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传承 中国风韵

2018-01-04 02:18褚宏生
珠海 2017年11期
关键词:海派裁缝旗袍

褚宏生

文|薛珊 图|由采访对象提供

百年传承 中国风韵

褚宏生

文|薛珊 图|由采访对象提供

CHU HONGSHENG: HERITAGE OF HUNDRED YEARS, CHARM OF CHINESE CHEONGSAM

5月的上海已经入夏,小满将至,雨水逐渐多了起来。始建于1906年的外滩22号,作为上海万国建筑群中的最后一栋老建筑,华灯初上正是热闹非凡。于2012年重获新生的外滩22号,已经成为汇集全球高级定制品牌、时尚艺术盛宴的顶级会所式商业中心,被称为“东方巴黎”。从2015年4月起,每年如约而至的上海高级定制周都会在这里登场。有人说高级定制时装就像是一场梦一样,如梦如幻极富艺术性,又为服饰注入了生命。而每每在上海高级定制周亮相的瀚艺HANART,永远在讲述一个关于中国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梦。从《水墨中国》《本色中国》再到今年的《上海传奇》,旗袍美人的背影成为了外滩22号最曼妙的剪影,而这一切,与一位百岁老人密不可分。

百岁老人的旗袍生涯

用毕生力量,专于一技一艺,从事其职,完美其艺,这是大家对于匠人的定义。褚宏生,瀚艺HANART海派旗袍的掌舵人即是如此,这个从1933年开始进入旗袍裁缝行当的师傅,用传统技法做旗袍,一做就是八十多年。翻开褚宏生的履历“1918年出生,上海旗袍著名制作大师”几个字赫然入目,如今时光荏苒,喜爱旗袍的人依旧很多,但坚持用传统技法做旗袍的手艺人却越来越少。在这个凡事都追求快的时代,似乎只要慢一拍就会跟不上时代洪流,会被淘汰甚至失去话语权,但是褚宏生这位百岁老裁缝,每次亮相都能引领旗袍的风尚。

1936年夏天,那时褚宏生不过是一个年满18岁的小裁缝,从老家苏州吴江到上海拜当时赫赫有名的“朱顺兴裁缝店” 的头号裁缝朱汉章为师,也只不过三年的时间。这三年时间,正是旗袍发生着翻天覆地变化的时期,海派旗袍的概念正在生成,不同于过往旗袍的宽松,曲线美和西式风格日益凸显。或许正是受了新潮风尚的影响,又或许是慧根使然,18岁的褚宏生在为当时红极一时的女影星胡蝶做旗袍时,选择做一件与众不同的旗袍——法国进口的蕾丝,白色的半透视。虽然当时师傅不同意,褚宏生还是将这件融合了中国内敛与西方前卫两种风格的旗袍做了出来,并一举惊艳了上海。中国的第一位电影皇后胡蝶,身着将自己的气质展现得淋淋尽致的旗袍,成为了褚宏生最好的活广告。一时间,褚宏生成为了那个时代最负盛名的旗袍裁缝。

一生钟爱旗袍的张爱玲1944年写下“出名要趁早”风靡上海,褚宏生却是早早印证了这句话。在同一时期,褚宏生还曾为宋美龄、王光美、白杨等制作旗袍,杜月笙也是其忠实顾客。很多时候,大家以为手艺人是鲜少与人交流的存在,其实不然。褚宏生的拿手绝活——量体裁衣,最重要的一环就是与客人交流,不仅仅是要知道客人的身形尺寸,还需要了解客人的喜好、经常出席的场合、气质等等。在褚宏生看来,旗袍的精髓就在于对客人准确的把握。也正因为此,在多年后,曾让褚宏生为其全家定做新衣的杜月笙家族,哪怕是搬离上海,依旧会像个老友一样来看望他。这就是为什么手工制作的东西更能打动人心,更有质感。因为那是每一个手艺人生命中动人的故事,注入了他的体验和情感,而这种情感能打动的,也只有人和时光。

褚宏生亲眼见证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旗袍的风华年代,当时的上海是远东时尚之都,那时的旗袍虽然面料并非顶级,但那些设计、滚边、绣花的手艺,甚至小小的纽扣都精湛地保留着当时的匠人极其高超的技艺、对旗袍的理解及诉求经典的审美,今天的人们很难企及,只能通过那些曾经作为信息流通的月份牌,捕捉过往岁月里的时髦印记。而褚宏生更是成为了经历海派旗袍流行与再次复兴的“活辞典”,风靡华人世界的电影《花样年华》剧组,就曾专门向他取经,他也被媒体誉为“最后的上海裁缝”和“百年上海旗袍的传奇人物”。2015年,褚宏生在79年前为胡蝶制作的蕾丝旗袍,再次引起轰动,这次是在千里之外的美国。

镜花水月 归梦东方

作为中国女性的传统服装,旗袍可以展现女性的体态美,让女性体曲线充分显示出来,并透着沉着婉约的气质。大家对于旗袍的热衷,特别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情结,也是对自身美态的肯定和自信的表现,就凝聚在一针一线之间。褚宏生手下的旗袍将女性曲线美、体态美展现到极致,这位老人用针线制作精致旗袍,也交错了百年历史间的沧桑变化。

2015年5月,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为纪念亚洲艺术馆成立100周年,特举办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中国:镜花水月”特设专馆来展示中国旗袍之美,作为中国唯一受邀方,瀚艺HANART展示了褚宏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为黑白片影后胡蝶制作的蕾丝旗袍。主办方不但将旗袍置于显著位置,更是展示出当年的画报资料为那段辉煌的往事作了历史性注脚。还是那件让褚宏生一炮走红的旗袍,光阴流转,一件传奇的旗袍,解开一段尘封的往事。此去经年,改变的是岁月,不变的是对于匠心传承的认真。

