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夜雨十年灯

2018-01-03 08:53郭伟
时代人物 2018年6期
关键词:镖局江湖

郭伟

一家镖局除当家人外,还要有大掌柜,总镖头,镖师和趟子手。镖局要或功,必须做到“三硬”:“官府要有硬后台,绿林要有硬关系,自身要有硬功夫”,

1900年8月16日,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平日骄横跋扈的御林军在洋人攻到东华门之前便已作鸟兽散。仓皇出逃的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在逃亡途中忽然想起名震京师的李家镖局,于是传旨命其勤王护驾。李家哪曾有过如此奢侈的想象,立刻拍马赶到,将慈禧、光绪请进用黄布裹好的骡轿,一路上鞍前马后尽心服侍,平平安安地送至太原。一年之后慈禧返京,不忘李家镖局的护驾之功,予以丰厚的赏赐,李家镖局从此就有了“御前镖户”的名号。

镖局最早出现在明末,兴盛于清朝。小说《金瓶梅》里就提到,西门庆除了做绫缎铺、药材铺等生意外,还开有“标行”,并以“标船”运送货物。所谓“标行”,就是后来的镖局。镖局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明朝以前,商业很不发达,日用物品大多由国家专营。明朝以后,国家对商业的管制开始松动,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产生了大批自由商人。由于商人长途贩运货物或者携带银两远行很不安全,因此逐渐出现了由习武之人进行护卫的情形。

最早的镖局,只是三、两个会点武艺的人聚合在一起,在一些交通枢纽或者旅店中等候需要保护的商旅。他们推着一辆独轮车运载货物,每辆车上插着几支甚至十几支光亮闪闪的飞镖,一路上威风凛凛。久而久之,人们称这种独轮车为“镖车”,称这些押镖的人为“镖师”。

但清末著名镖师李尧臣有不同的看法,他在《保镖生活》中谈到:“有些镖行的人能使飞镖,因此有人以为镖局的得名,就是因为使用飞镖的缘故,这实在是一种误会。所谓保镖是指保送的财货、银两。所以装着财货、银两的车辆就叫镖车;财货银两被劫去,就叫丢了镖。镖局的镖旗、镖号,都是因此命名。至于飞镖,不过是一种武器罢了。镖行的人也不是人人都能使飛镖。”

不论争议如何,镖局在清代大行其道却是共识。乾隆年间,山西人“神拳无敌”张黑五奏请乾隆皇帝批准,在北京前门外大街上开设了兴隆镖局,这是现在人们所知道的最早的镖局。张黑五威震武林,在镖局行当中堪称一代宗师,对后世镖局的影响甚深。镖师走江湖时都要喊镖,负责喊镖的趟子手一路上高呼“合吾”两字,据说就是为了借重张黑五的威望祈求一路顺风,因为山西话里总把“黑五”念成“合吾”。“合吾一声镖车走,半年江湖平安回”,也成为镖师们的口头禅。

那时,从北京到南北各大商埠码头,大小镖局比比皆是,甚至在河北冀县李家庄附近的小小绢子镇上,也有许多镖局和大镖局的分号。而其中最著名的、业务覆盖最广的、通行全国的是所谓的“十大镖局”。这些镖局的创办者都是名震一时的武术宗师,如创办兴隆镖局的“神拳无敌”张黑五,创办广盛镖局的河南赊店形意拳宗师戴二闾,创办源顺镖局后来协助康粱变法的大刀王五,还有创办同兴公镖局的山西平遥神枪面王王正清。王正清和道光皇帝都曾拜武术大家贾殿魁为师,因此与道光是师兄弟,借此威风,走镖时插一王字,就没有人敢劫镖。

一家镖局除当家人外,还要有大掌柜、总镖头、镖师和趟子手。镖局要成功,必须做到“三硬”:“官府要有硬后台,绿林要有硬关系,自身要有硬功夫”。镖局当家人讲的是人面广关系好,有钱有势,黑道人物或是绿林好汉都不敢轻易招惹,万一出了事摆得平官府,镖被劫了赔得起银两;大掌柜要眼明心细算盘精,看货不走眼,估价不离谱,上下里外该打点的绝少不了,不该开销的绝不浪费;总镖头通常是赫赫有名的江湖人物,不是本身艺业惊人,就是退休的名捕之流;镖师则具体负责护镖上路,不但要熟知陆上功夫和水上功夫,还得精通拳械、马术、善使暗器。除此之外,还必须懂得江湖上的规矩与春点(行话),以便同可能劫镖的绿林人物打交道;而趟子手则是走镖时喝道开路的伙计。

