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冠军魏香颖:逐梦人到造梦者

2018-01-04 12:00夭夭
当代工人 2018年18期
关键词:阜新体校金牌

夭夭

排排的楼房拔地而起,块块稻浪金黄四溢,屋檐下的鸟儿欢快地“谈论”清晨美景。

可秋雨非要搅乱乡村的美丽,摆出泥泞湿滑的黄土路、棋布星罗的坑坑洼洼,有意刁难。魏香颖却不退却,屏气凝神紧盯前方,车子像摇曳的垂柳,在路中轻盈地前行,握着方向盘的手心却已汗水涔涔。

从一个村到另一个村,从这个学校到那个学校,一天500公里的疾驰,再加上不时的顛簸,早已让她的胃翻江倒海。前方就是内蒙古地界,只要能选到练举重的好苗子,再来一段500公里,也都是值得的。

这就是魏香颖,无论是世界冠军,还是冠军制造者,深到骨子里的,从未改变。

没有谁天生就会跑,以举重闻名世界的魏香颖也不例外。相反,儿时的她竟是一个严重的哮喘病患者。

魏香颖出生在阜新市伊吗图庄家店石桥子村的普通家庭,“4岁时得了严重的哮喘,哭的时候会犯病,快走一步都容易喘不上来气,爸妈带我四处看病也治不好,瘦得皮包骨。”长期被病痛折磨的魏香颖是家里、班里最瘦小的,6年小学更是在父亲的脊背上“走完”上下学的山路。

好不容易熬到初中。一天学校来了一位神秘人,让同学们又蹦又跳后,从中挑选几位纷纷送出小卡片。得知收到卡片的同学可以去体校学习,魏香颖既羡慕又失落,觉得自己不仅拖累了家,还与活泼健康的班级格格不入。

接连几天,上学都没了精神气,在母亲的一再追问下,她才吐露想去体校的想法。“我就想让自己的身体变强壮。”看着魏香颖憋得通红却异常坚定的脸颊,母亲同意了,第二天就带她来到体校。13岁的魏香颖,如愿成为阜新举重队一员,开始离家住校的生活。

体能的增加是和训练量成正比的,这注定魏香颖的体校生活并不好过。

“哮喘缠身,让我每跑完一圈,整个呼吸道像要炸开一样的疼,疼得让我以为会死掉,或是因为怕死而偷跑回家。”但魏香颖没有,因为身体还没强壮,不能放弃。

于是,她自己加码训练强度,即使每天脸都是青紫色,也不停下脚步。“去的时候我跑不过任何人,集训3个月下来,任何人跑不过我。”

不知道何时,魏香颖突然就不喘了,体能越来越好,专项技术也越来越好。半年后,她被银鹰体协举重队选中;一年后,又加入到辽宁举重队。

当时辽宁队里有5位世界举重冠军,他们自带光环地站在魏香颖身边,一同训练。那一刻,哮喘好后仍训练的迷茫烟消云散,14岁的魏香颖突然找到人生的方向:要和他们一样成为世界冠军!

从此训练有了“攀比”之心。冠军们刻苦,魏香颖要更刻苦;冠军们举起杠铃一次,她就举起10次;大家去吃饭,她在训练;大家去睡觉,她还在训练……1993年,16岁的魏香颖凭刻苦换来的实力,以预赛第六名的成绩参加第七届全运会。

赛前,举重队到朝鲜参加友谊赛。举重前地板上要撒很多防滑的松香,当时朝鲜没有松香,魏香颖试举时,突然脚下一滑直接跪到地板上,半月板撕裂,疼得撕心裂肺,立马被送回北京进行半月板切除手术。

全运会马上就开赛了,面对人生第一次参加大赛的机会,魏香颖觉得无论能不能恢复、成绩如何,都不能当逃兵,必须参赛。在高强度的康复集训后,魏香颖在满场惊讶的眼神中,一瘸一拐进了赛场,最终获得总成绩第十名的成绩。

魏香颖并不满意这样的成绩,因为离梦想太遥远。

回国后,魏香颖没有参加任何比赛,拼命训练,打基础、学技巧、看录像回放研究对手。养精蓄锐一年多,1995年,全国举重锦标赛开赛,魏香颖终于在83公斤级比赛中拿到了第二名,获得参加亚洲锦标赛的资格,并成功入选国家队。

不幸又发生了。在临去韩国参加亚洲举重锦标赛的前3天,魏香颖突然食物中毒。怕药中的成分不能通过兴奋剂检测,只能硬挺着不吃药、不打针。哪怕在前往韩国的飞机上,她还不停去厕所,导致严重脱水,体重急剧下降。

因为国际比赛级别改变,魏香颖需要参加83公斤以上级比赛,体重也须在83.1公斤以上。可赛前称重显示只有78公斤,怎么办?

