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摆脱模式化写作?

2018-01-04 10:19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模式化木炭背篓

程杨同学

老师评价我们的作文没有个性的思考,都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怎么才能跳出这种早已根深蒂固的写作“模式”呢?

张付奇老师

(石家庄市第八十一中学教师,石家庄市青年拔尖技术人才)

摆脱模式化写作的愿望就是一种求新求异、勇于创新的精神。创新不仅仅是文章形式的创新,更主要的是思想观念的更新,需要的是一种与众不同的视角或观点。以《老子和儿子在1976和2003》为例,大部分同学在写两代人的故事时,往往喜欢诉说自己与父母的矛盾,行文通常的套路是“与父母有了矛盾一某件事成了冲突的导火索一父母做了某事突然使我醒悟一感慨父母的伟大”。这样写不但难有特色,而且很容易流于肤浅。而本文作者采用了交叉片段的写作手法,在对比中展示着两代人的少年生活。第一人称的叙述,让人更直观地感受着两代人成长的差异以及由此形成的对某些问题的不同看法,文章的主题自然生成。这也是一种真实的行文过程,没有常见的“套路”,跳脱出僵硬的创作模式。

范文示例

老子和儿子在1976和2003 贾莹

1976年老子15岁。

2003年儿子15岁。

以两代人的视角来组织文段,形式上很是新颖,并且也将两代人生活经历的对比非常自然地展示出来。

A1

1976年的春天,天气暖得早,田野里一片葱绿,那是返青的冬小麦。太阳暖融融的,我家院子里听不到鸡的叫声了,那是因为爹在外面挣了钱,一高兴就把鸡给杀了。我吃到了久违的鸡肉,感到浑身都是劲。

A2

2003年初,天气开始变暖。我的压岁钱已经在网吧里挥霍得差不多了。我的QQ号被盗,所以只好玩游戏。快开学了,寒假作业还有一大堆,我准备找楼上的哥儿们帮个忙。上周买了周杰伦的新专辑《叶惠美》,奇特的曲子伴着念经似的歌词,真是越听越好听。

B1

我和几个弟兄去半山腰的山洞里打扑克,但不赌钱,都没钱。有时候忘了回去吃饭,就有大人们提着木棍往洞口这边走,而我们将书包一扔就往山上跑,踩了好些庄稼,很心疼。我已经挨了好几顿打了。日子一天天混过去,转眼到了秋天,地里的苞谷、黄豆都已经成熟,农民们都兴奋地忙碌起来,我也帮家里干了些农活。

B2

熬过了暑假就是初三了,我继续学吉他,手指上的茧子越来越厚,可我却感觉不到痛,我喜欢这个。我妈也不怎么唠叨了,说只要我不惹事就行。秋天是个很奇特的季节,一直都是蓝得透明的天和柔和的阳光。我常背着吉他去那片白桦林。我坐在林子里,边看天边弹吉他。白桦叶随风唰唰飘落,我指间流出的音乐也在风中飘转。

C1

这年的冬天格外冷。学校组织学生去山里背木炭,要走近40里的山路,来回得8个多小时。半夜4点多鐘我就起床,妈妈帮我热好头天晚上特意留的剩饭,热乎乎的面片下肚,马上驱走了寒意,然后带上一天的干粮和背篓就上路了。当我到达目的地时,已有几个早到的同学在往背篓里装木炭。我们又累又饿,想吃点干粮,却发现馒头已经冻得很硬,只好在炭火边烤了一会儿,才吃了下去。回去的时候因为背着很重的木炭,又要急着赶路,也顾不得再去吃又冷又硬的馒头。回到家里已经是筋疲力尽,由于饿过了劲儿,也不想吃饭,我只想好好睡一觉。

作者不谈抱怨,不下过多结论,单纯展示着两代人在相同的季节里不同的生活状态、不同的成长轨迹,自然而然反映出时代的差距。

C2

十一月,天冻得让人握不住车把。我走在街上,突然觉得这个寒气逼人的城市很陌生。周围来来往往的人都在忙自己的事,谁也不愿意多说一句话。寒冷过后,稀稀疏疏地下了一场雪。那天晚上,我骑着车在一条陌生的街上莫名地停下。雪在霓虹灯下很好看。突然,我听到不远处传来军训的口令,若隐若现。我想离开,去另一个地方,我已经决定了。十二月初,我被父母送到了一所武警学校,在那里我开始了忙碌而安静的生活。我开始意识到了什么,是该好好想想了。

写在后头的话:

直接将两代人的生活以类似日记的形式用第一人称的角度叙写出来,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两代人成长历程的异同,加深了文章的理性色彩。

老子说:年轻时有一段日子真是苦不堪言,然而终会苦尽甘来,只有奋斗了才会有收获。

儿子说:冗长的青春,有许多说不出的苦闷和寂寞,但当有一天真的长大时,又感觉到青春年华的珍贵和它特有的美。

(第一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初赛一等奖作品。原文有删减)

猜你喜欢
模式化木炭背篓
黄牛背篓
透气感
白嘴角马的背篓
背篓 外一首
背篓人家
欧式城堡——木炭与色彩的碰撞
“模式化”报道背后捉“活鱼”——浅析如何从政务活动中挖掘有价值的新闻
玉米高产模式化栽培技术
成公绥赋作的模式化与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