江湖风波恶

镖局有四大业务:走镖、护院、坐店、保护库丁:达官富商为防有人入府行刺、偷盗,常请镖局派人保护。北京的会友镖局就曾长期为李鸿章看家护院;商家请镖师坐店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恶人”到店中敲诈勒索,扰乱正常营业秩序;库丁是官府银库中的工作人员,常常将银子塞入嘴巴、耳朵、肛门中偷带出来,一般积有小财,为防地痞敲诈绑架,也会请求镖局保护。不过镖局最大的业务,还是走镖。

走镖的项目繁杂,既为钱庄、商人押送银钱货物,也为有钱人和官员护送家眷,此外还能为人送信传话。在清朝的对外经贸活动中,镖局也常被雇请护送出洋货船,在吴炽昌的《客窗闲话·难女》中记载:“余舅金氏,以大海之洋行为业,自置洋船五,在东西洋贸易。每船必有标客,以御盗贼。”其中标客即是镖师。

镖局最喜欢的生意还是押送朝廷的税银,俗称“押皇杠”。清朝的税银本来是由军队解运的,但在清朝末年,由于局势动荡不安,押解风险很大,税银一旦被劫,解饷的官员和出事地方的官员都要受牵连,所以官场上都把押送税银视为险事,后来官员们索性把税银委托给镖局押送,镖局有很大的收益,官员也避免了风险。因而“押皇杠”成为当时镖局的热门业务。1900年慈禧太后与光绪帝西逃,到达山西平遥时,盘点携带的现银达93万两之多。这么大的皇杠,一时无人敢押,最后还是神枪面王王正清开办的同兴公镖局将皇杠接了下来,一路风尘仆仆,日夜兼程,只半月余便将银两送抵西安,分毫无差。慈禧太后大喜,赐予王家一面“奉旨议叙”的匾额,至今仍挂在王家旧址上。

如此大买卖毕竟少有,镖局更多还是与商人接洽生意,一旦谈妥后镖局即安排人手押镖上路。贵重货物会装入镖局自制的镖箱,镖箱大多是榆木制作的,这种箱子本身就有七、八十斤,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防盗暗锁,只有大掌柜和二掌柜两把钥匙并起来才可以打开。上路后,镖师会打出镖旗,趟子手开始大声喊镖,一为显示镖局的名声,二为知会沿路绿林中人不要妄动邪念,也表示对江湖之人的尊敬。“我武唯扬”这种武侠电影里镖局常喊的口号在实际走镖中是不会出现的,因为镖局一贯和气生财,不会炫耀武力去自找麻烦。

镖局不是什么地方都走,太远太乱的地方,出再高的价钱也是不去的。北京的镖局只在北方走镖,闽、粤、藏、川等地区绝不涉足,因为这里民族杂居,语言不通,而且山高林密、地形复杂,盲目在这里走镖,稍不留神,就会落个人财两空。水路镖则是镖局最喜欢的生意,因为走水路既平稳方便,又相对舒适安全。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走镖途中少不了要与强盗打交道。镖师如果发现前路摆满荆棘条子,明白这是“恶虎拦路”,总镖头会立刻下令所有镖车围成一个固,准备御敌。但一股情况下镖师与强盗都能和气收场,强盗也清楚镖师都是些“硬点子”,搞不好镖没劫成把命搭进去了。双方会先来一番“春点”,即用江湖黑话套交情,强盗问:“穿的谁家衣?吃的谁家饭?”镖师便按江湖法则回答“穿的朋友衣,吃的朋友饭。”意思是你们要不打劫,我们也吃不了这碗饭,一番交涉后往往镖师给强盗塞点银两就能重新上路了。