褚宏生与瀚艺HANART的结缘,也是因为匠心。上世纪九十年代,周朱光偶识褚宏生,两人对于上海裁缝的品味与精神理念有着相同的认识,在上海创立了瀚艺HANART,秉持中西合璧的海派理念,坚持以手工缝制。2015年,对于瀚艺来说是忙碌的一年,除却亮相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国:镜花水月”》展览和2015上海高定时装周,还受邀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办了“百年旗袍与新中装”新品发布会及展览,引起业界及文化界的轰动;周朱光在佛罗伦萨“当西服遇见旗袍”论坛上主持“旗袍与时尚”分论坛活动,并作了“皇家工艺传承与旗袍时尚创新”主题演讲。在艺术领域的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对话中,瀚艺HANART向世界传递了对中国古典服饰文化的深刻领悟,并将其注入到海派旗袍的设计和制作中。

让褚宏生和周朱光欣慰的是,瀚艺HANART已经成为国内外高级定制中佼佼者。基本都是依赖好口碑来传播、用最好的材料加以细腻手工所完成的独一无二的作品,具有强大的力量。或许它并不是第一眼就抓住你,却如美酒般经久耐品,越来越有味道。正如手艺人们的人生,余味才是最耐人寻味的。

匠人老去 匠心不老

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一天,褚宏生收到了一件衣服,被告知客人无法前来,请他对照这件衣服做身旗袍,几个星期后,一件尺寸不差分毫的旗袍送到宋美龄的手上。而在现代,褚宏生为巩俐等明星制作旗袍。据传当时巩俐不能到现场量体裁衣,只由助理传送了一张照片给褚宏生。而作为最了解女性身体的裁缝,褚宏生只需一眼就能得知对方的三围,最后制作的成品也是赢得赞许无数。

褚宏生被公认最绝的手艺便是“量体裁衣”,他的眼睛就是标尺,无论顾客高矮胖瘦,一看身形便知尺寸,这个绝活,他的徒弟们也都习得一二。匠人老去,匠心长存。褚宏生承载了近一个世纪的花样年华,旗袍也是他一辈子都放不下的东西,这就是一个老匠人的执着和对自己坚持一辈子的事业的热爱。如今,他的徒弟们依然在传承着旗袍的手艺。

顾师傅的眼力就得到了褚宏生的真传,海派旗袍尤重量体,通常要测量人体的二十多个部位,腰节、腹围、臀围、开衩、袖口、胸围、前胸宽、后胸宽等等,直到今日,这些数字都还是以传统的皮尺进行衡量,不以公分而以尺寸记录。量体之后,是制版、裁剪、制扣,共计四个步骤,在褚宏生和他的徒弟手中,这些工序不再是刻板的工艺流程,是女人身上流动着的气韵,是含蓄与性感之间微妙而隐秘的平衡。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原始的旗袍扣子开始被拉链所代替,而再后来,许多店铺和工厂开始使用机器缝制旗袍,速度快了很多倍,旗袍开始实行量产。直至今日,上海已经没有一家服装厂,高额的人工成本让它们都迁移到外地。但不管时代如何改变,褚宏生和瀚艺都不为所动,仍然坚持手工制作。

在变与不变之间,这些兢兢业业的老裁缝们,又找到了可以延续旗袍生命的元素。他们在遵循传统手艺人技法的基础上,不断地改进,融入新的元素,让旗袍在发展传承之中紧跟时代潮流。在款式剪裁上面,加入新潮的元素,例如盘扣,根据面料、喜好来进行不同的设计,造型也因此变得丰富起来。上世纪三十年代,海派旗袍风靡之时,是因为当时女性追求独立自主,现如今,旗袍又迎来了新的浪潮,既要展现女性优美曲线,又要活动方便,既要端庄优雅,又要前卫时尚,因此长款短款、有袖无袖样式越来越丰富,可选择的面料也多种多样。褚宏生和徒弟曾采用牛仔布料为一位旅居法国的姑娘定制了一身旗袍,姑娘穿着牛仔旗袍,手上挎着名牌包,脚踏回力鞋走在巴黎街头引起很大轰动。

正如褚宏生的徒弟所说,热爱旗袍这一行,是因为总能在旗袍制作过程中学到新的东西,也只有这样的旗袍,才能耐得住岁月的洗礼,正如多年前,还是18岁的褚宏生坚持要做的那件蕾丝旗袍一样。一代又一代旗袍裁缝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灌注其中,什么是美的,什么是好的,全凭经验去表达,而使用者,用自己的五感去感受、去交流。美的物件,会有一种触手可及的生命质感直达心底,哪怕是岁月如歌,匠心依旧。

褚宏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凤旗袍制作技艺第二代传承人,从1933年开始学做旗袍,80多年间练就了精湛的技艺,旗袍已经深入他的内心,一针线,一裁剪,都能见识他的功力。如今,他已将技法传授给了徒弟们,此去经年,改变的是岁月,不变的是对于匠心的传承。

猜你喜欢
海派裁缝旗袍
融汇、重构、创新:论海派滑稽与海派艺术
当折翼蝴蝶遇上巧手裁缝
“海派”视域下的王芝泉武戏研究
我来说说旗袍美
海派剪纸
燕子是个小裁缝
海派《七侠五义》重现舞台
旗袍找不同
裁缝的竞争
巨人裁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