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舜祁+陈黎明
蒋介石戎马一生,早年赴日本学习军事,并加入中国同盟会。回国后反抗清朝,两度北伐,中原大战,围剿红军,抗击日军侵略等,他长期主政大陆和台湾,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国国民党总裁、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中华民国总统等职务。作为国民党当政时期的党、政、军主要领导人,他起用了很多人,其用人之道也备受关注。蒋介石用人含有浓重的封建思想和青洪帮那套江湖法则,强调个人恩怨,多任用有私人关系的人,尤其亲戚朋友。蒋介石是依靠“黄埔系”起家的,授衔的将领,主要来自“日本士官系”“保定系”“黄埔系”。在抗战胜利后,“黄埔系”势力达到了顶峰。蒋介石用人还讲究同乡渊源,“浙江帮”横亘整个国民党党、政、军、警、宪、特系统。军事系统有胡宗南、陈诚、汤恩伯等,掌握了国民党兵力最强、武器最先进的军队;特务系统有戴笠、毛人凤,整个特务系统就是浙江人的天下;党务系统有陈果夫、陈立夫兄弟。因此坊间有蒋介石用人唯“黄、浙、陆、一”(黄埔军校毕业,浙江人,陆军大学毕业,第一军出身)之说,还有如唯忠是用、任人唯亲、看相选人等说法。
毋庸置疑,在蒋介石所用人中,黄埔系、浙江人等的标签十分明显。蒋介石有浓厚的乡土观念,在浙江人中,尤其喜欢重用奉化人。本文以起用奉化乡人为例,来剖析一下蒋介石的用人之道。
近身人员多用溪口蒋家人
蒋介石的衣食住行都需要人来安排,他的近身人员安排什么样的人很要紧。蒋介石接受历史上反对派买通官邸服务人员行刺主人的教训,特别注意物色与他有血缘、地缘关系的家乡人或家族成员到官邸担任服务人员,重要岗位均是蒋家子弟,官邸中出现清一色的“蒋氏子弟兵”。其中有:
侍卫组长蒋孝先,是蒋介石族侄孙,曾任侍从室一处第三组组长,少将军衔,负责蒋的警卫工作。当时的一处主任兼侍卫长钱大钧,不过问警卫工作,蒋孝先是实际上的侍卫长。1936年12月,蒋孝先随蒋介石赴西安督张学良、杨虎城剿共,酿成“西安兵谏”。蒋介石被扣,蒋孝先被东北军枪杀,事后追赠他为陆军中将。
内务科长蒋孝镇(孝菊),蒋介石族侄孙,上校军衔,长期担任此职,负责蒋介石的生活起居,时刻不离蒋身。蒋在西安事变被拘后,第一个查询的人就是他——“蒋孝镇在哪里?”
侍从副官蒋国涛,蒋介石族侄,长期担任此职,陪蒋介石接待宾客,执行承上启下任务。离开侍从室后曾任师长、副军长等职,去台后以中将军衔退休。另一族侄蒋国祯,一度以上校衔担任此职。
其他如蒋介石的族侄蒋恒德、蒋恒祥、蒋富寿、蒋尧祥、蒋国祯、蒋国祚,族侄孙蒋祥庆、蒋孝杰、蒋富元、蒋祥元等,曾先后担任过蒋的侍卫官或近身保镖。其中蒋恒德升至少将高参,蒋孝杰亦以少将身份退休,蒋祥庆、蒋国祯为上校军衔。
甚至官邸会计、私人厨师、花工等也由蒋家人担任。像蒋介石的族侄孙蒋孝佐和蒋和畅长期担任官邸会计,负责掌管蒋介石的私人财务;族侄孙蒋小品,擅长烧蒋介石爱吃的鸡汁芋艿头等家乡菜,长期在官邸服务;族侄孙蒋丁祥,在蒋介石官邸莳花弄草,负责庭院绿化养护。
军政要职多现奉化人身影
蒋介石特别重视三个军政要职,就是军需署长、侍卫长、侍从秘书。军队是蒋介石的命根子,而军需又是军队的血脉,事关军队战斗力。侍卫长是负责蒋介石警卫工作的头目,事关自身安全。侍从秘书是蒋介石与之朝夕相处的机要人员,替蒋掌管文电,事关重大机密。因此,担任这三个职务的几乎是清一色的奉化人。蒋介石的黄埔系大将宋希濂说:“蒋介石用人的标准第一是亲戚,第二是同乡,第三是学生。而他真正给以军权的,主要还是亲戚和同乡。”
担任民国政府军需署长的周骏彦、俞飞鹏、朱孔阳均为奉化人。
