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烈士万里寻亲万里茶缘情

2018-01-04 08:59余发海
中国茶叶 2017年4期
关键词:烈士墓烈士亲人

□余发海

为烈士万里寻亲万里茶缘情

□余发海

引子

湖北赤壁市赵李桥镇羊楼洞村是古代万里茶道之源,是中国文化名村。近至国内的冀晋陕甘宁、新疆及内蒙古一带,远至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乃至东欧、中东茶商们,皆熟知羊楼洞之名茶。这里不仅是盛产名茶、茶楼林立的经济重镇,而且地势险要、层峦叠嶂,自古就是湘鄂赣边区的一个军事要塞,尘封着许多可歌可泣的英烈故事。特别是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有3100多名志愿军伤残战士,相继从前线运送到羊楼洞村的解放军第67野战医院接受救治,其中,142位伤员因伤势过重牺牲,就地安葬在羊楼洞村16组老营盘茶山上,这片烈士墓群叫做羊楼洞142位子弟兵烈士墓群。

岁月流逝,如今这里成为全国闻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永远纪念这些来自全国24省122县市,涉及31个军37师100多个团的子弟兵。为缅怀革命先烈,10多年来我四处奔波,为烈士寻亲万里行,发现了一个个烈士们的生前故后与羊楼洞的茶文化史和红色文史结缘的感人致深的故事。

一、为烈士寻亲以茶为礼,羊楼洞茶史引来晋商

在羊楼洞142位子弟兵烈士墓群第9排9号墓的碑文记载着:温秉仁烈士,山西介休县四区东村人,1952年1月入伍,任解放军第18兵团2营战士,1954年8月13日牺牲时23岁。

为了弄清温秉仁烈士的家乡是山西介休县的什么乡村,家中是否还有亲人?我首先通过山西介休县民政局查询烈士家乡现在的名称,然后给所涉村委会发函,请他们帮助寻找其亲人。

不久,介休民政局回复,温秉仁烈士的家乡是介休市义棠镇北村,该局历史没有收到有关温秉仁牺牲后的烈士证书。据悉:温秉仁烈士,1931年生,1952年1月入伍,5月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0军179师参加抗美援朝,1953年因战受伤送祖国后方的蒲圻县羊楼洞野战医院,1954年8月13日救治无效牺牲,时龄23岁。村里还有当时一起入伍参加抗美援朝的老战友谭宝森、谭文唤尚健在。他们回忆,当年温秉仁与他们在一个炮兵团,可打完仗回国退伍了,却不见温秉仁回来,一直下落不明。村干部把我的寻亲信转交给了温秉仁烈士年近八旬的弟弟温秉根,他阅信后得知其兄受伤回国后,牺牲在湖北赤壁羊楼洞,心里沉重,总想有生之年去祭拜一下,苦于年老体弱,力不从心。

余发海在羊楼洞村的烈士墓前

收到温秉根老人的回信,我决定亲赴一趟温秉仁烈士的家乡。我为烈士寻亲的消息被山西媒体知道了,山西卫视与《三晋都市报》及《太原晚报》的记者直接在太原站迎接我,然后坐上山西卫视的采访车,驱车140多公里外到达介休市义棠镇北村温秉仁烈士家。千里迢迢而来,完成为烈士寻亲使命,没有啥礼物感谢当地作向导的志愿者王艾甫先生,我送给他羊楼洞的绿茶与青砖茶。

由于当地媒体相继报道了《湖北老人来山西为烈士寻亲》,引发了社会关注。在太原的咸宁商会知道了此事,其中有位叫王炳发的湖北通城药材老板,特意买了些水果及羊楼洞的的绿茶与青砖茶,专程去介休市慰问了这位为了新中国牺牲在羊楼洞的烈士的亲人,还向太原志愿者王艾甫捐助两千元,让他随时约烈士弟弟来赤璧羊楼洞与兄圆梦祭拜。山西太钢集团公司宣传部统战处退休女干部刘萍,曾任太原华侨公司总经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沉湖基地太原站主任,当她深入了解到赤壁羊楼洞就是古代万里茶源的晋商发迹之地,直接与赤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人联系上了,并在赤壁市招商引资政策鼓励下,先是投入几十万元与羊楼洞镇政府签约,推动地方经济,后来为羊楼洞发展茶产业,她又投入80余万元一举接收了“羊楼洞肠衣厂”。在几年后的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她作了《关于羊楼洞与“晋商”茶叶之路》的讲座,产生很大影响。

