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油大王”沈瑞洲

2018-01-04 22:03许文龙
钟山风雨 2017年5期
关键词:桐油药房无锡

许文龙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出现了很多商业大佬,人们尊称他们为大王。我们无锡人熟悉的是荣德生,公认的“面粉、棉纱大王”,其实还有许多全国知名的“大王”,如“桐油大王”沈瑞洲,他也是地地道道的无锡人,但大家对他知之甚少。时光飞驰,今年是沈瑞洲诞生120周年,笔者根据他亲朋好友的回忆文章及有关资料,整理此文,共同缅怀先辈,传承和宏扬他们的创业精神。

敢于打破陈规陋俗锐意革新

沈瑞洲,生于1887年9月20日,无锡雪浪镇方桥西村人,是无锡大族沈氏闪溪方桥支后裔,与无锡其他地方望族钱氏、许氏素有往来。清朝末年,因家境清贫,其父沈和生离开家乡无锡,到上海城南悦来桐油麻丝店当学徒,1899年在上海南市创办沈元来油行,并在无锡开办沈元吉冶坊。沈瑞洲16岁时,已长得很高大,讲话嗓门洪亮。他独自赴沪,在父亲开设的沈元来油行工作,19岁主持店务。不久,父亲因身体不支,便返回方桥老宅,即现在的“沈瑞洲故居”居住。故居里沈瑞洲遗物不多,前不久我获悉无锡酱排骨烹制技艺的市级非遗传承人张小平,喜欢收集无锡工商文化藏品,五六年前,他收集到“桐油大王”沈瑞洲的一对民国瓷碗,上面有“顺风商标”字样,下面是广告语:“本牌桐油之特点 油色透亮 度数准确 篓皮划一 渣脚剔净 足砠加重 化验纯洁 货真价实 色退回换”,落款是“上海沈元来油行敬赠”。

因长子沈瑞清英年早逝,沈和生便将上海的业务完全交给次子沈瑞洲打理。年轻时的沈瑞洲受新思想的影响,敢于破除陈规陋俗,对企业管理锐意革新。他主持店务不久,正值春节,那时上海厂商都流行农历正月初四祭拜“路头生日”,由老板带领全体员工向挂在墙上的“五路财神”磕头跪拜。而身材高大的沈瑞洲破旧俗立新风,在店墙上挂上大幅的孙中山遗像。他用洪亮的嗓门,叫大家整齐地站立在孙中山遗像前,带领职工向这位发动辛亥革命、推翻腐败的清政府的先辈,深深地三鞠躬。此外,他还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平时晚上他组织店员、学徒,学珠算、练书法,提高职员的业务水平。为了扩大市场,向海外发展,他用高薪聘请教师给职工上英文课,提高他们的外语水平。

为进一步开拓市场,沈瑞洲把经营桐油、苎麻等业务委托他人管理,然后亲自去浙江、湖南、湖北、苏北等地组织货源,并在浙江种植油桐、加工提炼。由于沈瑞洲不辞辛劳奔波江浙两地,江浙两省桐油市场全部被“沈元来油行”占领。为扩大出口,沈瑞洲扩建容量达50吨的圆形铁柜,进口了最新炼油设备,并聘请高级技术人员,还专门注册了“顺风牌”商标。油行所产“顺风牌”桐油色泽金黄透明,质量上乘,畅销长江两岸及山东、河北、天津等地,部分趸批售给上海各洋行。1934年起,开拓出口贸易,出口欧美南洋各国,驰誉海内外。他经营方法灵活,根据实际需要,逐步扩大经营范围。鉴于当时到上海购买桐油苎麻的外地客户,大多随船将当地棉花、大豆、蚕豆、菜籽、花生等农产品运来出售,为了方便顾客,他即代客销售,甚至直接到产棉区设立收购处,转运上海销售。其中大豆、蚕豆还出口欧洲。后来他又创办大生机器榨油厂、沈源吉冶坊等企业。除桐油外,他还首次将梓油向英商推销,获得成功。1937年秋,日军轰炸上海,制造了蓄意已久的八一三事变。沈瑞洲在南市的沈元来桐油号、仓库、房地产等被毁殆尽。由洋行老板介绍,沈瑞洲到法租界五马路买了三大间门面房,继续开张经营。为抵制日商,不与日商往来贸易。沈瑞洲曾多次回无锡家乡,因不愿向站岗日军鞠躬,他从不进出无锡城门。抗日战争时期,沈瑞洲捐巨资支持抗日前线军民,救济难民。太平洋战争后,日军进驻租界。因物资被日伪统制,完全停止了经营。直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沈瑞洲的工商企业逐步得到恢复发展,桐油继续出口欧美、南洋各国。他还同时扩建大生榨油二厂,开设沈元来薄荷工厂,业务迅速发展。他所经营的桐油不再出售给洋行,而是直接销往美国及欧洲国家,成为桐油、榨油、薄荷行业巨子,資金已积累百万元以上,被誉为“桐油大王”。

继承锡商重教传统资助教育事业

锡商历来有捐款办教育的传统,1903年“煤铁大王”周舜卿开办当时无锡第一所商业职校廷弼商业学堂。1905年华鸿模开办果育学堂。沈瑞洲也不例外,他一生热心资助教育事业。早在1935年10月,沈瑞洲捐巨资在家乡创办了沈氏小学,前后两进,为砖木结构的楼房,西、南两面临河。1936年2月正式上课,开设甲乙组两学级4个班,招收220多名学生,以使学生养成“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德及“智仁勇”三种革命精神为教育目标。