周骏彦,字枕琴,奉化县城北门村人,蒋介石在奉化县城凤麓学堂读书时校长周骏声(枕棋)的胞弟,1905年官费进入日本警监学校,加入同盟会。1911年冬,蒋介石在陈英士幕下任沪军第五团团长,到宁波招募新兵,建立新兵指挥部,委周骏彦为军需科长。黄埔军校一成立,即召周骏彦往任军校军需部主任,以后又任东征军经理处长、两浙盐运使、浙江省府委员兼财政厅长。1934年起任国民政府军政部军需署署长,直至1940年病死任上。
俞飞鹏,字樵峰,奉化县城南门人。出身低微,父业念盘(道士之类术士),以替人念经养家糊口。其父在困難中把他培养到师范毕业,开始在中小学当过几年体育教师,后考入北京军需学校,从此改业军需。1911年冬,蒋介石到宁波招兵,经周骏彦引见,当了新兵指挥部军需科的科员,从此与蒋介石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俞飞鹏工作认真,办事能干,博得蒋介石的赏识和信任。1918年蒋介石到广东粤军任职,即召俞往任审计处长。迨黄埔军校创办,又委以军需部副主任之职,做周骏彦的副手。1925年参加东征,仍膺军需重任,并兼惠、潮、梅七属财政处长。1927年4月,任财政部江海关监督。1928年1月起任国民政府军政部军需署署长。1931年调任交通部次长。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后方勤务部部长,直到1945年才离开军需岗位,任交通部部长兼公路总局局长。1947年授上将军衔。俞飞鹏为蒋介石办军需有功,“文到部长、武到上将”,是蒋介石提携的奉化人中最为风光的一个。
朱孔阳,又名鹤年,号守梅,奉化县城东门人,是蒋介石在凤麓学堂读书时的知交。他继周骏彦、俞飞鹏之后出任黄埔军校军需部主任。北伐开始,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经理处副处长。1929年任国民政府军政部军需署副署长兼陆海空军总司令部经理处处长。1931年1月,继俞飞鹏之后任军需署长。他在任上发了财,在家乡大兴土木,建造当时奉化首屈一指的花园别墅“梅园”,又为其父朱虞廷造了一座气派非凡的坟墓,仅磨制一块墓碑,即耗费银元一千大洋。蒋介石察觉后,于1934年3月免去了他本兼各职,仍委周骏彦接任。以后朱孔阳只在地方任一些省府委员、银行董事之类的闲职,抗日战争期间死于永康。
先后担任过蒋介石正副侍卫长的奉化人共有六人。
首任侍卫长王世和,字忠淼,奉化葛竹村人。他是蒋介石母亲王采玉的族侄孙,叫蒋介石为“阿叔”。他的父亲王良鹤,早年曾在蒋介石身边当差。经王良鹤推荐,蒋介石把他带到广州当勤务兵,以后入黄埔军校一期受训。白天在队里学习,晚上睡在蒋介石寝室门口,说是“保护阿叔”,大得蒋的欢心。王世和参加东征北伐,屡受提拔,待北伐进军沪宁,已成了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上校警卫团长。1929年10月,蒋介石任王世和为侍卫长。1935年底,蒋介石曾以自己的侄孙蒋孝先取代王世和。1936年12月,蒋孝先在西安事变中被东北军枪杀,又把王世和叫回侍从室,直到1942年11月俞济时接任。
继任侍卫长俞济时,1904年出生于奉化城里朝东阊门,是俞飞鹏的堂侄,由俞飞鹏介绍,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受训,从此成为“天子门生”,受到重用。俞济时从1925年参加东征开始,历经两次北伐,到1931年一直在蒋介石的警卫部队任职,从排长升到少将旅长。1931年外放任88师师长,一直升到第十集团军中将副总司令。1942年11月调任蒋介石的侍卫长。1945年11月侍从室撤销,俞济时任国民政府军务局局长,实际上仍是蒋介石的侍卫长。到台湾后,蒋介石批示:“有关安全警卫工作仍由俞局长负责”,“今后出巡时,俞局长仍应随侍”。1956年蒋介石批准俞济时休养,宋美龄在传达时仍要俞济时照料官邸事务。此后俞济时每周到蒋介石官邸巡查两次。