但遇到红了眼睛一心劫镖的强盗,就只能放手一搏。北京的会友镖局有次接受押“皇杠”的大买卖,镖船在河上遇到了强行登船的一批假冒的检察官,当他们发现上船的是土匪的时候,立即展开搏斗。土匪被打退之后,又把船困在河心进行了二次进攻,最后镖师死伤过半,但总算保住了镖银。后来又有几家镖局遭受了同样的损失,于是各大镖局为此结盟,不惜代价联合除掉了当时的大土匪宋锡朋。

规矩

人在江湖,总会身不由己。镖局身处“白道”,对付的是“黑道”,但又不像官府那样有强大的国家机器作为后盾。为了生存,他们往往要在“黑白”之间寻求平衡。一方面,他们寻求官府权贵作靠山,做守法之人,行合法营生,比如李家镖局就找到了大清国最大的靠山一一慈禧太后。另一方面,又要结交江湖朋友,与各方豪杰甚至绿林人士攀上交情,以此求得走镖安全。清朝末年,大刀会、红枪会反抗官府,与官府作对,但对镖局却以江湖朋友相待;义和团兴起后,走镖路线看似受阻,但由于义和团的很多首领与镖局关系密切,因而镖路实际上畅通无阻。作为回报,镖局也经常为惹下官司的绿林中人提供庇护所,一些江洋大盗被官府追捕的无路可逃时便会躲入镖局,捕快则不敢闯入抓人,因为镖局往往有权贵做靠山。镖局这种脚踩黑白两道的形象,也给了后世武侠作家充分想象的空间。

作为一个特殊行业,镖局有自己的行业规矩:镖局不会辞掉镖师,除非镖师自愿离开。如果镖师在走镖途中丧命或者残废,镖局负责料理后事、照顾残年;镖师年老后便不再走镖,留在镖局里出谋划策,指点后进。

镖师行走江湖,绝不能仅凭武功,而必须了解江湖上的各种规矩、行话。《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与座山雕的那段“天王盖地虎”的经典对话就是“春点”,江湖中人称保镖为唱戏的,镖旗为眼,行囊为天平,寺庙为神堂,晴天为天高,天黑为明路,只有懂得这些黑话才能与拦路的强盗交流。此外,镖师还要懂得“三会一不”,三会是会搭炉灶、会修鞋、会理发,因为常年奔走在外,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都不可或缺;一不就是不洗脸,脸上皮肤娇嫩,常期风吹日晒容易损伤,不洗脸可以让脸上厚厚的灰尘挡风、防晒,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同时“洗脸”就意味着“到家”,当镖师说“明天该洗脸了”,也就是明天就到家了。

走镖最大的禁忌是不能问雇主囊中何物、不能接触雇主女眷、不能中途讨赏。镖局生意兴隆靠得就是口碑,所以绝不能授人以柄。但不问雇主囊中何物,要是运送的是不义之财怎么办呢?这个镖局不管,只负责安全送到。清嘉庆六年(1801年),山西形意拳掌门戴二闾应邀到河南社旗县赊店创立广盛镖局,戴二闾德高望重,但也坚守行规,每一次走镖从不过问雇主托保的是何物,也不管这货物的来路正与不正,这种职业操守保证了镖局的客源,但也引发非议,武侠小说宗师金庸在书中对镖局一贯持贬低态度,大约就有不认同镖局这种道德价值观念的因素吧。

遵守行規的戴二闾却还是一不留神坏了行规,这也令他名震天下。镖行里有一个规矩叫“镖不喊沧”,河北沧州武风浓厚,史上高手辈出,大刀王五、霍元甲都出自沧州,所以各地镖局都以在沧州地界不再喊镖来表示对沧州武界的尊重。有一天,戴二闾亲自押镖路过沧州,一个新伙计不懂江湖规矩冒喊了一嗓子,结果惹恼了沧州武界的尹玉文三位武师,三人拦路问罪,戴二闾自知属下冒犯了江湖,再三致歉,但是三位武师不依不饶,逼戴二闾“露两把刷子”,结果尽管戴二闾口口声声“承让、承让”,三武师还是败于戴家形意拳下,从此“戴家拳”和“广盛镖局”在江湖上更加声名鼎沸。

