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可
一、 “旧 读” 界 说
(一) 旧读的三个要素
目前所见最早较为完整给出“旧读”定义的,当推《王力古汉语字典》(以下简称《王力古汉语》)的凡例:“旧读指旧有的读音,一般符合反切演变规律,有历史根据,但与现代普通话的实际读音不合”;“又本有两音两义,今音合流,其中一音为旧读”。该字典中标注“旧读”的例子如:
坳ào(旧读āo)於交切,音凹……
“於交切”折合成現代普通话读音为平声的āo,而1985年发表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以下简称《审音表》)规定了“坳”统读为ào,āo在现代口语中不再通行。
又如:
三 1. sān苏甘切……
数目。《诗·魏风·硕鼠》:“~岁贯女,莫我肯顾。”
……
2. sān(旧读sàn)苏暂切……
副词。多次,再三。《论语·公冶长》:“季文子~思而后行。”
……
第二个音项的“苏暂切”折合成现代普通话读音为去声的sàn,而这个读音我们现在是不用的,“三思而后行”中的“三”一般仍读sān。这就是所谓的“本有两音两义,今音合流”。
我们知道,用今音拼读古代反切字音,一定会遇到与普通话通行读音相矛盾的例子,也就是何九盈(2013)在《〈广韵〉反切今读手册》(曹先擢,李青梅2013)的序言中所指出的“某些字的‘今音与通常所说的‘今音就有性质上的差异”。这一现象对研究语言文字学的人来说并不陌生,但大家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如何进行注音操作上面,因此何九盈(2013)说“这是一般人所未曾注意的一个很有理论意义的问题”,并继《王力古汉语》之后对“旧读”(“旧音”)的内涵又做了一次阐释:“曹〔先擢〕书的‘今音实则有两个内涵: 其中绝大部分‘今音与口头上正在使用的今音是一致的;有少量的‘今音在口头上并不存在,它是按反切折合出来的‘今音,是用北京语音系统对照出来的‘旧音。”
就目前语文辞书注音的实际来看,绝大多数注为“旧读×”的都与上述界定相吻合,即通过古代韵书反切折合出的音读。例如“惫”,有的地方标明“旧读bài”,源自《广韵》蒲拜切,折合今音为bài;又如“身无长物”的“长”,有的地方标明“旧读zhàng”,源自《广韵》直亮切,折合今音为zhàng……,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不是通过反切折合得到的“旧读×”的例子极其罕见,典型的是“癌”字。《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以下简称《现汉》)标注为:
癌ái(旧读yán)……
“癌”的“旧读”音并非源自古代韵书的反切,因为这个字是近代才出现的。它原本读yán,只是为了与“炎”区别开(如“胃癌”和“胃炎”)才改读ái。(陈会兵,朱良群,杨晨笛2015)尽管如此,这个yán的读音的确曾经存在过,亦可认为是“有历史根据”,并且也是符合北京语音系统的。
除了辞书中的标注以外,有些著作虽然也提到了“旧读”,但所给出的定义过于宽泛,没有道出其实质:
旧读指某词在历史上曾经使用过,而今已不再通行的语音形式。如“口吃”的“吃”,旧读为jī,“叶公好龙”的“叶”,旧读为shè,“暴露”的“暴”,旧读为pù。
(张普1994)
“旧读”与“今读”相对……“旧读”是曾经有过的读法……
(朱楚宏2015)
如果只将“旧读”照字面意义理解成“旧的读音”,那么就会造成使用上的混乱。一个表现是很多地方把普通话系统中已经消亡的入声字说成“旧读”[1],其源头可追溯至1932年出版的《国音常用字汇》。在开篇“本书的说明”中讲到北平音系中某些旧的入声字今读上声,与一般条例不合,是因为这些字在元代时已归入上声,“未变旧读之故”。然而,现在“旧读”毕竟已经有了定义。从术语规范的要求,以及辞书标注的实际来看,“旧读”“旧音”并非古代的读音,而是“有历史根据”“用北京语音系统对照出来”的供现代人读的音。入声字并不是现代普通话中的音类,所以不宜将其说成“旧读”。造成混乱的另一个表现是,有些地方把为使诗词押韵而临时改读的音说成“旧读”,例如“斜”读为xiá等[2]。实际上,“斜”是麻韵三等字,这组字在普通话中的韵母皆为ie或e,因此按照语音演变的规则,“斜”在现代汉语中的读音本来就是xié,读xié才是有历史依据且符合演变规律的,xiá则是临时改换成的一个读音。这种临时改换的读音同样不宜以“旧读”称说。