副侍卫长竺培基,是蒋介石妹夫竺芝珊胞兄竺芝馨的儿子,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一直在蒋介石身边担任警卫工作。1932年蒋介石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正式成立委员长侍从室,竺培基任侍卫官。1936年西安事变,蒋介石从华清池越墙外逃,就是竺培基和蒋孝镇组成人墙,托他出墙的,因此官升两级,从少校而至上校。1937年9月任军事委员会特务旅第三团团长,1942年11月任侍卫长室一组组长,1946年1月任总统府军务局警卫室副主任,1948年5月任蒋介石的副侍卫长。到台湾后仍在蒋介石身边任警卫工作,直到1959年7月。竺培基担任蒋介石的警卫工作时间长达30余年之久。
副侍卫长吴中相,又名洪庆,奉化莼湖镇吴家埠村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1935年5月,从湖北保安11团团长调入侍从室,任侍从股上校股长。1936年8月调出侍从室,返部队任职。1947年晋升少将,曾任江苏南通师管区司令、14军副军长兼303师师长。1948年7月调入总统府,任蒋介石的副侍卫长。两个半月后又返回部队,任24军军长。
副侍卫长陈宗璀,又名阿谱、寒军,奉化裘村镇马头村人。1939年6月,考入中央军校第二分校17期步科,1941年6月毕业,历任国民党军排长、连长、营长。赴台湾后,于1961年以上校军衔调入士林官邸,历任蒋介石侍卫室内卫副主任、副侍卫长,台湾“国家安全局”副局长兼联合警卫安全指挥部副指挥官,在蒋介石、宋美龄、蒋经国身边担任侍卫工作长达26年之久,从上校升至中将,是奉化人中担任副侍卫长职务时间最长的一位。
副侍卫长卓子亚,又名建通,奉化松岙人,毕业于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5期炮科及台湾陆军指挥参谋大学。历任国民党陆军排、连、营、团长及指挥官等职。1966年7月调入蒋介石侍卫室,任外卫副主任,1968年7月改任内卫副主任,晋少将。1972年3月升任副侍卫长,1974年11月退休。担任蒋介石警卫工作8年多。卓子亚的父亲卓慈沛与蒋介石是凤麓学堂同学,卓慈沛的父亲80寿诞时,蒋介石曾亲题“乐善好施”匾额祝贺。
担任过蒋介石侍从秘书和机要室主任的奉化人共有12人。
张家瑞和毛思诚皆是蒋介石黄埔军校时期的秘书。张是凤麓学堂教师,毛是岩头村塾师,二人都是蒋介石的老师。毛以后又任北伐军总司令部秘书、文书科长。
陈舜耕,北伐到上海,任蒋介石秘书。他是蒋介石在凤麓学堂读书结拜兄弟陈杏佳之侄。蒋曾托他照看初到上海读书的蒋经国,又曾派他陪送陈洁如赴美。
陈舜耕之后担任蒋介石秘书的有:周骏彦的女婿溪口人胡启道、蒋介石的溪口世交毛庆祥、蒋介石孙氏舅父堂外甥汪日章、蒋介石义兄俞镇臣之子俞国华、周骏彦之孙周宏涛、蒋介石孙氏舅父之孙孙义宣、蒋介石王氏堂舅之孙王正谊、蒋介石的族侄孙蒋孝肃。
蒋介石的侍从室内还有一个机要室,常由侍从秘书兼任。长期担任主任职务的是毛庆祥。他是日本、法国留学生,1926年進入蒋介石的幕下,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机要秘书,1927年3月北伐军攻克南京后,辞职到浙江建设厅工作。1930年调任国民政府秘书、主席办公室秘书,1932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南昌行营(为蒋介石常驻南昌而设)办公厅机要室主任,仍兼蒋介石侍从秘书。1943年4月,蒋介石接受毛庆祥的建议,在侍从室设立机要组,任毛庆祥为中将组长。1945年底侍从室撤销,任国民政府参军处机要室主任。1948年5月蒋介石当选总统,毛庆祥任总统府机要室主任。蒋介石到台湾后,长期担任机要室主任的是奉化苕霅村人陈宗熙。他于1951年起,任蒋介石的机要室主任,直到1969年退休,长达18年。
用人重亲但不唯亲