拳行天下

行走江湖,缺不得人情练达、世事洞明,但他们刀头舔血、以命相搏的行业特点决定了要想在江湖上扬名立万,完成走镖任务,最终还要看手底的功夫够不够硬,刀够不够快。

清代最富盛名的十大镖局,其创始人都有一身惊人的艺业。会友镖局创始人宋彦超,生平绝技乃是三皇炮捶拳。他三皇炮捶门掌门人乔龄亲授绝技,自己更潜心钻研,创“夫子三拱手”绝技。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宋彦超来京投“神机营”。神机营老七王爷令他与营中众高手比武,结果尽败于宋彦超手下,老七王爷甚喜,惊呼“真乃神拳也!”“神拳宋彦超”的名字自此享誉武林。

李尧臣是会友镖局的杰出镖师,也是一位传奇高手。他在抗日战争期间将自创的无极刀法传授给抗日军队,喜峰口战役中,学了无极刀法的大刀队,手刃鬼子近百人,追杀日寇60余里,缴获大炮18门。跟李尧臣学过武术的人很多,京剧武生泰斗杨小楼演闹天宫的猴拳和梅兰芳演虞姬的剑法,都是李尧臣传授的。

大刀王五本名王子斌,早年拜十大镖局之一的“成兴镖局”掌门人李凤岗为师,习练六合拳法。他在师兄弟中排行第五,又因刀术精妙,所用之刀大于一股鋼刀,故人称大刀王五。王五闯荡江湖,广交天下英雄豪杰,后来入京创办源顺镖局。他与一般武人不同,热心政治,支持康粱变法,戊戌政变后谭嗣同喋血法场,留下绝笔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时人认为诗中的两昆仑一指康有为,另一指即是王五。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大刀王五义愤填膺,提刀上阵,在前门外护城河边与敌人战斗,连杀数人,最后不幸中弹牺牲。

万通镖局创始人是赫赫有名的“单刀李”李存义。他三十八岁时拜形意拳名师刘奇兰为师,学习形意拳,深得精髓,后又拜北京董海川学习八卦掌。1900年,李存义以53岁高龄投身义和团,单刀上阵。在天津老龙头车站一役,他手刃洋兵十几人,一时间“单刀李”之名不胫而走。

成名高手可以空手入白刃,无招胜有招,普通镖师却必须仰仗精良的武器,他们一般常用的是长枪和单刀:长枪适于车战、马战,单刀适于近战、夜战。紧背花装弩也是镖师喜欢随身携带的暗器,一旦与强盗说翻了,紧背低头,冷不防给他一家伙。而飞镖,反而不是镖师的首选,因为太轻了没有杀伤力,重了又甩不出去,一般都是一斤一枚最合适,这样十个就是十斤,带在身上很是不便,所以一般是不会用镖的。鸦片战争之后,手枪被引进到了中国。19世纪中叶,中国沿海地区的绿林中出现了左轮手枪,后来逐渐进入内地。盗贼手持洋枪,镖师当然也不会甘当靶子,于是争相引进各种新式武器,在不几年的时间内,毛瑟枪、左轮手枪、六响炮等新式武器,就成了镖师们手中的利器了。

然而火器的普及也预示着镖局的没落。在西方殖民者打开中国的大门后,中国不可避免地卷入到近代化的潮流之中,火车、轮船等新式交通工具使远距离大规模运输成为现实;邮局、电报的出现进一步挤压了镖局的生存空间;外国银行登陆中国后,不仅使中国的钱庄遭受灭顶之灾,其汇款业务也令镖局在银钱传输上再无用武之地;清末民初的乱世局面又给了镖局致命一刀,江湖上“饿虎”遍地,往日的江湖规矩已经无人奉行,失镖的事件频频出现。苦苦支撑的镖局终于在20世纪20年代军阀间的混战中断掉了最后一口气,这个在中国生存了近500年的特殊行业,最终惨淡地倒在了科学与乱世的枪口之下。

猜你喜欢
镖局江湖
我的江湖
江湖茶室
江湖茶室
江湖儿女
镖局的变迁
镖师阿毛的快递生活
古代镖局如何“送快递”
镖局:古代的保安公司
大刀王五和源顺镖局
古代镖局的生存之道