综上,“旧读”的定义可以概括为: 有历史根据(多为古代韵书反切)、与现代汉语通行读音不一致的普通话音系读音。为了避免对“旧读”望文生义,我们认为将它的三个要素提炼出来是有必要的,即“有历史根据”“现不通行”及“普通话音系”。
(二) 旧读、破读、古代多音字的关系——兼论旧读的三种成因
前述《王力古汉语》中提到旧读的一种情况是“本有两音两义,今音合流,其中一音为旧读”,这便引出了古代多音字与旧读关系的问题。而《古代汉语词典》(1998)凡例第十二条这样表述:
有的古书上注明为“破读”的音,现在一般字典辞书不作区别的,本词典也根据习惯读“本音”,但为了体现古代汉语词典的性质,让广大读者了解“破读”字在古书中的作用,在该词条注音之后或某一义项释义之前用括号注明“旧读某”。例如:
长物 chángwù(旧读zhàngwù)……
衣 yī① 上衣。……⑤ (旧读yì)穿衣服。……
虽然这里并没有说旧读仅指“破读”而言,但这样的表述方式比较容易让人将“破读”与“旧读”等同起来。
廖茂盛(2014)则认为:“旧读包括非破读音旧读和破读音旧读两大类”;“非破读音旧读因习惯误读、强制定音、口语音变等因素而产生;破读音旧读因语音合流而产生,它是指本有本音和破读音二音,二音对应二义,由于词义的演变、语音的发展变化,今二音在口语中基本合流,仅存一音,另一音(一般是破读音)成为旧读”。
以上界定似乎都不很清楚。实际上,我们认为这里涉及三个概念——旧读、破读及古代的多音字。关于旧读,前面已经解释得比较清楚了。而破读在我们看来不应等同于多音字。唐作藩(1979)将“破读”定义为:“一个字因意义或词性的不同而改变原来的读音(主要是改读声调),叫做‘破读或‘读破。”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用了“改变”的提法,实际上是表明这些不同的词义之间是有联系的,因此读音才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改变”,而不是一开始就有两个或几个完全不同的读音。一个字意义不同而读音有别的情况比较多见,而结合古代汉语教学与研究的实际来看,通常说的“破读”只限于那些意义上有联系的不同音项之间。例如“衣”做名词时读yī,做动词时读yì,都与“衣服”有关,我们会称这样的情况为破读。而“树叶”的“叶”读yè,“叶公好龙”的“叶”读shè,虽然也是一个字但意义不同,我们一般不会将这种情况称为破读。为了强调这种意义上的联系,我们也可以采取陈会兵(2008)的定义:“所谓破读音,是在古书注解中为了区别一个字的相互联系的不同含义而改变文字读音的语音现象。”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在古代的多音字中,有一部分各音项之间有着意义上的联系,即含有破读音的多音字。这其中有些已经进入到了现代汉语,成为现代汉语中的破读多音字(例如“好”“间”等),不属于旧读的范围;另一些含有破读音的多音字,其中一个音项(多为破读音)没有进入到现代汉语,而成了旧读音(例如“胜”“文”等,见图1 A类)。古代的多音字中,还有一部分是各音项之间没有意义上联系,被现代汉语强行“合流”成一音,其不通行的那个音项也成了旧读音(例如“哑”“叶”等,见图1 B类)。除这几种之外,也有些单音字(或多音字的某个音项),单纯由于语音的变化而造成了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读音和古代韵书切出的不一致,原先那个切出的读音就成了旧读音(例如“矿”“惫”等,见图1 C类)。也就是说,造成旧读现象的原因有三种: (A) 破读多音字的音项合流;(B) 非破读多音字的音项合流;(C) 单一音项的演变。
明确了上述关系,再看现有字表、词表或辞书中标注为“旧读×”的例子,属于古代传承下来的音切的都不外乎上述A、B、C三种情况。例如1963年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中那些标明了“旧读×”的字:
矿 kuàng(旧读gǒng)
朋比 péngbǐ(“比”旧读bì)