由于蒋介石多用、重用奉化人,难免给人用人唯亲的看法。事实上,他在任用亲友时是有选择的,既重亲又不唯亲,也重才、重德、重貌,平庸无能、有不良嗜好和劣迹、长相不雅不正的人基本不用。
奉化跸驻村人宋孟果是蒋介石发妻毛福梅姐姐毛英梅的丈夫,在蒋介石当上南京政府领导人以后,他曾经跑到南京去找蒋,想谋个一官半职。蒋介石见面后,把他安排在一家宾馆住下,交给他一笔钱,叫他先在南京玩一玩,然后再谈工作。一个星期之后,蒋介石向宾馆打听,老板告诉他“这位贵宾未出宾馆大门一步”。蒋介石听后说:这样的人有什么用场好派呢?就劝说这位连襟回家继续去当农民。像蒋介石的亲表弟王良穆也比较平庸,蒋介石只给他当了一个武岭学校葛竹分校的副校长(校长蒋介石自兼),管几十个乡村小学生。而其堂表兄王震南、堂表侄王正谊则委以中将军法处长、少将机要秘书之职。
就实质性来说,蒋介石喜好任用乡里亲友、同學战友等,虽有重情重义的成分在,但更多的是为了其自身的安危和政治命运着想,这是他的根本利益,任何阻碍和影响这个利益的人都要被排除在外。孙鹤皋就是一例。蒋介石的萧王庙舅家、孙氏族人孙鹤皋与蒋介石是总角之交,又同在日本留学,堪称莫逆。回国后一起参加辛亥革命,同在上海交易所做生意,1926年跟随蒋介石北伐,曾任北伐军总司令部参事、湖北省财政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府委员(负责财政)、沪宁杭铁路局长、津浦铁路局局长等职。他办事干练,蒋介石母亲丧事、蒋与陈洁如结婚、蒋赴日本向宋母倪桂珍求允与宋美龄婚事及此后结婚事宜,均请孙鹤皋经办财务,可谓信任至极。但是,当蒋介石接到俞飞鹏密告——孙在津浦铁路局长任上账目不清和吸食鸦片,就免去了孙的职务,改调闲职。孙鹤皋也因此对政治失去兴趣,告病辞职,弃政从商。后他在经商中大获成功,在家乡青云村建长寿医院,资助奉北小学,筑剡江防洪堤高沙塘,造福桑梓,受里人赞扬。
任用人员喜欢面试
殿试是封建社会皇帝钦点状元的必有步骤。蒋介石在选用人员之前也喜欢面试对方,一来是看对方相貌,是不是顺眼,二来是考问对方,看看是不是聪明能干。
面试的问题,多种多样,大部分是拉家常的,诸如“你贵庚啊”“平时读什么书啊”“家里有哪些人”等等。蒋介石在接见面试人员时,一般总是表情平淡、态度随意的样子,但实际上是观察细致入微,看人入木三分。通常不过是三五分钟的时间,就可以从长相、气度、神态和答话内容上,去大致了解一个人,进而决定此人能不能赋予重任。对于察言观色这套传统的用人哲学,蒋介石很是相信和重视,且运用得心应手。
1924年春,蒋介石即将出任黄埔军校校长。当时,其葛竹堂表兄王良鹤前来说情,想托蒋介石把儿子王世和带在其身边做点事。当时蒋介石身边正好缺一个勤务兵。但蒋介石没有一口答应,有心要考一考王世和是否适合。当时已是春笋旺长时节,就叫王良鹤差儿子送一篮笋来。第二天,王世和衣冠整齐,提了一篮春笋,到丰镐房进见表叔蒋介石。见面后,蒋介石命王世和把盛笋的篮子挂到厨房的一只吊钩上去。钩高人矮,无法挂上。王世和不慌不忙,就近端来一条凳子,踏上去把篮子挂好,然后双脚下地,找来抹布,擦净凳子,放回原处。这一切做得有条不紊,干净利索,令蒋介石十分满意,当即通知他准备行李,同赴广州。以后获得重用。
面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可以观察一个人的品相。也因此,人的面相也影响任用。侍从室里曾经有个侍卫官,是蒋介石的子侄辈,聪明机灵,称职能干,唯长相不雅,眼睛特小,同事们送他一个绰号,叫“老鼠眼”。蒋介石听到后颇为不悦,感到身边有“老鼠”,不吉利,便叫来看,果然是贼眉鼠目的相貌,就找个理由,把他调出了侍从室。
综上所述,蒋介石的用人之道不外乎地缘、血缘、学缘。对此董必武在回忆文章中指出:“蒋和他的干部有三种关系”,即“亲戚关系”“同乡关系”“同学或部属关系”。
(责任编辑:刘跃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