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凤云
[摘要] 目的 探究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从该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抽选出300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采用数字分配法将这3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常规心电图诊断,而观察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动态心电图诊断,对比这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 观察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診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等情况诊断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对比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诊断效果与常规心电图诊断效果相比较,其诊断准确性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诊断结果,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冠心病;2型糖尿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
[中图分类号] R541.4;R58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9(b)-0026-02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饮食习惯发生巨大的改变,越来越多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疾病,从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显著提升,这些疾病严重危害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增加临床死亡率。冠心病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影响患者心脏正常功能。该疾病不仅威胁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同时也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严重的负担,为了能够提高冠心病患者的诊断效果,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尽量控制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的预后治疗水平[1]。在该文中,针对该院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2糖尿病患者展开研究,分析不同的心电图在其中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在该院接受治疗的300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300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150例)。纳入标准:所有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临床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均知晓并自愿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恶性肿瘤患者、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服用洋地黄等药物影响心电图ST段患者、其他心脏疾病患者、肝肾功能不全者、静息心电图左心室肥厚患者。
对照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中,男性83例、女性67例,年龄区间在58~78岁,平均年龄为(70.3±4.6)岁;观察组男、女性患者各为85例、65例;年龄范围在57~79岁,年龄平均值(70.6±4.5)岁。比较上述两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数据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常规心电图监测,使用麦迪克斯心电工作站,连续记录患者的心电图。在患者入院治疗停药3 d后,对其进行检测,注意病房环境温湿度差不宜过大,减少环境对心电图造成影响。同时心电图机应当远离病床以及其他电器,避免产生干扰[2]。
观察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测,选择TLC4000动态心电图仪对患者进行24 h持续性动态监测。监测过程中,嘱咐患者适当进行运动,注意监测当天不可洗澡,皮肤应始终保持干燥,运动量不宜过大,减少出汗。24 h以后,将记录盒拆卸,与计算机相连接,将所得结果进行分析诊断[3]。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律失常、心肌缺血诊断情况。常规心律失常诊断标准:参考冠心病症状发作时的临床症状、特点、终点等情况进行综合诊断;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诊断标准:心电图ST段出现≥1.0 min的明显位移,出现至少2次心肌缺血,间隔时间为:1 min。
1.4 统计方法
所有上述数据均进行准确核对和录入后,带入SPSS 23.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处理分析。将两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准确率、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情况均视为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对比
在观察组患者中,150例患者准确诊断例数为132例,诊断准确率为88.00%;而对照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准确诊断73.33%,组间数据对比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44 8,P=0.001 2)。
2.2 两组患者心肌缺血心电图诊断情况对比
观察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肌缺血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患者情况
观察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等情况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相关报道显示,2017年我国人口中60周岁以上人口为24 090万人,占据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人口数为15 831万人,占据总人口的11.4%。当一个地区老年人口数占据总人口的10%或65岁人口占据总人口的7%,意味着该地区处于老年化社会[4]。很明显,我国早已步入老年化社会,老年人群的健康问题也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由于老年人机体各项功能逐渐下降,加之老年人喜静不好动、饮食营养水平较高等原因,极易发生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疾病,这些疾病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提高临床诊断、治疗、预防效果,保障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控制疾病发生、病情进展,是临床上值得探讨的话题之一[5]。
心电图作为临床上诊断、筛查冠心病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有效观察、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情况,对于胸痛、心慌等临床表现患者以及其他怀疑存在心脏疾病人群,均可以采用常规心电图进行诊断,以确定患者病情。常规心电图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科学可行等优点,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对于一些特殊变化能够准确作出判断,并给予诊断治疗。但是常规心电图诊断效果受到时间影响,仅仅反映出患者1 min内心脏病变情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因为时间限制从而出现漏诊。这是因为大部分心脏疾病患者其发病过程属于间歇式,不易通过1 min检查结果而得出判断。导致很多存在心脏疾病患者阳性率下降,影响患者治疗[6]。
随着当前我国冠心病患者数目不断增加,冠心病诊断效果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疾病诊治。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不同的是,动态心电图能够持续性对患者心脏进行监控,分析心脏日常活动情况,并连续性记录,能够有效反映出患者是否存在其他心脏疾病。该诊断方式能够长期、动态记录患者心电变化情况。而且随着现代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动态心电图记录盒已经取得较高的诊断水平,能够起到抗干扰的效果,可以有效完整记录心电波形,更好的让医生进行判断,记录盒的质量大大提高,为冠心病患者诊断提供了更佳选择。
在该次研究中,观察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后,诊断准确率大于常规心电图,而且对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情况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有助于提高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诊断阳性率,诊断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建议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群.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应用于冠心病缺血及心律失常诊断的临床价值比较[J].当代医学,2017,23(21):151-153.
[2] 谢金玉, 黄颖.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 37(2):340-342.
[3] 张雅.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对比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11):114-115.
[4] 何柳,石文惠.人口老龄化对中国人群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的影响[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6,20(2):121-124.
[5] 杨法,苏明兰.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诊断价值的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13):51-53.
[6] 劉莉.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诊断[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7):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