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诗词吟诵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在高校人文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高校大学生人格教育也较多采用诗词吟诵大赛。诗词吟诵大赛通过创设适宜的情境,在经典诗词吟诵中,不仅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古典文化知识,熏陶大学生的诗词修养,还可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诗词吟诵 地方高校 人格教育 情境化
一、人格教育在高校大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人才需求面临更高要求,人格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人们共同关注的议题。尤其是大学生的人格教育问题更是凸显出来。由于长期以来的家庭教育和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家长和学校更多注重智力的培养,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和智力水平的提高,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轻视道德素质的培养,较少进行人格教育,造成了普遍中小学生存在人格发展不全面不健康的不良现象。由于过于强调应试、升学以及其他方面等因素,中小学生人格教育的短板还没有显现出来,当进入大学之后,远离家乡父母,需要学会人际交往,面临自我管理、自我成才时,健全的人格、稳定的心理、良好的修养就在这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更加凸显了大学生人格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吴启迪先生云:“人格是教育的根本。高校人格教育既要倡导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中的人格行为,如同情、友谊、责任、毅力等,又应该加强诚信、独立、创新、敬业、自律等现代人格行为的培养,这是现代人安身立命、待人处世、适应社会挑战的重要方面。”[1]
然而,在一些大学的教育中,大学生的人格教育还处于起步或摸索阶段,滞后于大学的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相较人格培养,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也通常更重视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科学文化素质、道德素质以及身体素质。正如雅克·德洛尔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高的报告中提出:“目前教育青年人的方式,对于青年人的训练,人们接受的大量信息,这一切都有助于人格的分裂。为从事某种内容分得很细或者某种效率不高的工作而进行的训练过高地评估了提高技术才能的重要性而损害了其他更有人性的品质。”[2](P195-196)
尤其在地方性高校中,由于学生在高中阶段的成绩处于中等阶段,再加上高考中的发挥一般,因而选择就读二本地方院校大多不是他们心仪的选择,他们进校后普遍存在心理状态不稳定,心态较为低落,大多有自卑失望的心绪流露出来,部分同学存有将就、得过且过的想法,甚至还有同学想破罐子破摔。自卑感、挫折感以及失落感的强烈,对于大学人才培养和教育是极其不利的,因此,在地方高校大学教育中,如何开展人格教育也就尤其重要了。人文教育可以很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加大人文教育的力度就是培养大学生人格中卓有成效的方式之一。“人文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传统文化、传统思想的讲授和传输,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和心理认同中,自觉吸收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体验中自我调整和自我修为的能力,从而提高人文素养,形成健康的人格,起到良好的人格教育效果。”[3](P52)
二、诗词吟诵在地方高校人格教育的重要作用
诗词吟诵是人文教育中重要的内容,通过经典诗词的吟诵,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古典文化知识,熏陶他们的诗词修养,还可以在诗词吟诵中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古典诗词是阐释古人心灵的文学艺术,古代作家通过圆熟的诗词艺术技巧,按照严格的韵律要求,用精炼的语言、真挚的情感与传神的意象高度集中展示古人的生活内容与精神世界。
“诗言志”“词抒情”的特点,所以适合传情达意。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诗人生活的文學样式,它饱含着作者的情感的想象,语言讲求精炼,同时又富有很强的形象性,并且还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富于音乐美,也尤为适合吟诵。正如文学评论家何其芳先生所言:“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和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词与诗同样都是属于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着直接的关系。长期以来,广大词家在词作中结合自身生世、社会遭际以及审美志趣,无论是婉约派还是豪放派词人都倾注了自己丰富的情感,使得词的抒情性更强也更真。婉约派词作虽然风格婉转柔美,内容侧重儿女柔情,但其音律谐婉,语言圆润绮丽,感情缠绵悱恻。豪放派词作则是视野广阔,气象恢弘,感情慷慨,风格豪迈。由此可见,无论婉约派词作还是豪放派词作都非常适合吟诵。