茶厂赞助并欢迎内蒙烈士亲人来祭

二、内蒙古籍烈士生前寄茶,国企赞助来祭茶缘梦

2008年1月25~27日,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栏目连续3天相继共6个时段播放了《吹响集结号》上下两集专题纪实节目,报道了我为战争年代牺牲在赤壁羊楼洞的142位子弟兵烈士找家乡寻亲人之事。

由于羊楼洞烈士墓群中有5位内蒙古籍烈士,我发出的寻亲信函被内蒙古卫视和内蒙古日报转载,很快内蒙古各地公安与民政部门及红色志愿者们纷纷帮我为之寻亲。然而每找到一个烈士亲人,他们无不提起家中常常享用的羊楼洞老青茶,更加思念牺牲在羊楼洞半个多世纪的亲人。

“时光逝,亲情依在;洞茶香,烈士躺茶乡;盼相逢,何时能聚首。”一位杨姓烈士的亲人写了这样的诗句让当地媒体转寄给我,让我激动不已。而赵李桥砖茶厂驻内蒙的经销公司更是公益捐助3万元,帮助这批内蒙古籍烈士的亲人与内蒙媒体记者来到羊楼洞烈士墓群祭拜圆梦。

那是一个阳光温暖的冬日,上午赵李桥砖茶厂派专车去汉口火车站接来了内蒙客人,然后接我同车到赵李桥砖茶厂。当车队一驶进厂区,我看到厂办公楼上插满了彩旗,还拉起了一条醒目的红色布条标语:“热烈欢迎内蒙古籍烈士亲属,向内蒙古籍烈士亲属致敬”。从厂大门一直到厂办公楼百米之距,站满该厂夹道欢迎的职工队伍,还有女工腰鼓队正带劲地打起腰鼓。我们在一阵鞭炮声和腰鼓声中下了车,在厂办公楼前一字型排开站着,接受礼仪姑娘们的献花,那隆重欢迎的热烈场面,让内蒙古籍烈士的亲属们激动得热泪盈眶。下午,副厂长熊鑫福按我提供的名单派车去市区,将几位内蒙古籍烈士生前在原羊楼洞野战医院的老战友们接来会见其亲属。次日早晨,厂方还请来了市民政局领导及赵李桥镇当地的领导,与我和内蒙古籍烈士亲人到墓地参加祭奠活动。

走进悲壮肃穆的羊楼洞142烈士墓群,我将5位内蒙古籍烈士的墓碑向大家一一介绍。其中第8排4号墓安葬着杨海友烈士,他是内蒙古敖汉旗贝子府乡西査于哈达村人,1948年入伍,1950年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任408团炮兵营战士,立战功一次,在朝鲜战场受伤后,运送祖国后方的蒲圻县羊楼洞野战医院救治无效,1952年7月14日牺牲,时龄31岁。烈士的弟弟杨宝山对大家说,他共三兄弟,曾称为热河省新惠县财福区新烧锅堤村。为了新中国,当年他与哥哥杨海友前后相隔两年入伍上战场,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一直不见哥哥回来,想起哥哥生前给家里寄过一块羊楼洞的砖茶……他非常感谢赵李桥砖茶厂的慈善公益行动,以茶为缘,捐助烈士亲人圆梦活动,非常有意义。

随后厂领导带着大家参观了解放初砖茶厂搬迁前设在羊楼洞的厂房车间及仓库遗址。原来,在赵李桥砖茶厂的厂史中,就有一段当年土匪下山纵火焚烧加工车间及仓库茶叶,羊楼洞野战医院的战士们与该厂职工携手,军民奋力救火剿匪的史话。

