聚焦“三农”问题,农业现代化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鉴于此,本文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目标上,探讨农业现代化评价问题并提出有关建议。

1 农业现代化影响因素探究

农业现代化是全方位、全过程的现代化[2]。中国农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梅方权[3]认为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也随之发展,并对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做了阐述:建国初期农业现代化包括农业机械化、农业化学化、农业水利化、农业电气化,到改革开放时期发展为农业基本建设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农业经营管理现代化,再是90年代中后期吸收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经验教训,其影响因素扩大为农民生活消费现代化、农业经济结构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农业科学技术现代化、农业经营管理现代化、农业资源环境现代化。蒋和平等[4]配合农业部《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20)》的实施,提出由农业物质装备、科技支撑和经营管理等7个方面反映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赵景阳等[5]以广义农业现代化为视角,认为农业现代化包括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和农民现代化。国内其他学者、研究员[6-8]也对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和影响因素做了剖析。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才能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如今,农业现代化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有新的发展,其面临的挑战及发展形势更加错综复杂[9]。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部分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虽然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产品产量也在不断增长以供需求,但是主要农产品的进口数量还是在不断增长,因而必须优化产品产业结构,使农业结构现代化;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农产品价格的国际竞争力处于下降的趋势,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因而必须调顺产业体系使产量效益现代化;资源环境约束,农业发展方式粗放,因而必须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使可持续发展现代化;虽然我国在某些农业领域处在世界的前沿,但是在更多的农业科研方面还是有较大的进步空间,并且农业机械推广方面存在某些地区推行不到位问题,因而必须强化科技创新驱动,使技术装备现代化;农民是最基本的农业劳动力,为保障农民生活,必须加大农村改革力度,使支持保护现代化。通过对农业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为设计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指明了方向。

2 农业现代化评价模型的建立

2.1 指标选取原则

指标选取原则[10]如下:

动态性原则:真实反映各个指标的变化情况,使用中国近十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与研究。

可靠性原则:保证数据真实可靠,使用的统计数据来源于近十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导向性原则:选取的指标能够尽可能全面综合地反映目标,参考中央一号文件及“十三五”农业现代化主要指标,结合我国发展现状选取指标。

易获取性原则:解决指标选取操作困难性,选取年鉴中直接列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农业指标研究和计算。

2.2 指标选取

为准确评价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根据指标选取的各项原则,结合农业现代化影响因素及国内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建立一套我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以农业现代化y为目标,其中包含农业结构y1、产量效益y2、可持续发展y3和技术与支持y44个一级指标。参考“十三五”农业现代化主要指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农业指标使其能够强烈反映一级指标。

农业结构分为两部分:农作物播种面积和产出效果,其中农作物种植面积包括玉米播种面积x1、豆类播种面积x2、棉花播种面积x3、油料播种面积x4和糖料播种面积x19,产出效果包括肉类产量x5、奶类产量x20、水产品总产量x6、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x7和渔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x21;质量效益包括粮食产量x8、农业劳动生产率x9、农村人均纯收入x10和国有农场农业总产值x11;可持续发展包括耕地面积x12、造林面积x22、化肥施用量x13、农药使用量x14和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x15;技术与支持包括农业机械总动力x16、国家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x17和财产保险公司农业保险保费x18。

2.3 评价模型建立

2.3.1 数据标准化

由于选取的各个指标有不同的单位,数量级有时也不相同。而不同的单位会使得数据不在一个标准内因而没有可比性,数量级不同会导致计算时出现“大数吃小数”,不同变量所占比重不同。为消除量纲和数值大小的影响,将数据做标准化处理,计算公式:

2.3.2 最终指标体系及评价函数

运用因子分析法,从客观和科学的角度,建立我国农业现代化层次评价模型。因子分析是根据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进行客观加权,因而能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本文借助SPSS软件对数据做因子分析,结果显示,KMO值均大于0.6,表示本案例适合做因子分析,且Bartlett检验的p值接近于0,远小于0.05,同样说明适合做因子分析。

为使各指标更加准确反映农业现代化,剔除因子提取率小于50%的指标以优化指标体系,根据因子分析结果,剔除x19、x20、x21、x22,并得到综合评价函数

y=0.252y1+0.254y2+0.250y3+0.254y4。

其中:y1=0.162x1-0.157x2-0.161x3+0.139x4+0.162x5+0.162x6-0.125x7;

y2=0.250x8+0.252x9+0.251x10+0.25x11;

y3=0.255x12+0.261x13+0.254x14+0.254x15;

y4=0.335x16+0.337x17+0.335x18。

2.4 农业现代化进程阶段划分

农业现代化是长期发展的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国内学者根据农业阶段发展的有关理论,将农业现代化进程分为准备、起步、初期、中期、基本实现等5个阶段。梅方权[3]认为到2020—2030年中国可能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2040年前后中国将可能完全实现现代化,这与我国到建国一百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相符。

