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美莺 缪美琴 张少芳
[摘要] 目的 探讨手术室体位干预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该院收治的6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体位干预,研究组使用手术室体位干预,对比患者手术指标、不良情况出现几率及生活质量。 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期间及术后俯卧延续时间高于对照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不良情况出现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时采取手术室体位干预效果理想,有效延续俯卧时间,保证舒适度,减少不良情况出现几率,应在临床治疗中广泛使用。
[关键词] 手术室体位;玻璃体切割手术;糖尿病視网膜病变;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9(b)-0178-02
糖尿病患者继发病症状中,视网膜病变最为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高达40%左右,成为成年人致盲的主要疾病之一[1]。临床治疗中常使用玻璃体切割术进行干预治疗,该方案干预后患者需要面部朝下俯卧14~28 d,相关研究数据显示,术后俯卧体位患者成功率较高,是该手术方式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实际操作中患者因长时间俯卧易出现不适或抵触心理,从而俯卧体位依从性和实际符合率较低,以至于出现各种不良症状,影响患者预后。近年来护理干预受到各方广泛关注,手术过程中增加手术室体位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依从性,保证患者治疗效果,该院在对2017年1—12月在该院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6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加强手术室体位干预,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6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66例患者均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确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纳入标准:知情同意该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文件,首次采取手术干预。排除标准:使用其他方案干预或存在手术治疗史的患者,存在精神系统障碍患者,患者合并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以及肢体功能障碍无法满足俯卧体位的患者。依照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其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55.3±5.5)岁,糖尿病病程3~10年,平均病程(6.5±0.5)年,研究组33例,其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25~77岁,平均年龄(55.5±5.0)岁,糖尿病病程3~10年,平均病程(6.5±0.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行常规体位护理。胸前垫放小软枕,减少对于身体其他部位的压力,指导患者左右变换支撑点,大小便或活动时均采取面部朝下步行方式。
1.2.2 研究组 行手术室体位。手术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宣教,告知患者手术室体位优势,另外对其进行针对性指导,告知患者术后保持俯卧体位重要意义,怎样保持俯卧体位,持续时间及具体方式,示范性指导患者进行学习,具体方式首先患者面部向下平躺于床上,额头部位垫一小枕头,患者保持呼吸通畅,胸部、肩部均需垫好软枕,压力均匀分散至各个部位,对于错误动作及时给予纠正,术前学会俯卧体位[3]。术后护理中应该保持俯卧体位,如果患者长时间保持同一位置可能会出现肩部、颈部疼痛酸胀等情况,告知患者家属及时给予热敷,不得大力摇晃或捶打患者肩颈部,另外在俯卧过程中需学会体位或者姿势更换,左右或者胸腹交替,及时对其体位进行规范化纠正,督导患者保持俯卧体位。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各阶段俯卧持续时间,舒适度评分采取问卷调查,总分100分,70分以上表示舒适度较高。另外记录患者出现肩颈部不适、烦躁、四肢麻木、失眠以及腰酸背痛等俯卧位不良症状出现情况,使用生活质量评分对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价,量表共四大项内容,其中社会功能、躯体能力、角色功能以及认知能力方面,每项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舒适度对比
研究组手术期间及术后俯卧延续时间高于对照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情况出现几率对比
研究组术后不良情况出现几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后往往需要填充硅油或者惰性气体,因气体质量较轻很容易在后期恢复过程中借助向上浮动的压力或者材料自身表面张力将视网膜病变部位加以修复,从而保证视网膜复位的最终效果[4]。而灌注材料自身具备较为特殊的特性,手术后借助压力向高位移动才能确保手术效果,手术后使用手术室体位具有重要意义[5]。
手术后患者必须满足8 h/d以上,并维持30~50 d待视网膜修复较为稳定后方可恢复正常体位,该次研究显示,研究组患者手术期间及术后俯卧延续时间高于对照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充分表明手术室体位干预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舒适度,确保其俯卧依从性,延长俯卧时间,保证患者术后恢复阶段的生活质量[6]。研究数据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采取手术室体位患者肩颈部不适、烦躁、四肢麻木、失眠以及腰酸背痛等俯卧位不良症状出现几率明显减少,研究数据显示,研究组术后不良情况出现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时采取手术室体位干预效果理想,有效延续俯卧时间,保证舒适度,减少不良情况出现几率,应在临床治疗中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 徐黎平,蒋旭.体位干预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20):76-78.
[2] 沈雯,蒋自培,俞振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护理干预研究[J].现代实用医学,2017,29(9):1233-1235.
[3] 蒋文峰,刘莉.玻璃体切除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33):243-244.
[4] 杨楠.临床护理路径在玻璃体联合切割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13(3):337-339.
[5] 杨丽, 王琴.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围术期焦虑、抑郁及影响因素[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6, 24(1):152-154.
[6] 龙婷, 陈佳, 杜磊,等. 雷珠单抗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J]. 眼科新进展, 2017, 37(12):1182-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