1937年夏,沈氏小学第一届高小学生毕业。为方便学生就近读初中,沈瑞洲又出资在沈氏小学旁建造了中学校舍——独栋民国建筑,呈条尺形,始创锡南中学(后与华庄中学合并,现为太湖高级中学),重金聘请教育界名流,如几何学家许莼舫等名师执教,还聘请燕京、清华大学教授钱穆、复旦大学教授施霖、私立无锡中学及工商中学校长钱孙卿、国民党军政部总务厅长军事众议院中将参谋虞典书等13人皆为锡南中学的校董。锡南中学的首任校长钱济华,也是13位校董之一。沈氏小学也随之成为锡南中学的附设小学。

为帮助优秀学子和贫寒子弟上学,沈瑞洲还在学校特设“清华瑞洲奖学金”,学业名列前茅者,毕业后还能够获得保荐赴上海等地工作的机会。那时能找到工作,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学生刻苦学习,蔚然成风。1937年,无锡地区遭受日机轰炸,正在建设中的校舍被迫停工,学校也被迫停课。为了使儿童不失学、教师不失业,不久小学部先行复学,暂时更名为溪南小学,与荣德生创办的溪北小学(公益小学)南北遥相呼应。直至1944年9月,沈氏小学校名才得以恢复。一年后,私立锡南中学也正式复校。

慕名想来锡南中学读书的外地学生为数不少,曾培养出一批国家栋梁之材,其中有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地质专家沈锡昌,上海工程化学设计院李懋星等。1954年,为进一步扩大学校规模,沈瑞洲又捐资12万元人民币,为当时的锡南中学建造了两座新的教学楼,共16间教室。因当时国内正处于抗美援朝胜利后的社会主义和平建设时期,故两座新教学楼分别被命名为“和平楼”和“建设楼”。1956年他又出资3万元,购地20亩,再建一所小学(后改为雪浪乡中心小学)。他还捐资兴办了上海光华补习学校和虹桥学校。endprint

热心为家乡贫苦百姓看病送药

父亲沈和生原来在上海打拼,工作极其辛劳。现在回到老家调养身体,忙惯的人突然闲下来,反而感到不习惯了。沈和生不仅身体日渐消瘦,脸色也不太好看。沈瑞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便和父亲促膝长谈,建议他在家闲着无事,可以开个诊所,为贫苦百姓看病抓药。医生的薪水和医药费由沈瑞洲自己支付。父子一拍即合,沈和生就在故居备弄西侧开了个诊所,请了几位医生,很快就开业了。周围乡镇农民闻知此事都拍手叫好,有了病都到这里来治疗。开业初期,不收诊费,只收挂号费。有的病人家庭贫困,就连挂号费也免了。起先,只有诊所,没有药房,配药是沈和生联系街上一家药房定点配的。过了两个月,有病人反映:这家定点药房配假药。沈和生听到这话,立即到自己联系的定点药房去询问,药房老板不仅一口否认,还十分傲慢地说:“你不信我,就自己开个药房给我看看。”沈和生听了,气得几乎晕过去。他咽不下这口气,决定在诊所备弄对面开个药房。他请老字号“同仁堂”老师傅帮助开个中药清单,另外向专做中药柜的工厂订制柜子,不到两个月,药房也开业了。因为没有假药,大家称它是“良心药房”。

深明大义支持新中国建设

1949年5月上海解放,沈瑞洲经营的工商企业在市人民政府领导下,继续经营出口业务。桐油出口仍然红火,积聚了大量外汇。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百废待兴,因建设需要外汇,1950—1951年,周恩来总理知悉上海“桐油大王”沈瑞洲外汇最多,即委托陈毅市长会同工商联主席向沈瑞洲商借外汇,沈瑞洲于1950年购买公债30万,1954年又购建设公债104万,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个人捐献飞机一架,当时成为报界热门新闻。1955年,他带头将沈元来油行的全部资金转入公私合营统益棉纺织厂,并同申新、永安等企业一起积极投资于公私合营安徽第一棉纺织厂。1956年在上海国际饭店,受到毛泽东亲自接见。沈瑞洲历任上海市第一至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执委、公私合营统益棉纺织厂董事会副董事长、上海市棉纺织公司联合董事会常务董事等职。

“文革”时期,沈瑞洲遭受冲击,其长期居住的上海别墅也未能逃过一劫。因长期在上海工作,他于1930年在岳阳路113号购置地块,建了一座英国乡村式花园别墅。别墅外观呈平面方形,略有凹凸,入口为一大平台,二层为红色木质百叶窗,白色水泥墙面,外露红色木构架,很是漂亮豪华。1966年“文革”时期遭受红卫兵抄家,沈瑞洲被扫地出门,屈居在约15平方米的小间里。小间的玻璃窗外有防盜铁丝网,不时有砖头石块砸过来,发出当当的声响。此时的沈瑞洲已年逾古稀。侄女钱小政代表妈妈来看望他,带了四个无锡水蜜桃,沈瑞洲高兴极了,连声说:“想不到还能吃到无锡水蜜桃。”知道侄女要上山下乡,他马上请人买了两双尼龙袜子送给她,又惭愧地说:“经济实在不行,只能这样了。”钱小政双手接过尼龙袜子,心头一阵酸楚,带着苦涩回到了无锡。1968年10月24日沈瑞洲因病去世,终年71岁。

“文革”结束后,—些冤假错案陆续得到平反。1979年12月11日上海市纺织工业局为沈瑞洲举行追悼大会,对其一生作出了很高的评价。

(责任编辑:武学沪)endprint

猜你喜欢
桐油药房无锡
无锡一棉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无锡公交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无锡
基于响应面法优化桐油脱色精制工艺的研究
溶剂挥发法制备聚砜包覆桐油自修复微胶囊
药房托管
陈勇:我不看好这样的药房托管
药房托管 好还是不好
药房托管动了谁的“奶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