参照《我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11]中对农业现代化进程阶段划分和评价标准,从我国农业发展已经越过准备阶段这一实际出发,将农业现代化进程划分为起步、初步实现、基本实现、完全实现4个阶段。起步阶段(0.3~0.5分),农民已解决温饱问题;初步实现阶段(0.5~0.7分),农村消费水平达到小康水平;基本实现阶段(0.7~0.9分),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完全实现阶段(0.9~1.0分),农业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3 农业现代化发展实证分析

3.1 我国农业现代化综合测算

基于全国2006—2015年相关统计数据,根据已建立的农业现代化评价模型进行测算,将结果做归一化(表1),结合农业现代化阶段划分分析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变化。

表1 我国农业现代化综合得分

3.2 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分析

根据表1可以看出,就总体趋势而言,2006—2015年,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总体呈稳速上升趋势。过去的十年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有较大的进步,不仅保持着总体增长的好趋势,在2011年还迈进了初步实现阶段,仍然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就农业结构优化水平而言,由原始数据可知,其中近十年来的玉米播种面积和油料播种面积都在持续增加,而豆类播种面积和棉花种植面积总体呈现减少的趋势,说明在各个农产品种类的播种面积的探索中慢慢找到合理的分配比例;而从产出效果的角度来说,近十年的肉类产量和水产品产量都在逐步增加,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呈上升又下降的趋势,可见合理分配畜牧业在农林牧渔产业中的重要性,实践证明畜牧业的生产应当配合实际生活供求市场的需求来分配,而不是一味地越多越好。

就产量效益而言,粮食产量、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国有农场农业总产值都在逐年增长,而农场人均收入更是快速增长,表明我国农产品产量对于农村人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根据表1计算可知,我国近十年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平均增速为7.1%,虽然增速不快,但是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远的发展,需要多年积累才显现的成果,其中农药使用量和农用塑料薄膜的使用量近五年都在缓慢增加趋于平缓,说明我国环境保护的意识深入人心,可持续发展仍然有很多发掘空间。

技术与支持方面,我国农业机械的使用量逐年增长,说明农业机械化逐渐进入农业生产并且影响越来越大,国家财政对农林水事务的支出额增加,平均增速为27%,说明我国对农林水事务的深刻重视。而财产保险公司对农业保险保费更是飞速增长,2015年的保费比2006年的保费多了44倍,也侧面反映了农业现代化发展迅速。

3.3 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建议

在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分析和研究上,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农业增产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要合理安排主要农产品种植面积以及农林牧渔各个产业的比重分配,优化农业结构,平衡供求市场,要使资金和劳动力投入到符合实际社会生活要求的额度;鼓励农民参与农业技术水平培训,积极使用农业机械化、农业科技技术手段参与农业活动,通过加强机械化的推广,高效地实现农产品的高产化和优质化;要使农业生产更加规模化,规模化是农业生产的有效途径,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已经形成势不可挡的趋势。

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要大力宣传环境保护,普及生态可持续化的知识,增强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在制定经济政策和社会发展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将开发与保护有机结合确保有效保护自然环境,不对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村繁荣发展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布与实施提高农村发展水平政策,从根本上加速农村发展;加大农村教育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平衡城乡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多为农民开展培训讲座或教育,用可视化的手段让农民具体直观地了解到什么样的手段及其方式能够高效合理的发展农业,不走弯路。鼓励和扶持企业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帮助,利用现代经济管理方法,科学地对农业产品进行一系列的经营,使其联结成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结合农业的信息化,有效地管理农业经济发展及其产业发展。

大力发展农业科技,以高效的科技水平作为农业发展最强有力的后盾和基础。加强农业方面的科研投入,同时,为发展农业科技水平的机构和部门提供一定的扶持和优惠政策,发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1] 孔祥智. 农业现代化国情教育读本[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5.

[2] 骆江玲,杨明. 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再解析[J]. 农业考古,2011(3):71-73.

[3] 梅方权.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和战略选择[J]. 调研世界,1999 (11):3-5,7.

[4] 蒋和平,辛岭.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J]. 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12(6):25-27.

[5] 赵景阳, 郭艳红, 米庆华.广义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与评价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 (1):28-31,46.

[6] 倪惠. 新时期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合肥:安徽农业大学, 2012.

[7] 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课题组. 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 调研世界, 2012(7):41-47.

[8] 沈琦, 胡资骏. 我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模型:基于聚类和因子分析法[J]. 农业经济, 2012(5):3-5.

[9] 陈锡文. 中国农业发展形势及面临的挑战(一)[J]. 黑龙江粮食, 2015(1):14-16.

[10] 吕珂, 徐世艳, 杜鹃, 等.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6 (34):212-214.

[11] 谭爱花,李万明,谢芳.我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 25(10):7-14.

2017-07-16

福建农林大学数学建模实训室(111ZS1503)

吴喜连(1995—),女,福建宁德人,2014级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生,E-mail:wu.xilian@qq.com。

姜 永(1964—),男,福建龙岩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数学建模,E-mail: fafujy@fafu.edu.cn。

文献著录格式:吴喜连,张岚冰,姜永. 农业现代化评价及实证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12):2279-2281,2284.

10.16178/j.issn.0528-9017.20171260

F303.3

A

0528-9017(2017)12-2279-03

张 韵)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现代化农业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抉择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