疲惫 píbèi(“惫”旧读bài)
胜任 shèngrèn(“不胜枚举、弱不胜衣”的“胜”也念shèng。“胜”旧读shēng。)
文过饰非 wén guò shì fēi(“文”舊读wèn)
闻人 wénrén(“声闻”的“闻”也念wén。“闻”旧读wèn。)
紊乱 wěnluàn(“紊”旧读wèn)
哑然失笑 yǎrán shī xiào(“哑”旧读è)
叶公好龙 Yègōng hào lóng(“叶”旧读shè)
注疏 zhùshū(“疏”旧读shù)
以上这10个标明了旧读音的字中,“比、胜、文、闻、疏”属于A类,“哑、叶”属于B类,“矿、惫、紊”属于C类。
二、 语文辞书对旧读的处理
限于时间和精力,这一部分我们仅取《王力古汉语》、《现汉》、《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以下简称《现规》)等三部辞书,它们分别面向不同的读者群体。这里将它们处理旧读音的情况提炼出来加以比较,并与《审音表》进行对比,找出其各自的特点及问题。
应当注意的是,辞书“标注了‘旧读”和“收录了旧读音项”是不同的。前者指的是在现代汉语读音后标注“旧读×”,后者则是直接将一个字标注为有历史依据而现在已不再通行的那个音。下文将注意区分这两种处理方式。
(一) 《王力古汉语》对旧读的处理
《王力古汉语》是一部面向较高水平学习者的古代汉语工具书。出于专业性的需要,为表明古代音切的读法,这部字典较多地标注了“旧读”,详见表1。该字典所标明的“旧读”例子,有将近一半在《审音表》中得到了体现。而无论是否出现在《审音表》中,前面提到的A、B、C三种类型里面,属于单一音项演变造成的旧读是最多的。由于破读多音字的音项合流而造成的旧读占了一定的比重,而由于非破读多音字的音项合流造成的旧读最少。
值得注意的是,该字典中有相当数量的字虽未标注“旧读”,但所采用的是旧读音项,详见表2。这类字多数是破读多音字,其中某一音项现今已不通行,但在古代汉语的实际教学中仍然可以见到,如“骑”“乘”“食”“王”等。也有的原本是非破读多音字,某一音项现在已不通行,例如“哑然失笑”的“哑”、“大相径庭”的“庭”和“唯唯诺诺”的“唯”。而“慨”“帧”等字,则是由于音项内部的读音演变造成的注音与通行读音不一致。所收录的这些旧读音项体现了该字典服务于古汉语教学的特点——尽可能多地展示出字音在区别字义方面的作用。
(二) 《现汉》《现规》对旧读的处理
这两部词典面向社会上的一般读者,以普及语言文字知识、规范语言使用现状为主要目的。它们标注“旧读”的数量要远远小于《王力古汉语》。其中《现汉》有46个字头被标注了旧读音,即:
癌、曝、惫、比、醭、长(长物)、嘲、乘(大/小乘)、臭(臭味相投)、从、大(大黄)、呆(呆板)、砥、婀、分(时分)、彗、蔧、教(使令)、疴、卝、矿、鄚、盟、娜、齐、骑、蠕、胜、听、庭(径庭)、唯、文、闻、溪、禧、行、荨、崖、哑、鞅、衣、屿、凿、综、筑(乐器)、筑(专名)
除以上加点的字外,其余30个字在《审音表》中都得到了体现,它们的旧读音项在《审音表》中已经被废弃,《现汉》将其标出,可能是为了便于读者了解它们的历史演变过程。这也表明,《现汉》在标注“旧读”时并没有贪多求全,而是一方面控制标注的数量,另一方面也尽量依照《审音表》选取那些需要标注的字。对于《审音表》没有加以限制的旧读音项,则较多地予以保留,例如:
妻 qì〈书〉把女子嫁给(某人)。
乘 shèng量 古代称四匹马拉的车一辆为一乘: 千~之国。
食 sì〈书〉拿东西给人吃。
王 wàng古代称君主有天下: ~天下。
衣 yì〈书〉穿(衣服);拿衣服给人穿: ~布衣|解衣~我。
雨 yù〈书〉下(雨、雪等): ~雪。
语 yù〈书〉告诉: 不以~人。
《现汉》收录这些音项,与提示“旧读”的目的是一致的——使读者在学习文言文时也能通过《现汉》查得它们的历史演变过程。
在契合《审音表》方面,《现规》做得更加彻底。该词典中,明确使用“旧读”加以称说的只有“长(长物)”“大(大黄)”“呆(呆板)”“房(阿房宫)”“期(期年)”“齐(合金)”“瞿(瞿然)”“胜(不胜)”“哑(哑然失笑)”“叶(叶公好龙)”“衣(衣锦还乡)”等11个字。且并非仅仅说明“旧读×”,而是在后面加上“统读×”或“今读×”,如:
期 qī……⑤ [名]〈文〉一周(年);一整(月)~年|~月。……义项⑤的“期”旧读jī,现统读qī。