吟诵是我国传统的诵读诗词和文章朗读的方法,它是通过声调的抑扬顿挫,辅助肢体语言的有效配合,将诗词优美的意境、饱满的情感以及丰美的意象,在有声的空间展示出来。诗词吟诵可谓文字与音乐有机结合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是诗词意境、情感外化的重要展现形式之一。诗词吟诵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古代诗乐舞三位一体。在周代,吟诵诗歌就已经成为当时官办学校的必修课程之一。我国古代北方第一部民歌总集《诗经》中的每首诗都是可以入乐诵读吟唱的。《墨子·公孟》曰:“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意味着《诗经》三百余篇都是可以是合乐颂读、吟唱、歌舞的。而作为南方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不仅具有鲜明的地方巫祝祭祀文化色彩,同时其诗句节奏舒缓,抒情性强,也尤为适合诵读。随着唐诗、宋词的发展,更多诗词作品适合入乐吟唱。这也使得诗词吟诵成为一门富有艺术美感的综合性表演形式,不仅可以让我们更为深入地鉴赏古代经典诗词作品,还可以让读者在吟诵中直观地意会古典诗词作品的情感和意境。
诗词吟诵如此重要,然而由于诸多缘由,“其音乐鲜有乐谱留存于世,资料甚为匮乏。而今,会吟诵者少之又少,并且大都年逾古稀,吟诵艺术陷入了濒危的困境。而在我国邻邦,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和地区至今还保存着吟诵汉诗的传统。”[4](P106)许多专家学者逐渐意识到诗词吟诵的重要性,他们不仅积极呼吁教育界和社会人士关注重视诗词吟诵,并且他们还在理论与实践中努力恢复传统吟诵方法,如“20世纪3、40年代,唐文治、夏丐尊、叶圣陶、朱自清、吴世昌、黄仲苏等一批学者积极努力恢复传统吟诵方法;1925年,赵元任先生录制了6首诗词吟诵调,1969年又录制了李白《静夜思》、张继《枫桥夜泊》、贺知章《回乡偶书》等5首吟诵调,……”[4](P106)通过学者与教育人士的积极努力,诗词吟诵逐渐在国家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广大校园和社会舞台表演中都采用诗词吟诵就是最好的明证。
三、诗词吟诵大赛在地方高校大学生人格教育中的情境化运用
诗词吟诵大赛在高校已经逐渐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内容和议程。从校园文化艺术节到诗歌协会主题,从“五四”青年节庆祝到迎新和毕业晚会,诗词吟诵的节目成为许多高校文化活动的保留经典。一些学生在吟诵大赛中参赛,通过对诗词内涵的感知理解,对意境的加深领会,以及诗词感情的把握融注,在与诗词作者精神共鸣中不断完善自我人格,效果十分明显。更为可贵的是,广大观众在观看欣赏舞台上诗词吟诵大赛选手融情于景的深情表演,在诗词吟诵大赛营造的良好氛围与创设的适宜情境中,自觉地受到了人格教育,体验到情感震撼,让心灵在诗词意境中获得升华。由此可见诗词吟诵大赛在地方高校大学生人格教育中的重要性。
为了让诗词吟诵大赛更好地发挥地方高校大学生人格教育的作用,真正发挥文化诗词熏陶与精神洗礼的作用,这就需要很好地创设诗词吟诵大赛的情境,将人格教育中的情境化运用合理得当,否则适得其反。诗词吟诵大赛中常见以下不当之处。如舞台背景的选取不得当,造成不搭的效果;吟诵表演中选取的伴奏音乐不当,影响诗词吟诵的效果;选手的道具、服装、发型、鞋子如果添加了太多的流行元素,显得与传统文化很不协调,创设的情境就会不伦不类。选手的音质条件与吟诵的诗词情感不一致,就会出现笑场的情况。上述所言都是不当的情境创设,不利于校园文化建设,不利于大学生人格教育。“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熏陶,可以增强大学生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兴趣,促进自身的思想观点、心理素质、价值取向及思维方式的改变,不断丰富自身的内涵。”[5](P254)
由于诗词吟诵不是为了复古,而是为了感受诗词的美;吟诵也不是表演,它是诗词内涵感情的再次外化。为了更好地起到人文熏陶与人格教育潜移默化的良好效果。因此在情境化的创设中,应注意:第一,应根据选手的形象气质,选取相应风格的诗词作品。一般的女性在吟诵慷慨激昂的诗词时,普遍存在又氣力不够,气场不足的问题,因此在选择作品时就尽量避免勉为其难的情形出现;第二,伴奏的音乐曲调也应与诗词作品的风格意蕴内涵保持一致。从而增强吟诵的感染力。第三,为了良好情境的创设效果。舞台背景应精美,选取效果相对好的显示屏配上动漫音画,从而在观众在唯美的古代诗词背景中,情不自禁地进入诗词意境中,获得美的享受,接受人格教育与精神洗礼。第四,选手服装、发饰以及鞋子尽量与选取作品作者的时代背景一致,从而引领观众进入传统文化的氛围中。第五,吟诵注意情感与细节,尤其要注意抑扬顿挫的转化,在情感的真切传递中,带给观众传统文化的声色的享受。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湖南省教育厅教改项目“基于人格教育的地方高校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研究”。)
注释:
[1]吴启迪:《成才,先写好“人”》,文汇报(第一版),2001年11月14日。
[2]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3]周玉华:《在古典诗词悲情共鸣中渗透大学生面对挫折的人格教育》,湖南科技学院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
[4]吉颖颖:《古典诗词的吟诵与吟唱》,黄河之声,2009年,第20期。
[5]李鹏,宋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人格教育》,学理论,2009年,第2期。
(周玉华 湖南永州 湖南科技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425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