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防治化学农药减量控害技术

2018-01-05 08:03陈银凤陈夕军康晓霞周奋启董红刚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化学农药生物农药粉剂

陈银凤,张 云,陈夕军*,康晓霞,耿 跃,周奋启,董红刚

(1.扬州市邗江区农作物技术推广中心,江苏 扬州 225000; 2.扬州大学 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水稻病虫害防治化学农药减量控害技术

陈银凤1,张 云2,陈夕军2*,康晓霞1,耿 跃1,周奋启1,董红刚1

(1.扬州市邗江区农作物技术推广中心,江苏 扬州 225000; 2.扬州大学 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在水稻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通过合理减少用药次数与用药剂量,利用生防菌剂替换化学农药等手段,研究减量控害技术。结果表明,根据田间病虫测报情况施药,可以减少用药2.5次,减少化学农药施用量 900~1 350 g·hm-2,对水稻产量无极显著影响。若在4次用药的基础上,每次将常规药量减少25%,对田间防效亦无极显著影响,但减少50%后影响极显著。在4次用药过程中,其中1~2次利用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使用,对水稻病虫害一样能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产量无极显著影响。

病虫害防治; 化学农药; 减量控害技术; 水稻

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达3 000万hm2,约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1/3,稻谷产量约占粮食总产量的45%[1]。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在220万hm2左右,约占全省粮食种植面积的40%,产量占全省粮食总产的55%以上[2]。近年来,随着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纵卷叶螟和飞虱等病虫害连续多年重发,严重威胁着江苏水稻的生产[3-5]。

全球范围内,因有害生物(病、虫、草)造成的作物产量损失约占35%[6]。化学农药防治因其快速、高效、低成本、易操作等特点而成为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最主要方式。但大量使用化学药剂的副作用也日见突出,环境污染、农药残留、病菌与害虫的抗药性以及害虫的再度猖獗等问题都对化学药剂发出了挑战[2]。安全、高效的病虫害防控技术受到各国的关注和重视[3]。农业部在2006年召开的全国植保植检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重要理念,并于2015年颁布了《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为贯彻绿色植保理念和执行农药零增长方案,经3年的试验和实践表明,优化药剂组合、推广高效病虫害防控技术、综合利用各种非化学防治手段,可有效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促进粮食安全生产、保障粮食丰产丰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于2013—2015年在扬州市邗江区连续进行3年,在连片的田块实施。水稻品种2013—2014年为推广品种扬粳4227,2015年为推广品种南粳9108。

供试药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5%井冈·戊唑醇悬浮剂(江苏华农生物化学有限公司)、0.1%阿维·苏可湿性粉剂(江苏东宝农化股份有限公司)、11%井·已唑可湿性粉剂(湖北天泽农生物工程有限公司)、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江苏省农药研究所)、10%稻腾悬浮剂和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悬浮剂(美国杜邦公司)、6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江苏丰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2%井冈·苯醚甲可湿性粉剂和27%噻呋·戊唑醇悬乳剂(江苏省溧阳中南化工有限公司)、50%吡蚜·异丙威可湿性粉剂(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武汉科诺生物农药有限公司)、20%甲维·毒乳油和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山东省济宁通达化工有限公司)、90%杀虫单可溶性粉剂(湖南大方农化有限公司)、18%杀虫双水剂(安徽华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6%低聚糖素水剂(江西田友生华公司)、12.5%氟环唑(欧博)悬浮剂(德国巴斯夫化工(中国)有限公司)、5.7%甲维盐水分散粒剂(郑州德民欣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40 g·L-1噻呋酰胺悬乳剂(浙江博仕达作物科技有限公司)、24%井冈霉素A水剂(武汉科诺生物农药有限公司)、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江苏长青农化股份有限公司)、33%阿维·抑食肼可湿性粉剂(江苏省南京惠宇农化有限公司)、75%戊唑醇·嘧菌酯水分散粒剂(美国世科姆公司)、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美国陶氏益农中国有限公司)、25%吡蚜·噻虫嗪可湿性粉剂(南京科维邦农药有限公司)、40%氟环·稻瘟灵乳油(江苏华农生物化学有限公司)。

