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扬 朱国强
【摘 要】结合动物病原微生物诊断技术实验课程实践,以就业为导向,以生产岗位职责标準为依据,建设课程实践内容与就业需求相对接的实验教学体系,优化整合实验课程内容,转变实验教学实践模式,改革考核办法,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从而在就业市场上获得更大优势,同时为社会提供更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动物微生物;实验教学;就业导向
中图分类号: S851.3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24-0053-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24.026
【Abstract】In combination with the experimental practice,an employment-oriented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in animal microorganisms diagnosis course is constructed.in which the content of curriculum practice meets employment needs.The content of experimental course is optimized and integrated,and the practice mode is reformed.Improvement of assessment methods also enhance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overall quality,thereby gaining greater advantages in the job market and providing better talents for the society.
【Key words】Animal microbiology;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Employment-orientation
高等学校教育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1],而动物检疫则更是一门实践性与应用型非常强的应用型专业。在该专业中,动物病原微生物诊断技术实验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主要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微生物相应生物学特性、临床与实验室诊断技术、消毒与灭菌技术等等专业相关实验技能。毕业生则将课程中学习到的实验技能用于生物制品企业、动物医院、兽药生产企业、养殖企业的不同岗位中,在畜禽疫病诊断与防治方面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传统动物病原微生物诊断实验课程涉及显微镜使用、培养基配置、细菌分离纯化培养、病毒鸡胚接种等等,已就生产中常用技术对学生进行培训[2]。然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缺少就业导向下相关职业岗位标准的指导:部分教师对企业岗位需求的技能不熟悉,实验课程不成体系,教学进度随理论课程,参照教材照本宣科;部分实验教材与职业岗位标准脱节,涉及诊断实验手段不能满足企业需要,与生产实践脱离,毕业生进入企业后往往需要进行岗前培训,花费企业相当人力物力;部分学生对企业职业岗位的具体需求不了解,对自我提高前进方向不够清晰[3,4]。
随着中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随着规模化养殖水平的迅速提高,社会对动物疫病诊断与防治的需求愈来愈高;作为技能性较强的动物检疫专业,更应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根据职业岗位标准需求制定教学策略,整合实验课程与实验教学体系,注重学生临床能力与实验室诊断能力的培养,将学生的个人发展与企业岗位需求相对接,满足社会就业需求[5],从而进一步促进学校教育水平的提高,促进行业发展,实现培养高技能动物检疫人才的目的[2]。
1 分析职业岗位标准与需求,坚定诊断实验技术教学目标
经过对毕业生及就业单位的走访,针对多家生物制品企业、兽药生产企业、养殖企业、动物医院的岗位需求进行调研,发现现存岗位标准迫切需要员工掌握多种动物病原微生物诊断技术,即实验课程需进一步与岗位标准对接。例如菌株毒种的分离、培养、鉴定、保存;生物安全领域的人员保护、样品无害化处理、气溶胶的控制;分子学诊断技术培训、核酸污染情况处理;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应用等等。随着规模化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从养殖场的诊断部门、到为养殖场服务的兽用生物制品企业、兽药生产企业等行业相关领域,不仅对传统诊断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分子学诊断技术、血清学诊断技术中一些新兴技能有着迫切的需求;例如养殖场不仅需要通过普通PCR、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临床感染病原进行及时快速的分析,也需要在疾病净化如鸡白痢净化、禽白血病净化时利用好ELISA技术筛选阳性群体,更需要在养殖动物免疫程序后通过血清学技术检测其抗体应答水平从而评价疫苗免疫效果。生产中各个环节均对病原诊断实验技术提出了不同而迫切的要求。
鉴于行业内相关岗位职业标准对动物病原微生物诊断实验技术提出的高要求,在确定企业岗位相关需求后,需进一步明确目标,坚定的以就业为导向,将结合生产实践需求、实现学生均衡发展作为本专业诊断实验技术教学目标。
2 对接行业岗位标准,优化实验教学体系
传统实验课程内容多且分散,常需配合理论课程内容教学进度,同时还需考虑实验室准备微生物实验课程材料的难易。各实验间较为孤立,连续性与系统性不强,往往是按理论课程的病原知识点顺序、而不是从现实生产中不同岗位不同生产目的所需诊断实验技术结合、或应用目的类似的检测方法、检测原理角度进行教授。