三、在缺医少药的年代里,茶疗神奇有助治战伤

烈士墓群第3排8号的碑文记载:杨保善烈士,陕西人,志愿军67军200师258团1营3连战士,1951年12月15日牺牲时31岁。

余发海与陕西蒲城县杨宝善烈士亲人合影

当年南下战士与羊楼洞野战医院护士合影

由于碑文上的家庭地址只有“陕西人”三个字,没有详细的县乡村名,一个省的范围太大,寻找难度更大,查找4年末果。

后来,我应邀赴华中科技大学红色讲座,正赶上该校团委开展大学生寒假红色寻访活动,他们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资源,决定按我提供需要寻找的烈士名单,帮我去寻亲。他们要将为烈士寻亲的经历,当作一次净化心灵的旅程。我觉得这个活动很有意义。不久,有两位陕西籍的华中科技大学生相继给我来电说,让我到网上查看2009年1月22日《西安晚报》的报道:《杨保善亲属找到,英魂即将归故里》,让我看了激动不已。我非常感谢这两名大学生,他们寒假专程赴延安地区,不畏艰辛,几经周折,终于在延川县民政局配合下,于2009年1月19日在渭南市蒲城县东扬乡双酒村找到了杨保善烈士的弟弟杨忠堂和侄儿杨玉样。遗憾的是1984年在更换《烈士证》时不慎弄丢了,由于二哥没有妻儿,后来一直没补发。他们到该县民政局找到了杨保善烈士的英名录资料,才发现该烈士档案中曾有“因战受伤,伤口感染而牺牲”的记载。

后来,央视“大家看法”栏目摄制组记者范修纲与杨忠堂和侄儿杨玉样联系上了。杨弟及侄儿将他们要来祭奠的行程和时间告诉了我。那天凌晨,我摸着黑赶到火车站去迎接从没谋面的杨忠堂父子。他们带来陕西蒲城县民政局出据的杨保善烈士资科,他们还带来了两面表示感谢的锦旗,一面是送给我的,另一面是送给帮他们寻亲的那两位华科大学生的。

次日上午,市公安局政委闵亚光亲率百名干警与杨忠堂父子一同前往羊楼洞142位子弟兵烈士墓群,举行隆重的祭奠仪式。烈士的弟弟杨忠堂含泪向大家讲述了哥哥杨保善报名参军,英勇杀敌的故事。二哥杨保善牺牲时他才几岁,非常想念二哥,他那穿着军装离家出征上前线的英雄形象永远闪现在他的脑海里。如今他终于来到烈士墓地,代表家乡所有的亲人祭拜他思念了一辈子的二哥。面对墓群四周环拥的绿色茶园,还有一片片的青山翠柏,这是千千万万个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祖国大好河山,怎么不叫人备感珍惜?!临走前,他拿出一张报纸,抓了一把墓地茶园的土包好,装在一个塑料袋里放入提包中,说是要带回家向祖坟中的爷爷奶奶父母告慰。我也将早已准备好的两包羊楼洞绿茶送给他们父子,祝他们返程一路平安。

随后,我还找到另一位叫王家禄的伤员,当年他因前线战伤,转运到羊楼洞野战医院治疗,此后转业分配到天津工作,直到离休已八十多岁。他说他之所以幸存下来,就得力于充分运用羊楼洞茶叶的各种药用价值,及时采取茶叶配合中草药饮用、清洗伤口等综合辅助疗效而治愈,他对我讲了很多茶疗的好处,并指点我去访问原羊楼洞野战医院工作的几位仍健在的老战士、老军医和护士。于是,我先后找到了省军区干休所副军级离休干部张德庆、湖北理工学院退休干部王宗翰、赤壁人民医院离休护士长刘芳等人。他们回忆说,当时许多伤病员从前线各地战场转运到羊楼洞野战医院时,无论是枪伤、爆炸伤,绝大多数外伤者都出现头昏、呕吐、伤口感染,还有被燃烧弹烧伤、被细菌弹感染者,有些危及生命的感染让医护人员紧张忙碌而措手无策。在那缺医少药的艰苦年代,因为抗生素紧缺,只得发动大家就地收购和采摘蒲公英、三七、海风藤、忍冬藤、寻骨风、鱼腥草、茅根、茜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桃仁、红花等中草药。除了这些中草药能消炎、止痛、消肿利尿外,举手可得的茶疗方法更是对伤病员长期普及应用。喝茶可使长途转运来的伤员缓解头昏与烦闷现象,用浓茶冲洗患处,有消炎杀菌,治疗肠道疾病,如霍乱、伤寒、痢疾、肠炎等;还可抑制外伤感染、溃烂流脓、皮肤生疮。而用茶汁来治疗口腔发炎、溃烂、咽喉肿痛,也有一定疗效。

四、战时茶叶可充饥解渴,茶叶帮英雄荣立战功

烈士墓群第1排3号墓的碑文记载:魏全有烈士,河南省泌阳县塚子乡小魏西村人,1949年1月入伍,(任41军123师369团警卫连战士)在常德解放战斗中,连立三大功两小功,1952年4月27日牺牲时28岁。

因为41军第123师第369团的前身,就是原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12师35团,在全国解放战争中,经历主要战役与战斗440余次,解放县以上城市30余座,是一支英雄的部队。