1.2 处理设计

试验均为大区试验,不设重复。种植方式均为机插秧,于每年5月20日左右播种,播种量为60 kg·hm-2,除防病治虫外,肥水等管理措施按常规方式进行。

1.2.1 化学农药减频使用试验

于2013—2014年,连续2年在相邻水稻田,设立减量用药区、常规用药区和不用药处理区(CK)各处理面积3.33 hm2,开展对比试验。减量用药区所用药剂品种及剂量为邗江区植保站据田间调查病虫发生情况后,商量确定,每年用药4次,2013年7月18日用25%吡蚜酮300 g·hm-2+15%井冈·戊唑醇750 mL·hm-2+0.1%阿维·苏1 500 g·hm-2,8月4日用11%井·已唑900 g·hm-2+25%噻嗪酮900 g·hm-2+10%稻腾450 mL·hm-2,8月30日用20%氯虫苯甲酰胺150 mL·hm-2+60%烯啶虫胺75 g·hm-2+12%井冈·苯醚甲600 g·hm-2,9月5日用50%吡蚜·异丙威825 g·hm-2;2014年用药4次,7月21日用60%烯啶虫胺75 g·hm-2+6%低聚糖素150 g·hm-2+12.5%氟环唑(欧博)450 mL·hm-2+5.7%甲维盐225 g·hm-2,8月11日用240 g·L-1噻呋酰胺150 mL·hm-2+24%井冈霉素A 450 mL·hm-2+20%三环唑1 125 g·hm-2+25%吡蚜酮300 g·hm-2+33%阿维·抑食肼900 g·hm-2,8月25日用75%戊唑醇·嘧菌酯75 g·hm-2+27%噻呋·戊唑醇300 mL·hm-2+20%三环唑1 125 g·hm-2,9月1日用24%甲氧虫酰肼150 mL·hm-2+10%阿维·氟酰胺225 mL·hm-2+25%吡蚜·噻虫嗪135 g·hm-2+40%氟环·稻瘟灵120 mL·hm-2+24%井冈霉素A 225 mL·hm-2。常规用药区每年用药6.5次,所用药剂为农户依据多年种植经验,自行到农药经销商处购买,根据农民用药经验或习惯使用剂量,2013年为10%吡虫啉、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5%噻嗪酮、14.1%甲维·毒、30%毒死蜱、90%杀虫单和25%杀虫双等;2014年为20%三环唑、40%氟环·稻瘟灵、10%吡虫啉、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5%噻嗪酮、14.1%甲维·毒、30%毒死蜱、90%杀虫单和25%杀虫双等。对照区从秧苗栽插直至收获未使用任何杀虫剂和杀菌剂。

1.2.2 化学农药减量使用试验

2015年在相同药剂组合和均使用4次的基础上,设立常规用药量、减量25%、减量50%处理和不施药对照(CK),各处理面积667 m2。常规用药量处理分别于7月22日用27%噻呋·戊唑醇300 mL·hm-2+25%吡蚜·噻虫嗪135 g·hm-2+20%三环唑1 125 g·hm-2,8月7日用24%噻呋酰胺300 mL·hm-2+60%烯啶虫胺75 g·hm-2+33%阿维·抑食肼900 g·hm-2,8月25日用12.5%氟环唑675 mL·hm-2+24%甲氧虫酰肼300 g·hm-2+40%氟环稻瘟灵1 200 mL·hm-2,9月2日用25%蚨虫胺300 g·hm-2+75%戊唑·嘧菌酯150 g·hm-2+20%氯虫苯甲酰胺150 mL·L-1。

1.2.3 生物农药替代使用试验

2015年在田间正常使用4次杀虫剂的情况下,对防治水稻纹枯病药剂进行生物农药替换,设5个处理:处理1,27%噻呋·戊唑醇300 mL·hm-2+24%噻呋酰胺300 mL·hm-2+12.5%氟环唑悬浮剂675 mL·hm-2+75%戊唑醇·嘧菌酯150 g·hm-2;处理2,24%噻呋酰胺300 mL+清水+12.5%氟环唑675 mL·hm-2+75%戊唑醇·嘧菌酯150 g·hm-2;处理3,6%低聚糖素300 g·hm-2+24%噻呋酰胺300 mL·hm-2+12.5%氟环唑悬浮剂675 mL·hm-2+75%戊唑醇·嘧菌酯150 g·hm-2;处理4,6%低聚糖素300 g·hm-2+24%噻呋酰胺300 mL·hm-2+24%井冈霉素A 450 mL·hm-2+75%戊唑醇·嘧菌酯150 g·hm-2;处理5,清水对照(CK)。各处理面积667 m2,施药时间分别为7月22日、8月7日、8月25日和9月2日。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1.3.1 产量

收获时对3个试验的产量进行测定。各处理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4 m2,割取所有稻株,测定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计算实际产量。

1.3.2 对病虫害的防效

化学农药减量使用试验于第4次施药后7、15 d和收获期对飞虱、稻纵卷叶螟、穗稻瘟、纹枯病的防效进行调查。生物农药替代使用试验于每次施药后7、15 d对纹枯病的防效进行调查。

稻飞虱防效的测定。采用平行跳跃法调查虫口数,每块田查5点,每点5穴,共25穴,据虫口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效。

对稻纵卷叶螟防效的测定。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调查卷叶数及活虫数,每点5穴,查卷叶数、残留活虫数。计算卷叶率、杀虫效果和保叶效果。

水稻纹枯病防效的测定。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相连5穴,共25穴,记录总株数、病株数和病级数。病株严重度分级标准:0级,全株无病;1级,第4叶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以剑叶为第1片叶);3级,第3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5级,第2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7级,剑叶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9级,全株发病,提早枯死。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稻瘟病防效的测定。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相连5穴,共25穴,记载总穗数、病穗数和病级数。病穗严重度分级标准:0级,无病;1级,个别枝梗发病,每穗损失在5%以下;2级,1/3枝梗发病,每穗损失20%左右;3级,穗颈或主轴发病,谷粒半饱,每穗损失50%左右;4级,穗颈发病,瘪谷多,每穗损失70%左右;5级:穗颈发病成白穗,每穗损失90%左右。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1.4 数据统计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软件DPS V6.55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据田间病虫情况优化农药施用组合可实现农药减频施用