来不及多想,站在体重秤上的魏香颖,抱着壶往肚子里灌水,足足灌进去12斤多,还要保证不能吐、不能去厕所。当裁判做出“OK”手势时,一肚子水像喷泉一样涌了出来,在场的裁判和工作人员无一幸免。

随后2小时,魏香颖演绎了医学上最惨烈的“上吐下泻”,但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遭了这么多罪,不能白来一趟。

当大家都认为她不能比赛时,魏香颖登场了。她系紧腰带,手擦镁粉,脚踩松香,怒吼一声,第一次试举105公斤,成功!第二次试举108.5公斤,成功!获得抓举第一名,总成绩第一名。

“在异国他乡,国歌奏响,祖国国旗因我而飘扬,那种感觉,再美的描述都显得苍白。”

魏香颖终于迈出了第一步,也离梦想越来越近。1996年世界举重锦标赛抓举、总成绩获得两项世界冠军,且两项破世界纪录……职业生涯中,获得国际比赛、国内比赛26块金牌。

圆梦的背后,除了训练付出的血和汗,还有常人无法体会的情感割舍。

“作为运动员,状态、心态和技术一样非常重要。所以为了训练、比赛,每年只能回家一次,生活节奏都是教练说了算,服从是天职。”

1997年父亲患病,备赛的魏香颖全然不知。教练安排父亲在沈阳看完病,破例带父母到辽宁队探望,父亲见到魏香颖立马就哭了。“我父亲一句话都不说就是哭,教练告诉我父亲没事,吃点儿药养养就好了,我信了,接着安心备赛。晋级全运会选拔赛后,教练破天荒给我放几天假回家,我还觉得占便宜了特高兴。”

到家后才知道,父亲已是肝癌晚期。“真以为这辈子再也见不到你了……”父亲虚弱地说了很多,魏香颖摸着父亲骨瘦如柴的手泪流不止,“想把这些年挣的钱都给他看病,用世上最好的药救活他,让他和往常一样看我拿金牌,得一块金牌就请亲朋好友喝一回酒。”

短暂停留后,魏香颖不舍又不得不归队备赛。结果没隔几天,就接到妹妹的电话:“爸爸好像快不行了。”

背着教练和队员,魏香颖连夜从沈阳跑回阜新。还是晚了一步,进门时父亲已经去世。看到偷跑回来的魏香颖,亲属们忙拽着她劝她回去,“可我听不见他们在说什么,大脑一片空白,甚至忘了安慰我母亲。”

不知过了多久,辽宁队的领导、教练、队友都赶来了,他们流着泪硬是把魏香颖从父亲的遗体前,拽回车上拉回沈阳,只因她马上要代表中国去参加国际比赛。“对于运动员来说,情绪不能受任何影响。即使遭遇至亲离世,也没有权利参加葬礼,因为国家利益至高无上。”

1999年,带着26块国际、国内金牌的荣誉,以及没等到女子举重列入奥运会的遗憾,魏香颖因病退役,告别10年举重职业生涯。

退役后,魏香颖先在辽宁队工作,后因国家队和辽宁队信任,她带着5名队员前往国家队执教。那些年,魏香颖在国内女子举重教练行业已很有名气,很多国家、国内北京、浙江等地举重队都高薪聘请她任教。就在犹豫何去何从时,魏香颖决定回趟老家看看母亲。

冬天的辽西农村,刺骨的冷。站在家门口,看到抱着烧炕柴火的母亲接连被大风刮摔2次,她扔下行囊,含着泪跑过去接住柴火,和母亲说:“我不能让你再受苦了,以后我在哪儿就带你去哪儿。”

2002年,魏香颖辞去国家队职务,回到阜新,成为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回到阜新家乡执教的世界冠军。当时,阜新举重队在全省是倒数水平,不仅操场是土的,训练场也破旧不堪,手底下还没有一个学生,“成了光杆司令”。魏香颖笑称。

“放下金牌,忘记荣誉,从头再来。”在校对面租了一个单间安顿好后,魏香颖的回乡执教生涯正式开始。

起早贪黑地奔走在训练馆、教学楼和学生宿舍之间,学校几乎成了她的家。城里的家长舍不得孩子练举重,她就到村镇学校去选苗子。一个个学校地找,一个个学生地选,从天刚亮走到夜幕降临。每一个精挑细选来的都是她的心头肉,遇到条件不好的,自掏腰包供他们上体校。

“来体校前,有的孩子爱打架常给父母惹祸,有的不学习让老师失望,有的家庭贫困让同学瞧不起……到体校后,他们瞬间长大了,每天跟着我挥汗如雨地训练,想出人头地给父母争气,蜕变就是宝贵的收获。”到举重队学习,未来有4条路可以选:进辽宁队参加训练、去外省继续训练、达级可上大学、掌握技能直接就业。

在学生身上倾注的心血和时间,收到最好的回报,除了他们更加刻苦的训练,还有一声声亲切的“魏妈”。

今年7月的辽宁省省运会举重比赛上,魏香颖带领的11名运动员中9人夺冠,占全省举重金牌总数的半壁江山。学生下场后拿着金牌抱着魏香颖直哭,问她:“魏妈,我算不算有出息了?算不算给爸妈长脸了?”“你们不仅给父母长脸了,还给阜新长脸了。”那一刻,魏香颖很幸福。

回家乡16年来,魏香颖带领阜新举重队先后夺得辽宁省比赛金牌89枚,奖牌179枚,连续多年夺得辽宁省举重比赛团体冠军,并以金牌数、奖牌数和团体总分3个第一的辉煌战绩位居辽宁省首位,创造了阜新体育史上的奇迹。因此阜新举重队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举重高水平后備人才基地”。今年,她培养的2名队员还获得了全国举重冠军……

“成绩和荣誉很多,但还有一个梦想未能实现,终归不完满。”的确,没能成为奥运冠军是每一个运动员的遗憾。但幸运的是,魏香颖的奥运梦还在制造:努力为阜新培养出奥运冠军来。

猜你喜欢
阜新体校金牌
体校田径运动员运动损伤的有效防范策略探索
金牌搜笑王
走到十字路口的业余体校
加强原创意识加大对地方文化的发掘
有惊无险的金牌
孩子们的冠军梦
金牌搭档主持养成记
金牌礼物
能!
李岚清——阜新经济转型的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