魏全有烈士在宁夏的亲人万里驰车来祭

据一位86岁的老战士讲,部队路过鄂南赤壁(原蒲圻县)时,因连日风雨战斗,夜宿阴冷潮湿,加上很多战士肠胃对南方饮食不惯吃辣,普遍出现拉肚子和咳嗽现象。有的战士一天拉好几次,拉得精疲力尽。部队医务人员请教当地老乡,得知一良方可解此难,即取当地风化纯洁土壤,先加水烧成开水沉淀后,取白开水与羊楼洞老青茶,或砖茶(陈茶)煎煮成浓茶,冷却后饮用,可解治水土不服。嚼食茶叶可提神、生津、解渴,还可充饥。官兵们通过尝试此方,消除病症,恢复体质,因此部队非常感谢许多老乡赠送给战士的茶叶,使战士们对羊楼洞老青茶情有独钟,将老乡们赠送之茶叶装入口袋,留于行军打仗需要时急用。只要多喝热茶,可对初期的伤风、感冒、气喘、咳嗽,克制好转。

说到解放常德,不得不提到“衡宝战役”。衡宝战役,又称中南战役,与海南岛战役、西南战役并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后的三大战役。1949年9月10日,解放军集中第40军、第41军、第45、第49军等4个军,从东、北、西三面向被围之白崇禧集团第7军等部发起总攻,激战至11日,将其大部歼灭,并乘胜解放了衡阳、祁阳、耒阳等湘南广大地区。

“衡宝战役”中,魏全有烈士所在的41军123师369团虽没担任常德主攻,但为配合兄弟部而在外围阻击战也打得异常猛烈。团长将其后备警卫连用于增援阵地缺口,在即将弹尽粮绝的时刻,魏全有得幸于口袋里还剩一把赤壁带上的羊楼洞茶叶,他一边嚼着茶叶,边接过倒下战士手中的机枪,击退了冲上来一个排的敌人,夺回阵地。在稍作休整时,魏全有把口袋里仅剩的一点茶叶分给身边的战士嚼食,一直坚持到最后的肉搏战中,他一连撩倒了4个敌人才不幸中弹倒下。等增援部队赶到清理战场时,将身上多处受伤奄奄一息的魏全有运到后方野战医院抢救,医生在检查他的口腔时,发现他嘴里还含着一口久嚼而没有吞咽的茶叶渣。随后,魏全有几经周折被转送到赤壁羊楼洞第67预备医院来,但最终因伤势过重,伤口严重感染而牺牲。

我被这位英雄的事迹深深打动,决心筹集路费,去一趟魏全有烈士的家乡寻访。2010年清明后,我专程去了河南省泌阳县塚子乡小魏西村,经多方打听才知他家早已物是人非。据该村一老前辈说,魏全有烈士的侄儿早年迁往宁夏已经杳无音信几十年。

2011年9月6日,我忽然接到电话,随即迎来了来自宁夏石嘴山市的客人,经客人自我介绍并出示证件,方知来者正是魏全有烈士的侄儿魏信忠、魏凡顺等父子3人。他们是专程从宁复驾车前来祭奠。在羊楼洞烈士墓地,年近八旬的魏信忠老人跟我说,魏全有生前有弟兄俩,哥哥叫魏全虎,自魏全有1948年跟随地下党参加革命离开家乡一直未归,其兄魏全虎及父母去世前一直不知他生死下落。其侄儿魏信忠因1958年从河南支援大西北建设,带上儿孙们全都迁往宁夏石嘴山市。直到远在河南老家的一位亲友给他们寄了一份《大河报》,看了报上为10位牺牲在湖北赤壁的河南籍烈士找家乡寻亲人的报道,才知道亲人安息在湖北赤壁市羊楼洞。

为了前往湖北赤壁羊楼洞,魏家父子们在网上搜索,才发现羊楼洞就是古代万里茶道的发源地,随后他们又去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的南方茶叶城,找到羊楼洞绿茶和青砖茶专卖店。通过专卖店的赤壁茶商打听到去羊楼洞的行车路线,才激动万分地驱车数千里,赶来找我当向导,专程到墓地祭拜魏全有烈士,实现了祖孙三代人的心愿。

猜你喜欢
烈士墓烈士亲人
戴今吾烈士的三封绝笔信
给戍边烈士的一封信
你是我的亲人
亲人
“请放心……”——写在2019年清明烈士墓前
亲人(连载二)
写自己的亲人
无名烈士墓
向烈士致敬
两代守墓人:一样的烈士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