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飚
不必谈“辐”色变
文/刘飚
辐射其实并非如大众想象的那么可怕。一方面,很多人由于对辐射的认知不全,产生了些误解,无疑是夸大了辐射的危害性。另一方面,人体有自我修复能力,对于小剂量、短时间的辐射,人体可以通过自身的代谢过程对受损伤的局部组织进行修复。所以,只要辐射在一定剂量范围内,人体完全是可以自我修复,将辐射排出体外。
再说医院的影像学检查,患者就更不必担心了。因为我国在医用辐射方面有相应的法规,在使用步骤、效率以及安全性等方面控制得当。一般来说,医用放射诊疗方面通常要符合三个原则,分别是:使用放射性诊疗设备所获得的利益要大于辐射带来的危害的正当原则;使用合理,辐射剂量尽可能低的最优化原则;对公众、工作人员等剂量进行严格限制的原则。
例如,拍一次X线胸片辐射的剂量大约为0.1~0.3毫西弗(辐射剂量单位);而CT检查因种类、检查部位不同,使用的辐射剂量水平也不一样,基本高于1毫西弗,如头颅CT大约为2毫西弗,胸部CT是8毫西弗。虽然CT检查使用的辐射剂量是X线检查的几倍,但都是在国家严格规定范围内,受检者不必过分担心。
辐射是一种自然现象,包括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两类情况。事实上,人类接触的射线80%以上为天然辐射,其余的多为无线电发射站、医疗及科研设备、日常家用电器等人造工具发出的辐射,这其中的绝大部分又是电磁辐射。电磁辐射对人体产生的损害及破坏较电离辐射少得多。而且,即使是电离辐射,只要每年人体吸收的电离辐射剂量在100毫西弗以下,对身体就不会有明显的伤害。
一般来说,只有当人体所处环境的电磁辐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或产生累积效应时,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可能诱发敏感器官的病变可能。
这里要特别提醒的是,虽然医用设备的辐射都控制在安全标准范围内,但是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必要的检查,而不能滥用检查。有患者过度担心身体,常要求各种检查都做,这也是不科学的。经常做不必要的检查,可能会吸收过量的辐射,反而导致疾病。除非临床诊断需要,一年做CT检查的次数最好不要超过两次。虽然超过此剂量限值并不意味着肯定有危害,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此范围内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