为更好的对接企业,满足企业岗位需要,促进就业,我们调整了原有动物病原微生物诊断实验课程顺序,对各知识点进行优化整合,压缩简单传统的检测方法内容;根据各岗位不同需求,模拟现实不同生产环节中对相应实验技能的综合需求,重新设计实验教学体系;如疫苗水平评估系列实验(ELISA实验、血凝抑制实验、凝集实验等);细菌性感染病原诊断系列实验(培养基配置、细菌分离、药敏实验、PCR实验、荧光定量PCR实验、质谱法细菌鉴定、16S rDNA法细菌鉴定等);生物安全系列实验(高压灭菌锅的使用、器皿干烤消毒、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方案、个人防护设备的使用与穿戴、气溶胶的预防)等等。不仅通过原有基础性实验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同时还模拟各种生产实践中常见问题,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灌输学生未来就业岗位职责需求,把原本孤立的实验捏合为针对不同生产情景的系统化实验体系,更好的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实验教学传授工作。
3 利用实践性平台,转变实验教学模式
传统动物病原微生物诊断实验课程通常在微生物实验室进行。教学空间有限且不贴合生产实际;为实验课程准备的试剂耗材有限,如分子生物学试剂较为昂贵,而免疫学ELISA商品化试剂盒单价需数千元,通常导致只有少部分学生有动手实习的机会;诸多实验教学分散,课程内容上与时间上都没有连贯性,每堂课教完一个实验技能后学生对需要时间等待观察结果的诊断结果并不关心,缺乏参与感、缺乏责任心。
以上问题均要求学校加强对实践性平台的建设,不仅要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持,而不仅仅是教学型微生物实验室;更要建立一套贴合生产实践实际的系统,让学生有参与感,并更直观的对就业后岗位需求、就业后所需要的素质有着全面了解。
在扬州大学兽医学院,动物病原微生物诊断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学院利用扬州大学动物医院的畜禽群发病门诊部及扬州大学动物疾病检测与技术服务中心,建立了从临床到实验室诊断的实践平台。此平台不仅在硬件上达到对外检测、商业化服务的水平,超过了部分养殖企业诊断实验室的硬件水平,更具有一套完整的、可行的管理规章制度,有完备的实验室规则、仪器管理程序、试剂管理程序、样品管理程序等,有一系列记录检测环境温度、样品接受状态、样品流程程序、检测原始数据等的表单记录,有针对不同客户不同需求所进行的现实临床、实验室诊断案例。其中扬州大学动物疾病检测与技术服务中心更是已经获得江苏省质量监督管理局颁布的计量认证证书(CMA),标志其管理制度、技术能力合乎国家要求,拥有合法的对外检测并出具报告的资格,作为合法的第三方检测平台,其管理水平、制度建设、技术能力超过大多数养殖企业的第一方诊断实验室。
在平台实践期间,学生分组通过多样化的实验课程教学模式进行诊断实验技能学习,不仅避免了时间上分散导致的注意力涣散,避免了参与感不够导致的责任心问题,还可以以一个个案例的形式,从上游到下游、从临床样本采集到实验室诊断检测,参与到完整特定病例的学习讨论中;通过这些案例对集中化的相关多个实验技术综合性进行掌握;同时商业化动物病原微生物检测工作也可承担高价格的商业化诊断试剂,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实践动手中,且对就业后特定岗位职责所需接触的商品化试剂耗材有着全面的了解。
第四,从岗位能力角度出发,改变实验考核方法
动物病原微生物诊断实验技术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根据职业标准对各岗位操作的要求,突出操作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诊断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措施,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核。可根据不同临床诊断案例,组成不同实验小组,模拟现实的临床诊断情况,担任不同岗位,对某一起或多起诊断业务进行处理;考验同一小组学生在模拟特定岗位、承担检测任务中某一环节职责时的团队协作能力、实验技术能力、与其他岗位其他小组的配合衔接能力;不仅仅考验其实验技术,还考核其处理样品流转、处理检测标识、环境监控、检测原始记录单等一系列检测体系工作完成情况。
同时启动检测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程序,在各个小组间进行相同标准样品的重复检测、相同仪器平行检测、相同小组相同临床样品重复检测等手段,检验其检测工作的稳定性,进一步发现诊断实验操作中可能存在的操作疏忽等漏洞,如ELISA每孔加样时不够均一导致阴阳性标准样品数值波动、PCR时移液器操作失误导致反应体系未正常扩增等。这些偏向生产、就业后岗位职责标准的考核方式,不仅形式多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还能让他们进一步了解就业后岗位对其个人素质的需求,助其明确学习努力方向。
综上所述,本课程锚定就业需求,以生产中岗位职责具体需求为中心[6],在动物病原微生物诊断实验技术课程的教学体系建立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发掘职业标准与课程实验融合的方式,将细化的就业岗位职责需求融合到教学中去,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从而在就业市场上获得更大优势。
【参考文献】
[1]周进,王思慧,黄润生等.树立新理念 构建新体系 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和研究能力.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05):619-621.
[2]郑锐东,李训仕,杨培新等.基于工作过程项目教学在高职微生物学实验中的研究与实践.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06):177-181.
[3]郭桂平.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医学检验专业教学策略研究.职教论坛,2013(23):29-31.
[4]张滨,周凤霞.以“专业+车间+检验室”的生产模式构建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职教論坛,2007(16):31-34.
[5]余明.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构建.教育与职业,2016(07):94-97.
[6]魏冬明,鹿鸣.试论高校就业指导类校本课程的开发.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06):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