表1表明,在2013年和2014年2年的水稻生长季节中,农民常规用药频次平均为6.5次,施药总量分别为7 875、8 160 g·hm-2,防治成本分别为2 625、2 709元·hm-2。减频施药区可比常规施药区在一个生长季节中少施药2.5次,减少农药施用量900~1 350 g·hm-2,降低防治成本675元·hm-2左右,且对水稻产量无极显著影响。

表1 不同施药频次水稻田用药量、成本及水稻产量表现

注:同列数据后无相同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其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表2~4同。

2.2 同一药剂组合不同施药量对水稻病虫害防效和产量有显著影响

表2表明,在常规用药剂量基础上减量 25%,除对稻瘟病防效极显著低于常规用药组外,对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效仅略有降低,差异并不显著;且水稻产量无极显著影响(表3)。当用药量减至常规药量的 50% 时,水稻产量极显著下降,但仍极显著高于不施药对照。

表2 同一药剂组合不同施药量对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效表现

表3 同一药剂组合不同施药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2.3 生物农药替换部分化学农药不影响各药剂组合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

表4表明,全程不施用杀菌剂的对照,其病指和产量与几个处理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第4次用药后7 d 对照病指为其他几个处理病指的4.5~8.9倍;药后15 d 为4.4~8.0倍,产量则分别下降了 6.5%~10.5%,说明病害的防治非常重要。处理1对纹枯病的防效及产量与处理3、4无极显著差异,但极显著高于处理2;若少用1次药剂,则综合防效下降,产量也会降低 3.1%~4.3%。说明在整个水稻生育期中,4次用药是防治水稻病害的最佳频次,在4次用药中, 1~2次使用生物农药代替化学农药,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且对纹枯病防效不降低,有利于水稻的高产优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表4 不同药剂组合对纹枯病防效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化学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是以规范化病虫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为基础,通过优化策略、优选高效低毒化学农药、优先生物防控等关键技术组装集成而来[7]。近年来,为了追求产量,我国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一直居高不下,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农产品不安全等社会事件。为在保护粮食丰产的基础上实现优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减量使用化学农药迫在眉睫。农业部于2015年3月18日印发了关于《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俗称“双减”。本试验结果表明,在测报基础上实行科学的用药,可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并保证粮食的丰产丰收。

在本试验过程中,病虫害发生程度均为中等,若遇大发生年份,结果是否会相同仍需进一步验证,且此试验中生物农药替换化学农药仅为1~2次,能否更多次数甚至全部使用生物农药,仍需继续试验。

[1] 王艳青. 近年来中国水稻病虫害发生及趋势分析 [J].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22(2): 343-347.

[2] 杜永林, 张巫军, 吴晓然, 等.江苏省水稻产量时空变化特征 [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4, 37(5): 7-12.

[3] 何重, 陈涛, 张亚东, 等. 江苏部分粳稻品种和品系中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和Pi-b的基因型分析 [J]. 江苏农业学报, 2014, 30(5): 454-458.

[4] 刘栋, 朱凤. 近年江苏高产水稻褐飞虱发生特点及其防控 [J]. 中国植保导刊, 2014, 34(6): 26-28.

[5] 毕超. 江苏省发布2017年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 [J]. 农化市场十日讯, 2017(4): 4-6.

[6] POPP J, PETÖ K, NAGY J. Pesticide productivity and food security[J]. A review Agronom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13, 33: 243-255.

[7] 杨荣明. 稻麦化学农药减量控害技术 [J]. 农家致富, 2015(10): 34-35.

2017-10-15

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现代农业)项目(BE2015342);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SXGC(2014)200]

陈银凤(1974—),女,江苏扬州人,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作物病虫害测报与防治研究工作,E-mail:295672917@qq.com。

陈夕军(1974—),男,博士,从事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控研究工作,E-mail:xjchen@yzu.edu.cn。

文献著录格式:陈银凤,张云,陈夕军,等. 水稻病虫害防治化学农药减量控害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12):2231-2234.

10.16178/j.issn.0528-9017.20171246

S435

B

0528-9017(2017)12-2231-04

张才德)

猜你喜欢
化学农药生物农药粉剂
日本计划到2050年将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半
粉剂灭巢法毒杀红火蚁
生物农药防治有机蔬菜病虫害的高效技术简析
猪缺锌患皮炎咋治
猪缺锌性皮炎的诊治
化学农药协同增效实现使用量零增长 省植保站组员参加国家』化学农药协同增效关键技术
2025年全球生物农药市场规模将达到95亿美金
化学农药对农业环境的污染与防治
上海国际生物农药与微生物肥料发酵技术展览会
2015中国植保市场生物农药畅销品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