【阿房宫】 ēfánggōng[名]秦代宫殿……“房”这里旧读páng,今读fáng。
另一方面,《现规》将大量提示用在了那些本有旧读音项而《审音表》规定了统读音的字上,提示中根本不提“旧读”的说法,只是告诉读者“统读×,不读×”,例如:
癌 ……统读ái,不读yán。
坳 ……统读ào,不读āo。
惫 ……统读bèi,不读bì。
播 ……统读bō,不读bó。
醭 ……统读bú,不读pú。
哺 ……统读bǔ,不读pǔ。
……
这样的提示共计60余组。
在遇到《审音表》没有加以限制的旧读音项时,《现规》则极少收录(收录的如“乘shèng”“食sì”)。这反映了该词典贯彻语言文字规范、服务现代语言生活的特点。
总之,《现汉》和《现规》都在相当程度上契合了《审音表》的规定及现实中的语言使用状况。对于那些《审音表》规定了统读音的字,二者都遵照规定予以注音,只不过前者有时会指明存在某旧读音,而后者则会提示不应按照其旧读音来读;对于《审音表》未加以限制的旧读音项,前者较多地予以保留,后者则保留得很少。这正体现了二者在定位方面的差异: 《现汉》体现了更多的历史性和传承性,以及对客观语言事实的承认;《现規》则更加注重对人们的语言使用加以规范。
(三) 存在的问题
从现有的调查结果来看,这几部辞书处理旧读问题时的闭合性都不是很理想,表现为处理旧读的规则不够明确和对用法相同的字处理不一致。
1. 规则不够明确
《王力古汉语》对一部分有旧读音的字采用了标注“旧读×”的处理方式,而对另一部分则直接给出旧读音项。我们认为更大的可能性并不在于编者觉得后一部分字的旧读音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存活,而在于不同编者所采取的评判标准有别。该字典的凡例中,除了“旧读”那条以外,还有一条是“今音与《广韵》、《集韵》反切不合的,视情况加注‘今读如某”,似乎和标注“旧读”(即给今音加注旧音)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如果以今音为基准,则表现为标注“旧读”;如果以旧音为基准,则表现为直接给出旧读音项,或者加注“今读”。在这个问题上,编者们可能没有完全达成一致,所以造成了整部字典的标注不统一。
《现汉》与《现规》自然是以现代汉语普通话为基准来进行注音的,并且都遵照了《审音表》,只有《审音表》未加以限制的字才有可能收录其旧读音项。但是一方面,《审音表》收录的字,它们并没有全部标注“旧读×”或给出读音方面的提示;另一方面,《审音表》未加以限制的旧读音项,两部词典收录的也并不全面且不尽相同。这或许也是出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考虑。
从辞书编纂角度出发,该如何确定哪些字应当标注“旧读”,哪些字应当设立旧读音项,仍然是需要我们探索的。
2. 对用法相同的字处理不一致
有时,在同一部辞书中,有相同用法的字并未得到一致的处理。这个问题应当是能够避免的。例如《王力古汉语》中的几处:
(1) 错 ……cuò(旧读cù)仓故切……通“措”。措置。……
措 ……cuò仓故切……安放。……施与,施行。……弃置。……
按: 后一条未标注“旧读cù”。
(2) 婀 ē(旧读ě)【婀娜】……
娿 ……ē(旧读ě)【娿娜】同“婀娜”。
妸 ……ě【妸娜】同“婀娜”。
按: 最后一条直接采用旧读音项,与另外两条不一致。
(3) 蜎 juān(旧读yuān)於缘切通“娟”……
娟 juān於缘切……
按: 后一条未标注“旧读yuān”。
又如《现汉》中的几处:
(1) 蔧 huì(旧读suì)见×页【王蔧】
王蔧 wánghuì……
按: 后一条未标注旧读音。
(2) 齐 qí……⑦ (旧读jì)指合金: 锰镍铜~。
齐 jì〈书〉① 调味品。② 合金(此义今多读qí)。
按: 前者已标注旧读音,后者又单立音项。
(3) 【径庭】 jìngtíng(旧读jìngtìng)……
【大相径庭】 dà xiāng jìngtíng……
按: 后一条未标注旧读音。
(4) 文 wén……B14 (旧读wèn)掩饰: ~过饰非。……
【文饰】 ① 文辞方面的修饰: 这段描写,~较少。② (旧读wènshì)掩饰(自己的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